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翔老师的这个视频, 你一定要看↓ 他说 “我觉得关注墨法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增长点,迟早会那么走,我自己在这个上面做了十几二十年的研究,也刻意的从用笔和墨法方面,对字帖进行笔墨方面的演绎更多一些。” 张羽翔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 书坛“广西现象”缔造者 1993年“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获奖34人中,广西籍的参赛者占6人,均受张羽翔老师指导,其中4人获一等奖,轰动书坛。 他幽默,爱笑, 有着一个话剧演员般的能量和语言表现力。 从小喜欢文学,因为生长在艺术大院,所以对音乐,美术,文学这些方面都感兴趣。 85年考上书法专业,在学校更多的是玩玩琴,写写诗。 年轻的时候不小心参加展览获了大奖,觉得跟人家交流,不多看几本书不合适了,人家请教一些书法交流方面的问题,不多写几个字也不合适了,慢慢的就专注于这个专业,热爱这个专业了。 他说 我把书法这个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要素分为有5个方面: ◇第一是线条的方向 ◇第二是线的长度 ◇第三是线的位置关系 ◇第四要是线的形状 ◇第五是线条的质感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1989年毕业以后就在艺术学院教书法,学院的教学模式经历过,社会上的教学也经历过,一直到现在也有几十年了,所以教学经历是在教学的第一线上。 如果说他的教学跟其他人和一般的社会教学有什么区别的话,首先他是从本科生做起的,所以一般说的临摹、基础,到什么阶段遇到什么问题,最希望老师解决什么问题都经历过,相对而言有这样经历的时候,在教学时也对学生的这一方面心理大概有所了解,教学的针对性就会更强一些。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2003年张老师主编的《经典名帖大家临》,选同一个字帖,选十个书家,按自己不同的方面去理解去临写,汇集起来让学习者可以看到在一个字帖里面,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的演绎,这种演绎实际上是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风格在里面。 时隔16年,张老师再次倾情巨献 绝妙好书《张羽翔临晋唐法帖》在今年7月出版! 采用570mm*420mm的作品尺幅,符合大家随时欣赏学习的尺寸。 他说 毕业30多年来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日常书写还是临摹的多,临摹对我来说很接近于像绘画里面的写生,写生就类似于文学家体验生活。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在作品集里,我们可以看到精选的30张,对晋唐法帖的临摹,他将30多年来比较有心得的地方,用心比较多的地方,通过笔墨关系,体现线条质感和用笔的运行笔迹。 一 方便临摹,易于学习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碑帖很大的阻碍就是看不懂,我们的字帖距离我们年代久远,印刷版本参差不齐,对我们的临摹有很大的误导作用。 张老师通过自己对书法的临摹和深入探究,作品上的墨色变化以及用笔轨迹、章法布局的表现,都给我们直观的传达。 我们过去研究笔法,只专注了用笔,没有关注用笔之后出来的这个结果,这本作品集的临摹作品,特意注重了墨法的体现,使笔法的还原更加清晰,也就是线条质感看起来更加的丰富。 下笔的方圆、转折的顺逆、提案过程包括中侧锋转换、深浅、浓淡、虚实,都用墨法表现,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相比透过刀锋看笔锋容易的多。 ![]() ![]() 局 ![]() ![]() 二 便于收藏,自家装饰,送朋友 我们采用特别的合页形式装订,可以单独拿出来直接装订成框,房间装饰,高雅不失格调,送家人、朋友也是一个很好的礼物。 ![]() ![]() ![]() 预售价格:仅371元 (定价530元) 预售时间:7月16日-8月4日 发货时间:8月5日起 标题 扫上面二维码,付购书款(371元),留下收货信息(地址、人名、手机),先付先得,优惠价格数量有限,抢完为止! 《张羽翔临晋唐法帖》 书 者:张羽翔 规 格:570x420mm 出版发行:线装书局 ![]() ![]() 张羽翔论书法二十六则 1、形式构成练习要敢于做,学习的时候要大胆尝试。举例子说,学帖要雅,就要让它雅到家。艺术学习,就是要向两极发展,就是要“过”,走到极端。只有知道“过”,刚才知道退回来的尺度。不向两极发展,就不知道真正的中庸(敢放才能收)。中庸,不是中间的那个点,不是不偏不倚,反而是两极发展的宽度。两个方向都经过了,才能找到自己的中心点。 2、变形,就是要变,而且要找到自己区别于别人的度,而不仅仅是“像”。变形是为自己的个性选择做铺垫的,是寻找新的发挥空间。按照这种秩序、原理,去寻找到一种适合的、距离字帖远近最好的方法去处理,那么自己的个性,即“产品独创性”就出来了。练习,就是要造作,按套路出招,可能刚开始比较机械,但慢慢的就流畅了。流畅只是时间问题。
7、对联的落款不要太常规,对联的配款很重要。正文是一种书体,落款又是一种书体,会让人感觉有两套功夫。所以,要学会锻炼落长款。在落款的可读性上做文章(多发挥自己抒情的优势),要尝试走别人不走的路(不走寻常路)。正文静的,落款就要活泼一点为好。 8、整幅作品应该有一个主调,方的主调或者长的主调或者圆的主调(有一个主旋律),其他的为辅,不能看不出主调,感觉无序,这样的话,变化、对比反倒没有了(主没有,则次也显不出来了)。要有明确的中心,做到意识清晰。
12、没学到的时候,要努力追求它,一旦学到手了,就要用别人没有用过的处理方式来处理。 13、写二王,总体上是雅和流畅,若局部配几个亮点,会更丰富一些。提按大了,就会有一点发飘,要注意把握。 15、写米芾,尽量不要写《蜀素帖》或者《苕溪诗卷》,多写点手札好一些。在宋四家里,米芾对晋唐的势,强化的最厉害,技法比较全面。写米芾特别要注意写出八面出锋的感觉。 16.把二王放大了写,不失为一条路子。目前的展览效果,视觉效果就体现出来了。 把二王写的扁一些,写出碑的气质,也是一条路子。这些和工具材料有关系,需要探索,以解决一个自然而不做作的问题。 17、临二王,不一定要整篇的写,可以随便找一页,反反复复地琢磨,对于细节的一招一式,都研究到位。摹书不要图摹多,弄好一行字,研究透了,明白了,规律都把握住了,总体就上来了。 18、学苏东坡,可以骨感强一点,常规的都是“东坡肉”多。 19、中锋分两大类,一类是铺毫,接近于刷,好处是硬、挺,不好处是薄、脆,容易折断的感觉。另一类是裹锋,笔尖在线条中间。 20、学颜真卿行书,要注意外圆内方。怎么能做到外柔内刚?中国传统审美都是如此,铜钱,寓意非常深——内里坚强,对外要有亲和力。 21、作品协调性好,章法也协调,是招数稳定的结果。招数重复的好处就是协调性强、稳定。在基本的节奏上面,再用字的大小、曲折等来追求变化。 22、强化变形,但要知道变形从哪里来。“一个人从哪里来”,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也很强。书法的审美是“尚古”,要看得出从哪里来,然后再谈发展——在继承性里面进行演绎,其创造性从取舍里看,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又古又新”。 23、写行草书连贯起来写的,除了对比,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挤在一起,是以对比关系胜,以善于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胜。 24、要确立一点,你所选取的风格,是动的还是静的,是典雅一路的还是奔放一路的,这些风格一般都有哪些表现形式?比如,要雅一点,就把字距拉开。要把大的审美风格体现出来,把你需要的这方面尽可能做足够做充分了。 25、找内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立在原作有这样的意识,进行了强化;一种是重组,改变了,错位了,还是像原帖。 26、对于“变形”中的一招的熟悉,灵活运用,把“公式”彻底弄明白了,就可以活用了,这需要一个时间。 (书法秘笈 编辑整理)
扫上面二维码,付购书款(371元),留下收货信息(地址、人名、手机),先付先得,优惠价格数量有限,抢完为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