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蒙古统治者暴虐无道,农民起义不断,朱元璋推翻蒙元,创建大明王朝,此后明朝建国276年,共传16帝,明朝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除了朱元璋与朱棣以外,其余皇帝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酷爱修道,追求羽化成仙的嘉靖,热爱生活专精木匠活的天启皇帝,还有一位修建豹房,自封威武大将军的武宗朱厚照。 或许朱厚照是明朝历史上最复杂的一个人,一方面史书说他为政果断,任用贤才,大败鞑靼立下不世之功,同样他又是一个荒淫暴戾、怪诞无耻的昏君,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明武宗呢?应州之战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两岁时朱厚照就被立为太子,而他也是明孝宗唯一一个长大成人的儿子,因此备受宠爱,少年时期,朱厚照十分聪慧,但凡老师教的东西一点就通,许多大臣都认为朱厚照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皇帝,但是以刘瑾为首的几个太监,整日讨好朱厚照,变着法的进献鹰犬,歌姬舞女,年少的武宗经不住诱惑,竟然在宫里修建豹房,整日饮酒作乐。 15岁时朱厚照继承皇位,再也没人能限制自己的行动,上位不足四个月,武宗就决定微服出巡,外出玩乐,身为一国之君,武宗最想要做的就是身披战甲,亲自在前线指挥作战,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朝政上,正德元年,在刘瑾的蛊惑下,武宗在宫里建了一座妓院,让宫女打扮成妓女,自己则挨个前去淫乐。 武宗为了减轻皇室制度对自己的束缚,经常以各种借口逃避上朝,几位大臣轮番相劝没有任何作用,后来大臣们也想明白了,只要武宗不做的太过分,干脆就不管了,武宗随心所有,从不贪恋权力,甚至整天想着脱离紫禁城。 终于在正德三年,武宗直接住进了皇城北边的豹房,甚至将这里称为“家里”,这才是第一步,武宗听闻宣府十分热闹,不顾众人反对,大肆修缮镇国府,同时将宫内的美女珍宝搬过来,对外宣称自己就在这住下了,这下可急坏了身边忙活的大臣们,要知道宣府可是抵御蒙古人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同样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说到底武宗的尚武精神都是来自对太祖和成祖的仰慕,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这才不顾大臣们的劝阻,执意要住在最前线,虽然说此时大明建国多年,但是蒙古人一直在边疆叫个不停,恰好蒙古小王子率部来袭,这下可让武宗之高兴了一把。 正德十二年,武宗期盼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小王子大军压境,麾下皆是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要知道蒙古人将骑兵发扬光大,装备精良作战速度极快,对此武宗没有怠慢,调集兵力,自封威武大将军,上阵杀敌。 同年九月,大同总兵王勋接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信中要他一定守住城池,安心操练兵马,这些都没有什么奇怪之处,让王勋感到以外的是信的落款处写着“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王勋思来想去也没想起朝中有这样一号人物,本以为是一个恶作剧,仔细打听之后才知道这封信出自朱厚照之手。 就在王勋接到这封信的同时,朱厚照已经瞒着朝中大臣,跑到了居庸关,此时朱厚照想起了太祖平定蒙元,成祖御驾亲征的辉煌,现在轮到他了,就在朱厚照意气风发的时候却傻眼了,这里根本就没有蒙古人,甚至连汉人的影子都没有。 后来才知道真正的前线在阳和,朱厚照又火急火燎的赶到阳和,这年十月小王子集中兵力攻打大同,王勋直到皇帝跑到了前线,急忙派人告知皇帝希望他能先行撤走,万一出了事情恐怕自己还要丢了小命,然而朱厚照丝毫不理会,命令王勋正面应战,自己随后就会前去支援。 这下轮到王勋傻眼了,自己的兵马本来就不多,能守住就不错了,拿什么正面出击啊,可是毕竟是皇帝的命令,自己怎么敢不听啊,于是硬着头皮就上,其实这件事朱厚照早就想到了,与此同时,朱厚照命令'辽东参萧滓,宣府游击将军时春,率军驻守聚落堡、天城。延绥参将杭雄,副总兵朱峦、游击将军周政,驻守阳和、平虏、威武等地,以上部队务必于十日内集结完毕,随时听候调遣!违令者重罚'。 此时的朱厚照没有一丝往日的嬉笑,取而代之的是目光坚定,沉着冷静的指挥官,另一边王勋与小王子死拼,双方从清晨打到黄昏,小王子以为自己遇上了明军主力,命令士兵休整,天亮时发动总攻。 第二天清晨大雾,小王子下令攻城,让他没想到的是明军竟然越来越多,小王子预料到明军增援到了,但是人数方面仍然占优,下令分兵从侧面包围,此时王勋情况危急,陷入重重包围当中,眼看就要落败了,朱厚照赶来了,没有任何休整即刻命士兵反击,朱厚照拔出佩剑,正面与敌军交锋,双方十余万人拼死搏杀。 由皇帝坐镇,明军士气大涨,小王子支撑不下去只好退兵,这一战明军大胜,让边境安定了数十年,大胜之后朱厚照兴冲冲的返回朝廷,对杨廷和说自己打胜了,甚至还亲手除掉了一个人,结果杨廷和表面附和,暗中却说皇帝是在“吹牛撒谎”,没多久京城就盛传应州之战败了。 甚至在《武宗实录》中写道:“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说起来可笑打了整整一天才打死了16个蒙古人,从人数上来说,明军死伤更多,更让人可笑的是随后又记载:“是后岁犯边,然不敢深入。” 恐怕这一切都是在抹黑武宗,平心而论他是一个好皇帝吗?或许不是,他扶持太监刘瑾等人,修建豹房淫乐,同样他大战小王子,平定宁王之乱,多次免赋赈灾,就因为他是一个皇帝,他的所作所为不被文臣接纳,就能肆意抹黑么?在我看来如果武宗不是皇帝,或许能活得更出彩。 参考资料: 【《明史·本纪第十六·武宗》、《明实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