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造南美白对虾长得慢的几个常见原因

 河海养殖 2019-07-15

中国水产养殖网

2016-05-01 12:04

南美白对虾这几年经常有反馈说长不大,饲料比普遍高,有一些极端的例子,饲料比居然到达1:5以上。对这长不大说法目前也非常多,这些说法比较主流的是感染了某些寄生虫和种苗的原因。到底长不大的原因是不是就是这些原因?在华南地区的养殖区域,对虾养不大,从表面看有许多原因,养不大并非是仅仅由于出现某一种寄生虫或者微生物所导致的。养不大常见的原因有:一、先天性原因:从投苗那天起有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养殖的结果。也就是常说的苗的原因。一种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体重限度和生物的品种是有关系的,这一点从我们日常的俗语:龙生龙,虎生虎,生下老鼠会打洞这句话可以理解到。所以想要虾大的快,就必须按你的养殖条件、养殖方法选好相应的苗。不可否认,有一些滥竽充数的品种的确是让养殖户对养殖结果失望的原因,这就是华南地区我们经常听说的“铁苗”的故事。二、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常说的转肝不好。下面是一个实际例子:2014年8月12日:珠海斗门网友早上巡塘发现部分对虾肠道细、肝萎缩。9点在增氧机底部有50多条死虾。壳比较薄。当天中午随即采取针对性措施。1;泼洒一次胜维111后每天拌喂强肝一号和二号,一天两餐。8月14号对增氧机底部饲料台发现死虾14条,对虾活力、吃料相对好一点,肝的边缘也相对清晰。由于活力一般般,所以当天泼洒了胜维211一亩一包。8月15日饲料台的虾活力明显高了,吃料有恢复。肝开始恢复,边缘开始清晰但没有完全好。增氧机下面饲料台死虾只是看到到一条。以上是一个明显的消化系统影响了对虾正常生理的一种现象。三、最为常见的是溶解氧不足,尤其是底部溶解氧不足对底栖的对虾影响更大。这可能是增氧系统比较完善的高位池养殖比土池养殖的生长速度相对高的其中一个原因。人工养殖对虾的过程和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一样,就是把饲料蛋白质等等营养成分同化为对虾机体蛋白的过程,这是一个耗氧的过程。当水体的溶解氧低,不能够满足对虾新陈代谢的需要的时候,生物机体内的酶受到抑制的时候,对虾就很难按正常速度生长了,大得慢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这种现象在过度养殖的池塘经常看到,如广东的台山有一些地方是冬天养泥鳅夏天一虾,基本没有歇塘的机会,使到池塘底部的淤泥年复一年的积淤。加上外水源明显富营养化。这种条件的池塘经常是亚硝酸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标,这就意味着水体的溶解氧已经不能够满足氮循环的需要了,同样也可能满足不了对虾正常的新陈代谢的需要。我们还要要注意的一条是:长期的无氧、低氧代谢自然会产生异常的代谢产物,这种情况会不会产生有害代谢物的积累?这些积累会产生什么生理影响?这些影响和白身、瘦身、容易惊跳、脱壳不遂有没有关系?是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把这些现象归类为“应激”?解决溶解氧长期低的关键:了解为什么溶解氧会低?原因:池塘的耗氧量高于溶解氧的补充速度,导致溶解氧消耗那么大的原因:池塘的微生物(就是我们说的活菌)太多。四、底部恶化和水太肥底部的恶化和水太肥是;水体溶解氧低、有害微生物代谢物、寄生虫感染几率高的元凶。也是水体有害指标超标的元凶。这些明显的干扰了生物的正常生长速度。

所以:养殖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改底。可是,怎么改底?这个问题是困扰着许多养殖户的问题。是生物改底好还是分解底改好还是增氧底改好?其实,不要把底改的过程虚以化好一点,非常非常实际的参考就是:在太富营养化的池塘,任何底改的目的和我们晒塘、清淤没有任何区别,就是降低底泥的有机肥,减少微生物(活菌)的生存条件,从而降低池塘的耗氧量。(当然新的、干净的底部、优良的外水域的养殖区域就反过来增加底部的有机肥和微生物(活菌)才能够提高我们池塘的生产力,就好像08年之前,活菌是你的改水改底的首选用品一样。)富营养化的池塘改底原则:一是直截了当撒增氧剂,最理想是使用一些能够沉在淤泥表面的缓释增氧剂,连续5天、8天的缓慢为底泥增氧,让氧渗透在底泥表面,形成表面含氧层,保证有氧代谢。二是每亩定期撒底康,把淤泥的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难以利用的惰性物质,大大的降低底泥的耗氧量。去年的9月6日广东台山广海的一个淡水对虾养殖场的几个池塘都相继出现虾偷死现象。当时最严重的那个池塘的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2ppm,其他池塘水体亚硝酸盐也接近0.2ppm。通过多天的生物等等底改后没有改善。9月11号采取料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停料。2;每天早晚撒增氧剂400克/亩。3;尽可能的换水。4;撒底康1公斤/亩,次日看情况再决定是否再撒一次。目的:尽快把底泥极端富营养化的状态改善过来。以上前3个措施是辅助措施,关键在第四个措施(撒底康1公斤/亩,,次日再撒一次尽快把底泥极端富营养化的状态改善过来)。9月16号1、池塘明显不是裸藻为主的水色。2、已经没有死虾了。3、亚硝酸盐在9月14号已经降低到正常范围。4、饲料台提出水面也感到干净了,台底没有粘膜。5、对虾吃料正常,显微镜镜检也没有看到纤毛虫。这两年其实许多养殖经验相对丰富的养殖户也明白,一旦出现水太浓、底泥脏就有可能出现麻烦。也知道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底改善。可是怎么才能够准确、及时的改善底泥和水体的极端富营养化?许多养殖户由于采取了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眼睁睁的看着池塘条件和对虾状况一天比一天恶化,甚至全军覆没。五、营养不良或者其他因素引起换壳不遂:换壳不仅是南美白对虾发育变态的一个标志,也是个体生长的一个必要阶段。没有换壳就没有对虾的生长,也就是说,不换壳虾就长不大。对虾的换壳包括退壳和恢复壳硬度两个过程。退壳阶段主要受到对虾体内内分泌的脱壳激素调控,而要合成这些控制对虾脱壳的激素,而泼钙是没办法增加脱壳素的分泌的帮助换壳的,脱壳素需要对虾首先能够从食物里获得脱壳素前体的这个营养素,对虾才能够有充分合成、分泌脱壳素的营养基础。适当拌喂生物111和换壳前一到两天泼洒壳能目的就是为了对虾体内脱壳素水平的提高,尽可能的减少换壳不遂的偷死。

六、营养缺乏症中的消化系统的发育不良同样是影响对虾生长速度的明显因素。

对虾消化系统人工养殖的对虾,每天的恒定摄食量比较天然的条件多,摄食的营养素以三大营养素为主,消化系统中的肝必需营养素可能相对少了。肝脏在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机体的一般组织细胞都会合成自己的蛋白质,但肝脏除了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外,还需要负责合成大部分的循环系统的蛋白。据估计,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总量占全身合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因此:在生长速度相对快的对虾人工养殖里,如果对虾日常摄取的食物里,相应的肝强化营养素不够满足肝的需要,同时全价营养的天然饵料又不够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肝胰脏的发育不良。而肝胰脏发育不良在对虾养殖中正是由于吃多了,肝负担大,所以强肝一号的定期拌喂,目的是就是为了强化肝需要的营养素。

上图是同一个池塘捞出来的虾,从表面看,就可以看到肝胰脏和体长有一定的关系。七、养殖过程中不良习惯导致的营养不良。经常习惯性每天喂中药、习惯性无依据的拌喂某些单一的营养素或者其他东西,干扰了饲料营养素的吸收。八、对虾摄取了一些有害植物(青苔、不良的藻等等),影响了对虾营养吸收和肝损害(也可以说中毒 ),导致了对虾越养越小的现象。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100-150条/斤的规格,尤其出现在反复、大量滥用活菌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吃了不良藻的虾

发现青苔应该马上处理九、感染了包括肠孢子虫、纤毛虫等等的寄生虫。根据感染了不同的寄生虫,可能会引起换壳不好、并发症感染其他微生物、干扰了正常的营养吸收或者直接伤害到消化系统的肝、肠道或者呼吸系统的腮等等不同的症状,从而引起对虾生长减慢。水体有寄生虫的暴发,主要原因之一是水体或者底泥的有机物含量太高了。我们在台山广海对300亩土池进行了取样发现:绝大部分池塘表层的底泥,经过600℃的灼烧,失重率基本上超过了50%(底泥只是经过风干,没有达到恒重,所以这个数据不准确,应该超过50%)。可想而知,这些底泥的污染积累的严重程度到哪了,所抽样的虾感染纤毛虫也非常严重。由于诊断的方便和简易,珠三角看到的纤毛虫对生长速度影响的例子比较多,从养殖户的直观也看到,控制了纤毛虫次日对虾就马上换壳了,体重很快就上去了。对于寄生虫的感染,我们要做到预防为主,预防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对富营养化的池塘,定期使用底康+塘生态,让水体和底泥不要太肥,减少寄生虫繁殖的物质基础。十、养殖过程中无目的的拌喂抗生素、某些中药,甚至过分习惯性拌喂某些单一的营养素、微生物,都有可能干扰了生物的正常新陈代谢,降低了生长速度。在生产过程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神秘的传说,谁谁天天拌喂某些东西所以谁谁出现了奇迹。对于这些传说,最好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养殖条件,去伪存真的吸收别人的好经验。十一、其他因素。1、水体的限制营养素:如钙、镁、磷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量和比例等等。2、套养的品种、套养的时机等等。3、养殖的密度。4、投料的合理性。5、气候、土质、外水源条件等等自然因素。6、水体pH等水质条件。来源:施工评说作者广州市胜维饲料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施卫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