分享

2018年中国超市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朦胧斋主人 2019-07-15

    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2%,增速较2016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和线下零售相比仍保持较高增速。从2013年电商崛起开始,线上购物凭借便利、低价的优势对超市标品销售构成了不小的压力。标准化程度高的快消品和部分标准化程度高的生鲜逐渐转移到线上渠道。

    从快消品在各终端渠道销售情况来看,电商是主要增长趋渠道:电商渠道占比从 2012 年的 2.1%上升至2016 年的 7.0%,上升了4.9个百分点。大卖场渠道占比则呈逐年下滑趋势,从2012年24.1%下降到2016年的 20.9%,下降了 3.2 个百分点。2015-2016 年快消品在电商、便利店、超市/小超市、大卖场、杂货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48.9%、4.7%、-1.0%、5.0%、-12.8%,除电商渠道外,其它各渠道快消品销售均呈现下滑趋势。

快消品在电商和便利店渠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超市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2017 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从 2013 年开始生鲜市场交易规模都保持 6%以上的增长,预测2018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将增长至1.91万亿。传统农贸市场是我国居民主要购买生鲜渠道,占比为 73%,超市渠道占比 22%为第二大渠道。由于生鲜保质期短、运输半径短、易损耗的特性,目前生鲜消费被电商渠道分流的并不多,线上渠道占比只有 3%左右。

    和易于被线上购物分流的标品相比,生鲜品类的独特属性较难电商化。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平均每周购买生鲜3次,通过高频购买来保证新鲜度。高频次、刚需的生鲜品类,具有很大的聚客、引流的效果。在面对线上购物对标品的冲击时,生鲜品类是线下超市行业未来能够吸引消费者、获得持续发展更应该守住的品类和阵地。

2011-2018 年中国生鲜生鲜市场交易规模(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超市目前是生鲜购买第二大渠道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麦德龙、沃尔玛这些国际零售巨头刚进入中国时,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应有尽有”的购物体验。全家人周末去一次超市,可以把全家一周会用到的商品一站式购齐。除了售卖商品,这些大卖场还承担着家庭周末休闲“打发时间”的需求,经常一逛就是大半天。现在的消费者更愿意花钱买时间把自己从重复性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当他们很明确自己的购买需求时,常常网上直接下单送到家里,以“全和大”为优势的大卖场在这样的需求下不再有那么多的吸引力。

    不再追求大和全以后,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消费者都更追求高效和便利。贝恩咨询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开始,大卖场的客流量在逐年下跌,2016年家庭平均购物次数下降到 22.3 次/年,家庭平均购物量也下降至90千克/升,同时大卖场渗透率从2015年的80%峰值下降到2016年的78%。

大卖场家庭年均购物次数及同比增长(单位: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大卖场家庭年均购物量(单位:千克/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产业信息行业频道本文采编:CY329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