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瀑》 主 编 林中行 执行主编 吴康康 编 见 民国徐悲鸿出国前,在“宗教信仰”一栏中填:儒教。蝠堂刘斯奋自诩:非佛非道,只入儒。 然刘斯奋一时兴起,与余英时作大辩论,因不忿其视大陆学者如无物。可谓任侠使性,故通于墨。 《白门柳》三卷本成,刘斯奋旋刻一印曰:挥霍余生。得道家之逍遥自在。 蝠堂还每自言:去留无碍。守善随缘。为佛家境界。 蝠堂自比快乐的蝙蝠,非鸟非兽,是鸟是兽。今据此《传世》卷,亦可断言:蝠堂既儒,又道,复佛。 刘逸生夫妇 【刘门三代,多有闻人】 刘斯奋家族,聪颖勤奋,多有闻人。父亲刘逸生办报兼做学问,是为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唐诗小札》风行中国,影响巨大;二弟刘斯翰专攻古典文学,曾任《学术研究》主编;妹妹刘圣宜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三弟刘斯朗是著名环境学研究专家;大儿子刘一行是颇受关注的青年画家和评论家;二儿子刘再行在广州美术学院的工业设计学院任教。 刘斯奋夫妇 【刘氏三代,因才获爱】 刘逸生出身寒微,但得富家女子矢志追随,因仰慕其才也;刘斯奋一矮个子,不能称帅,但得同班身高于彼之女副班长青睐,亦因仰慕其才也;刘一行与同班同学结得良缘,又是因其天赋高也。 【奶奶要得“百家奶”,刘斯奋安然渡难关】 刘斯奋出世之时,正值战乱,全家逃难广西,母亲不幸感染脑膜炎,无法哺乳。奶奶抱着刘斯奋在难民中讨奶,最后靠“百家奶”渡过难关。 【“家”教】 儿子刘一行情况特殊,刘斯奋担心其在学校遭遇困难,决意在家自教。一教就是四年。后来,刘斯奋友人为一小学校长,表示愿意收纳,且刘斯奋对高小数学不太自信,遂送刘一行入读。四年级开始,刘一行即在《少先队员》杂志上发表连环画,小小年纪,声誉鹊起。 刘斯奋和孩子们在一起 【在最美丽的时候死去,岂不美哉?】 有人问刘斯奋,为何写完《白门柳》就封笔? 刘答:《白门柳》倾注了我全部的才华与精力,十六年方成,若再写,如何超越?不如就让我的小说创作,像玛丽莲·梦露或戴安娜王妃一样,在最美丽的时候死去,岂不美哉? 【身后名,不如眼前一杯酒】 刘斯奋少年时尝与弟弟刘斯翰对谈,刘斯奋曰:身后名,不如眼前一杯酒! 后却提醒刘斯翰:不宜一味清谈,当扎扎实实作文章。 刘斯奋和刘斯翰 【如有特例,或始自刘一行】 刘斯奋大儿子刘一行有白化病。父亲刘逸生安慰他说:一索得男,终是一大好事。刘斯奋今谓:遍查历史,未见白化病中有成就者,如有特例,或始自刘一行。 【一辈子学识、才情、修养的积累】 刘斯奋称:“时人哪知文人画?如射击,一秒之内百步穿杨的背后,是十几年如一日的训练;几笔挥就的文人画背后,是画家一辈子学识、才情、修养的积累。” 亦有人问美国画家惠斯勒(1834-1903):这张画顶多用了两天时间来画,怎么会值两百金币?惠斯勒:虽然是两天画成,用的却是一辈子的修养。 《颓垣觅旧图》 【如今各行各业只有专家,难出大师,悲夫!】 刘斯奋谓:古时画家哪有分科之说?如今一个个都被冠上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人物画家之名!古时文人既可为官,又精通书画,两不干碍,如今各行各业门户森严,变得井水不犯河水,结果只有专家,难出大师,悲夫! 【为钱而画画,与卖身有何区别?】 刘斯奋从事书画创作,极少关注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问其缘由,谓:“一日三餐,工资尚且花不完,一把年纪,要那么多钱何用?为钱而画画,与卖身有何区别?” 《寒云》 【厚古薄今之典型】 少年时,刘斯奋专于作格律诗。惟当时极“左”风正盛,传统文化受批判,要求厚今薄古。刘斯奋大学时仍沉迷古典,赋诗不辍,成为“厚古薄今之典型”。 【艺术史只承认个性、原创性与超前性】 刘斯奋曰:艺术史只承认个性、原创性与超前性,生前红未必身后红,身后红者往往生前孤独无市场。 《瀑隐》 这个小小公号的初心是 读书写作+行走远方 体验有文化有故事的生活方式 我想以文会友 期待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交同行 微信号:zailushang37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