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小暑了 我们在夏天里也有些时日了 这时的天空最可爱 正午的太阳很大很大 傍晚的云朵是粉紫色的 夜里有星星、晚风、蝙蝠 夜蛾、茉莉的香气 还有路人的欢笑 这些瞬间在浩瀚的日常里 是那样的渺小 但遇见时总会让人动心 就像古画里的山川草木 烟云流水 细细地去看 从墨染的大山到可爱的小青绿 从翻滚的江海到笔意精妙的水纹 从寂静的山林到茂竹掩映的草亭 那些细微葱郁的画面 穿过厚厚的光阴 给炎热的夏日注入丝丝清凉 中国人是以山水为亲的,各种各样的古画中,有洪荒遍野,有云山映带,有山峦叠嶂,有雾霭深沉。而其中的人都是小小的一点。 古人喜欢在山间聊天,行步、弹琴、望远、沐浴山风、赏玩古树,有时只是发发愣都那么惬意舒坦。 世俗是有规矩的,可山林更多是自然。古来很多名士的故事里,都有和山川草木相伴的佳话。 有好爬树的,有好登高长啸的,好在花树下睡觉的,好裸处乱荷之中的。山林之中,总有一个自在又随性的我们。 或许这也是中国人偏爱山水自然的原因,深山里总有我们喜欢的生活状态和最快乐的自己。 在中国画里,水常常是烘托气氛的存在,是画面中常见的元素。那时的人们水岸送别,江河垂钓,听泉观潮,写诗作画,这些都是充满意趣的林泉之心。古时也有不少画家因画水巧妙而闻名。 南宋马远的《水图》勾画了近十二种水,每一种水态都极尽奇妙,有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 这些作品除了一两幅有极少岩岸山日外,没有任何其它的景色,马远完全通过对水的不同姿态的描写,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和情趣。 中国画确实是有一些程式,一河两岸,水上泛舟,山林听泉,还有一些掩映在茂林修竹中的亭子。乍一看像是公式一般的存在,是一代代画家不断重复的主题。但掀开帘幕往里走,你会看到一个深邃又繁复的世界。 他们在松下听风,在林中下棋,在竹亭下喝茶,在怪石上弹琴、赏月。他们各有心性,各有意趣,各有自在,各有闲适。这些自然恬适的瞬间,依旧是我们夏日里的渴望的清凉。 明代文学家屠隆说,“尘嚣易生厌恶,既生厌恶,乃思逃于清虚。久寂易生凄凉,既生凄凉,必眷念旧日荣华光景。” 一侧山水,一侧尘世,一叠红烧肉,一叠清汤菜,想必光占着哪一边都会想念另一份吧。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有这样的不可,才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知此时忙碌的自己、炎夏里的自己之外,还有一个自己,他需要一些山水来入眼,需要一些山石来玩乐,需要一些松林来乘凉,需要一些竹亭来闲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