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常用穴位及配对原则

 昵称41040653 2019-07-16

主要常用穴位表

自学整理,供大家参考!祝身体健康!

阳经


阴经


五脏



募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中府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天枢

足阳明胃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后溪

足三里

中脘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章门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巨阙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关元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中极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京门

手阙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膻中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诸

支沟

天井

石门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日月

足阙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期门

所出为井,所溜为荣,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原穴

络穴

郗穴

会穴

手太阴肺经

太渊

列缺

孔最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偏历

温溜


足阳明胃经

冲阳

丰隆

梁丘


足太阴脾经

太白

公孙

地机


手少阴心经

神门

通里

阴郄


手太阳小肠经

腕骨

支正

养老


足太阳膀胱经

京骨

飞扬

金门


足少阴肾经

太溪

大钟

水泉


手阙阴心包经

大陵

内关

郄门


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

外关

会宗


足少阳胆经

丘墟

光明

外丘


足阙阴肝经

太冲

蠡沟

中都


任脉


鸠尾


列缺

督脉


长强


后溪

全身


大包



阴维



筑宾

内关

阴跷



交信

照海

阳维



阳交

外关

阳跷



附阳

申脉

冲脉




公孙

带脉




足临泣

穴位搭配治疗的主要方法

l  俞募治疗法

主要针对内科病症,将病经的募穴与表经或里经的俞穴相配合。募穴主治偏重阳性病症(包括腑病、实证、热证),背俞穴主治偏重于阴性病症 (包括脏证,虚证,寒证);合穴主治内腑,偏于通降;原穴主治内脏偏于扶正祛邪,故募穴与合穴相配对于治疗腑证,实证,热证效果较好,而俞穴与原穴相配则对脏证,虚证,寒证较为适宜。

募穴口诀:肝募期门,心巨厥;脾募章门,肺中府;肾募京门,胃中脘;大肠天枢,胆日月;小肠关元,膀中极;三焦石门,包膻中。

背俞穴:肺经的肺俞(第三椎下外开一寸半),心包的阙阴俞(第四椎下外开一寸半),心经的心俞(第五椎下外开一寸半),诸阳之会督俞(第六椎下外开一寸半,可针可灸),血会膈俞(第七椎下外开一寸半,肩胛骨底端划线与脊椎骨交接处为第七椎),消渴穴(第八椎下外开一寸半),肝经的肝俞(第九椎下外开一寸半),胆经的胆俞(第十椎下外开一寸半),脾经的脾俞(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胃经的胃俞(第十二椎下外开一寸半),三焦经的三焦俞(第十三椎下外开一寸半),肾经的肾俞(第十四椎下外开一寸半,第十四椎下是命门穴,正对肚脐),大肠经的大肠俞(第十六椎下外开一寸半),小肠经的小肠俞(第十八椎下外开一寸半),膀胱经的膀胱俞(第十九椎下外开一寸半)。

l  原络治疗法

主客原络配穴,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太渊配穴于偏历,合谷配穴点列缺;(肺与大肠相表里)

冲阳配穴按公孙,太白配穴至丰隆;(脾胃相表里)

神门配穴找支正,腕骨配穴寻通里;(心与小肠相表里)

京骨配穴行大钟,太溪配穴定飞扬;(肾与膀胱相表里)

大陵配穴是外关,阳池配穴走内关;(心包与三焦相配)

丘墟配穴到蠡沟,太冲配穴见光明。(肝胆相表里)

原穴口诀:胃原冲阳脾太白,大肠合谷肺太渊;小肠腕骨心神门, 膀胱京骨肾太溪;三焦阳池包大陵,胆经丘墟肝太冲。

络穴口诀: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心通里;三焦外关包内关,膀胱飞扬肾大钟;胃经丰隆脾公孙,胆经光明肝蠡沟;任脉鸠尾督长强;最后再有一大络,脾经大包不可忘。

l  会郗治疗法

主要针对内科急症,消炎、止疼

1、阴经郄穴口诀:

太阴肺经找孔最,太阴脾经寻地机;少阴心经点阴郄,少阴肾经为水泉;厥阴心包是郄门,厥阴肝经按中都;阴维之脉揉筑宾,阴跷之脉在交信。

2、阳经郄穴口诀:

阳明大肠寻温溜,阳明胃经是梁丘;太阳小肠找养老,太阳膀胱得金门;少阳三焦点会宗,少阳胆经按外丘;阳维之脉在阳交,阳跷之脉揉附阳。

l  母子治疗法

主要针对经络痛,四肢痛。根据虚实,取病经本穴加母穴(补)或子穴(泻)治疗。

l  对称治疗原则

一般在四肢取穴时,采取右病左治,左病又治。对于中风下针,先扎健侧,再扎患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