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些后来认识的学生相比,我显然是没有多少视野和经历的,像是地震或者台风什么的我根本无法产生任何想象的空间。所以,即使遇到了不幸的人,我完全无法理解,这让我感到一种挫败感。比如我在体育课上认识的一个贵州省的男孩,会跳wota艺(一种舞蹈),因为高中在国家地理上看到过贵州的介绍,那个地方独特的山水造就了奇特的地貌,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于是我问了好多,即使外地的老师说他口音带着粤腔,但我怎么也听不出来。于是我找他谈了好多,让他讲了些我闻所未闻的事。 另外还有,也是在贵州,但高中去店里搓碟挣钱然后去西藏支教的猛女,或者在甘肃农大学农业和生物的学生,每天第一件事是照看植物,作业是做酸奶;又或者是体育全能的家伙,不论是什么项目都极具天赋;或者是教学生酒文化的选修课,或者是和三个俄罗斯的小姐等人做小组speech,自称是阿里内部职工的家伙宣传互联网金融产品,反正从未接触过的不算少数,要我高中完全不能想。 有家伙真的在办乐队了,而且还演出了几次;有家伙真的全职做公益去了,放弃了目前的选择;重新跳槽选择的朋友也有那么几个;也有的家伙从一开始就抛下了别的一切专心于一件事上,跟我原来有些像,这么一比较仿佛我还是在原地踏步似的。 新国家城市分级名单里头,我家又排垫底的五线。我整个中学没怎看书看电影更没想些正经的,所以我的见解、视野、丰富度都很低。我也不是富二代,家里文化背景也不是那种书香门弟,差距自然是有的。 还好,在过去一两年里,好奇就从未停止过。 之前偶然看过一点关于小镇青年研究报告的,想必我高中就是典型的小镇青年类型的人了。说直接点就是还很low。 小镇青年我现在肯定是不想当的,有的大学生想要去当公务员,但我能找出足够的理由来证明我更想做个丰富点的家伙。比如有个家伙想要当个作家,他还真的弄了点明堂出来,虽然与中文系的学生比不了,但受到了不止一个家伙的肯定。那么就有希望——也就是说,以前的梦想总归是有希望的,不管现在有没有,曾经肯定是有过的。 我们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我觉得,依然有很多机会。 好奇心怎么解释? 有段时间我试图弄清生活本来的面目——简单说就是让“我以为大学是怎么样的但结果原来不是我想的那样”的事情不再发生。虽然这样的反鸡汤式深夜成人内容永远都没有停止人们也似乎看不厌,但结论是,没有必要在这样的道路上快马加鞭,即使晚熟一点也好。当然,提前弄清楚也不是没有好处,但结论依然是要回本,返璞归真或者说勿忘初心这样的意思。 可能有很多事情的最终选项依然是最初的那个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