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加”,这里通“假”字,给予的意思。 “易”,指《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时去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这是比较传统的解释。支持这种意见的认为孔子把学《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主张认真研究《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释道“此章之言,《史记》作‘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加正作假,而无五十字。盖是时,孔子年已几七十矣,五十字误无疑也。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故可以无大过。盖圣人深见《易》道之无穷,而言此以教人,使知其不可不学,而又不可以易而学也。”按朱熹的看法,此章内容存在传抄有误,五十两字应该没有,或是将卒字误分为五十两字。不管怎样说,孔子热中于研习《易》却是事实。 “韦编三绝”是我们都熟悉的成语,韦,是熟牛皮,古人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编联在一起,叫韦编。孔子反复读《易》,竟把牛皮绳弄断多次。 钱穆先生认为本章的内容应该是“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钱穆先生认为孔子说此话应该还未到五十岁,也可能是孔子四十以后,阳货欲强征孔子出仕,孔子拒绝时说:“如能再给我几年时间,学到五十岁以后再出仕,应该可以无大过矣。”对于为什么这样理解钱穆先生是这样注释的“此亦字古文《论语》作易,指《周易》,连上句读。然何以读易始可无过,又何必五十始学易。孔子常以诗书礼乐教,何以独不以易教,此等皆当另作详解。今从《鲁论》作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