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人生最开心的事,是让自己活得开心一点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19-07-16

作者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绵延不断。

历史上的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史学、理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硕果累累,其中,苏轼便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

他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文化大家,一生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其书法用笔丰腴跌宕;其画学文同,主张神似,是一位“全面”且有魅力的文化巨匠。今日,我们暂时放下苏轼的文学成就,去看一看苏轼的“谐趣”,走近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

谐趣的苏轼

谐趣是一种智慧。有谐趣的人,是一个有魅力、有趣味的人,苏轼就是这样的人。我们喜欢苏轼,因为他身上带有一种趣味的东西,这些有趣味的东西是个混杂体。他有知识,但不仅仅止于知识,他能把知识转为一种机敏的智慧,这就是他的谐趣。

苏轼有一个好朋友叫刘贡父,也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

有一次,刘贡父跟他聊天,苏轼就对他说起一件往事:“我和弟弟当年在学经义对策、准备考试的时候,每天吃三白饭,吃得很香甜,现在想起来真是难得的美味。”贡父就问:“什么是三白饭?”

苏轼回答道:“就是白米饭,就着白盐和白萝卜,这就是‘三白’。”刘贡父听了大笑。

过了些时日,刘贡父给苏轼写请帖,请他到家里吃“皛饭”,苏轼是个美食家,一听要请吃饭就答应了,他也早就忘记了曾对刘贡父说的话,就对别人说:“刘贡父读书多,他这‘皛饭’一定有来由。”

等到他到了刘家,发现桌子上只有一碟白米饭、一碟白萝卜和一碟白盐,贡父就说:“你说过,至真的美味,考试的回忆尽在其中。”苏轼这才恍然大悟,这是贡父用“三白饭”开的玩笑,但苏轼是见过世面的人,仍然不动声色地把饭吃完了。

吃完饭苏轼告辞,临走之时,对刘贡父说“明天到我家,我请你吃饭”。刘贡父只觉得奇怪,但不知道苏轼会耍什么花招,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苏轼家。两人一见面就聊天,谈了很久,到了吃饭的时间,迟迟不见饭上桌,贡父便问:“饭呢?”

苏轼说:“别急,正准备着呢。”两人又聊了一阵儿,刘贡父的肚子饿得直叫,就又问苏轼为何还不开饭?苏轼说:“那跟我去厨房看看吧。”

到了厨房一看,桌子上什么都没有,就开口问苏轼:“你好歹给弄一些白饭、白萝卜和白盐嘛,现在什么都没有,这是什么道理?”

苏轼说:“我这饭也是有讲究的。你的饭不是叫皛饭吗?我的饭叫毳饭,就是盐也毛、萝卜也毛、白饭也毛。”刘贡父听后捧腹大笑,说:“我知道你会报昨天的一饭之仇,但万万没想到这一点。”

刘贡父是江西人,“毛”的意思就是“没有”,三个毛字叠一起不就是“毳”嘛。

这是苏轼谐趣的地方,这种谐趣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底蕴基础上的,虽然是生活中的小故事,但能在这小故事中见精神,能看到苏轼的日常生活状态。

苏轼经常与友人逗趣,有一次他去拜访他的好友吕大防,恰逢吕大防睡午觉,因为吕大防身宽体胖,午觉时间特别长,苏轼就在客厅等他,看到了客厅里的绿毛龟,苏轼等得不耐烦了,就决定要拿吕大防出出气。

吕大防一起来,就看到了苏轼在客厅里看绿毛龟,说:“这是绿毛龟,没见过吧?”

苏轼说:“我还见过六眼龟呢。”

吕大防说:“哪里有六眼龟?”苏轼说:“唐中宗时,有大臣进献乌龟给他,唐中宗就问乌龟若有六只眼睛会有什么好处,大臣回答说,乌龟若有六只眼睛,睡觉的时间自然就比普通的乌龟多三倍。”吕大防知道苏轼会因此调侃他,但不承想就这么“中招”了。

生活中的苏轼处处见谐趣,这不仅是他性格使然,还是其学问的厚积薄发,更能体现出他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轼在文化方面的创造力和成就是惊人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笔者看来,他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顺境时不骄傲、逆境时不气馁,懂得如何自处,这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

在他被贬黄州之后,作了一首著名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描写一个非常简单的场景,下雨天,行人都在躲雨,作者没有,他说不要在意那些穿林打叶的雨声吧,可以一边吟着诗一边吹着口哨,慢慢走。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像骑在马背上一样轻快,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一生。

他想告诉我们,人生在世,无非两种天气:天晴和天阴,天阴的厉害就下雨,再厉害就下雪、下冰雹,但总归就这么多,人生也无非如此,都经历过了,还怕什么?料峭的春风还有些微凉,但已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放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再回头看刚才下雨的地方,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晴朗。

它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生最重要的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活得开心一些,不要因周围的事物而影响自己,如果不是改造这个世界,那就不要跟它发生对抗。就自身而言,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像水一样“随物赋形”。

水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能顺应自然,然后再慢慢地尝试改变周围的环境。所以,老子喜欢水,他说“上善若水”。“一蓑烟雨任平生”讲的也是这种道理: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天朗气清、太阳升起,这都是自然常态,不必大惊小怪。

人生也是如此,不管升迁还是贬谪,也总是人生常态。总归而言,有高就有低,有长就有短,有左就有右,有阴就有阳,只不过当阴面多一些的时候,阳面就会少一些,但如果为此而长时期沮丧,那人生有意义的部分就流失得很快,也就没有多少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儿了。

当苏轼把这层意思想清楚后,他就做了很多洒脱的事儿。他刚被贬黄州之时,没有正常的收入,便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天大概花150文钱的话,一个月就是4500文,这样大概能撑一年,那一年后怎么办呢?

苏轼说:一年后再说。就是说,一年后自然水到渠成,“彼时不作他时之念”。其实,中国人的习惯是要着眼于长远,就个人而言,长远的打算也没有坏处,但可能会有长远打算的烦恼,这就是苏轼的“彼时不作他时之念”。

苏轼十分崇拜两个人,一是陶渊明,苏轼喜欢他的诗,每到生病之时便拿出来细读,读完还要唱和;二是白居易。白居易在四川忠州做知县的时候,勤政爱民、宽刑减税,与州民在“东坡”开荒种田、栽花植树,且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苏轼被贬黄州时,就想起了曾在忠州做知县的白居易,便将在黄州东门外的那块地取名为“东坡”,也在这垦荒种树,这就有了他的号———“东坡居士”,随后,他还在“东坡”上修建草房,名曰“东坡雪堂”,“东坡”就成了他种树栽花的地方,“东坡雪堂”成了他读书会友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没有“穷开心”的心情,但苏轼有,他不仅克服物质生活上的不便利,还克服精神世界的不适应,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苏轼有个好朋友叫陈慥,他经常到陈慥家里找他聊天,还写了四句诗来描述这种情况,“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龙丘居士”是陈慥的号,就是说龙丘居士好可怜,经常跟我谈佛法一谈谈到深夜不睡觉,突然(陈慥)夫人一声吼,吓得手杖落到了地上。

“河东狮子吼”就出自苏轼的这则典故。这首诗写得很精妙,一来说明陈慥和他一样是信佛法的,二来因为陈慥的夫人是山西人,叫“河东”,“狮子吼”来自于佛经中佛祖演说佛法“声大如雷如狮子吼”,说明佛法大无边。

用在此处,有两种说法:一说他夫人很厉害,二说他夫人嗓门大。这样看来,苏轼不仅很谐趣,最重要的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通透圆润,不生硬、不僵化。

苏轼的独特价值观

苏轼,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在仕途上,他一生先后三次遭遇贬谪,他自己都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43岁时,被流放到湖北的黄州团练副使,59岁的时候被贬谪广东惠州,年过花甲的时候又流落到海南岛。

900多年前的海南,土地贫瘠,只有黎族人在此生活,文化已不是落后的问题而是空白,这对于一身文化的苏轼来说,简直不可想象。苏轼自己还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六无”地带,该怎么生存生活?没有,那就得“无中生有”,给自己创造条件生活下去。

苏轼说,自己在海南岛有三大快乐:“旦起理发、午窗坐睡、夜卧濯足”,意思就是早晨起来要梳头,我们知道这是中医的方法,早晨起床把头梳好多下;到了中午天气太热,海南的夏天酷暑难当,于是他就选择坐在椅子里默默地睡去,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晚上睡觉洗脚,当时的海南条件非常艰苦,他甚至没有一个很好的盆子,只能“干洗”,就是用手搓自己,浑身搓得发红,然后就睡了。

苏轼是一个很注重养生的人,在他的诗中很详细地介绍了洗脚的步骤和人的感受:人洗脚,先用盆盛了水,把脚放进去,泡一泡,冷热交替添水。泡脚需要很长时间,一边泡一边听盛水的壶在炉子上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浮想联翩……脚泡完了,擦干了,开始剪脚趾甲……一瞬间就觉得自由的心灵仿佛如雄鹰般翱翔在万里的高空。

这些都是苏轼自己在尽力地美化、诗化自己的生活。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总要活下去的,并要给自己一个生活的意义,但是,苏轼的意义在哪里呢?晚上洗脚剪趾甲能想到万里高空的雄鹰;中午睡觉,睡着了还想到物我两忘;早晨起来理发梳头,想得也挺多,即使“六无”地带,“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写出来的文章依然有韵律,这都属于生活意义的一部分,在无意义处生发出意义来,这是苏轼的创造性。

一般情况下,很少人有创造性,而要生发出创造性就得有面对的勇气,只有看清自己、懂得面对自己,才会有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创造。

在苏轼著书《东坡志林》中,记述着这样一则小故事。他到了海南,甚感绝望。面对大海、小岛,不知何时再出头。后来思虑一番,道:从太空看,传统的说法是中国有九州,且九州都在大海之中,那九州不就像小岛一样吗?

由此可见,人类每天都是生活在岛上的呀!从世界地图上来看,五大洲四大洋,海洋的面积大于洲的面积,因此从宇宙的视角看,人类确实生活在岛上,只不过岛有大小之分而已。既然都是生活在“岛上”,那么自己并不是孤独的。所以,在苏轼看来,贬谪海南只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不用悲观绝望。

即使苏轼在仕途上遭遇了一些挫折,但他的才华和学识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赞美;他不仅在文学、文化上的造诣很高,生活中的他还是一个非常轻松、谐趣、有趣味的人。他身上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这才造就了我们心目中一个丰满的、有魅力的苏轼。

苏轼虽然与我们相隔千年,但我们可以有这样的比喻:他像是河流,渐行渐远,流入大河后,他永远存在;他像明月,虽然在天阴的时候,隐没在乌云的背后,但是他永远会在星空中闪耀,不会暗淡。

所以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很多像苏轼这样的人,我们通过对他们的学习、体验和体会,就会领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