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郑州,浮出水面!

 几度空间2020 2019-07-16


作者:大鹏视野李俊鹏

来源:大鹏视野(ID:L15093282288)

【智库导读】:随着高铁时代到来,郑州交通枢纽的地位再度凸显,大郑州初现雏形,甚至在未来有可能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大都市圈,与北京都市圈分庭抗礼,成为北方区域发展的两极,因此,郑州的勃兴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参考角度,可供借鉴。


从哪里来?

1.1
“商城”到“商都”:千年后的再次复兴

从大尺度历史视角来看,郑州,自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夏朝定都阳城(今登封王城岗遗址),至3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将国都自亳(今商丘)西迁于嚣(亦作隞;今郑州商城遗址),迎来第一轮发展高峰期;其后历经世事沧桑,逐步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直到近代以来,随着京汉铁路的修通,郑州交通枢纽地位得意凸显,郑州开始重回历史舞台;尤其随着1954年升任省会、1984年辖区腹地扩张、2003年郑东新区建设、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相继获批,再到2016年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当今的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标志着郑州时隔3000多年,又迎来新一轮历史发展高峰周期,发展势头强劲,属于千载难逢之战略机遇。

1.2
因路而生: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从中观尺度,将视角拉回近百年。当郑州经历数千年沉沦之后,终于随着铁路的兴起,开始触底反弹。

由郑县一座小小的县城开始逆袭,逐步成长为地区性重要城市,到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再到1984年行政辖区大幅度扩大,再到郑东新区、郑汴一体化、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逐步实现由小城市,到中等城市,再到大城市、特大城市的逆袭。纵观郑州近百年来整体发展,交通和枢纽是始终绕不开的一条发展主线,在郑州的城市发展、区域地位提升中扮演至关重要角色,说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一点不为过。

1.3
中心集聚,一骑绝尘而生

从微观尺度,将视角进一步拉近,在本世纪之前,实际上郑州无论在省内还是在国内,并不突出,从省内来看,一直面临洛阳的强力竞争,无论是人口和经济规模体量,与洛阳在整体上都是伯仲之间,并不占优;从全国来看,更是面临武汉、长沙、西安、成都等的强力挤压,仅是众多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缺乏区域存在感。

直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郑州中心城市和郑东新区建设,开始逐步拉大与洛阳差距,中心城市地位开始得到逐步确立;在全国层面,也开始彰显区域重要功能,尤其是自2012年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无论是经济体量、全国排名还是国家战略地位都开始得到大幅度提升。

1.4
工业化和城镇化后期阶段

聚焦当前,依据诺瑟姆城镇化曲线理论、钱纳里理论,郑州当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后期阶段,未来将由城镇化数量向城镇化质量转型、由工业化为核心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1.4
大都市加速集聚期

总体来看,郑州目前还处于自身快速集聚提升期,无暇顾及周边,真正外溢的功能和产业不多,尤其是高端要素,多集中于市域内外溢。


从人口(总量、首位度)、GDP(总量、首位度)、三产结构等宏观指标比较分析,当前之郑州,保守说,犹如15年前之上海、10年前之成都、5年前之武汉,如果综合考虑企业总部数量、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创新、城市治理、环境品质等城市实际发展水平和质量来看,差距更甚。

同时,以河南全省人口和腹地,以及其它省份,诸如成都、武汉、西安等首位度对比,郑州未来承纳2000至3000万人口完全有可能,而目前刚突破1000万,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从郑州大都市区及周边地区近20多年GDP变化趋势,能够清晰看出郑州市区增速明显高于周边;同时,通过郑汴区域用地扩张演变趋势,能够清晰看出郑州市域用地扩张明显高于开封,并且以行政区划为界,出现明显的断裂带,这些都能能明显看出郑州当前正处于自身加速集聚期,恰如当初上海对周边地区起到明显虹吸效应。

现在何处?

2.1
山水形势格局

从大山水格局来看,郑州西北太行山系、西南秦岭余脉伏牛山系,华夏始祖黄帝、人文始祖伏羲圣地始祖山蜿蜒其中,五岳之尊嵩山耸立其间,黄帝故里轩辕丘坐镇中央;坐拥黄河、南水北调两条水脉,黄河孕育华夏文明,南水北调则是新的国之龙脉,龙首为南阳卧龙之地,龙尾则是国都龙兴之地,而郑州恰好是双龙汇合之地;西接黄土高原,东面黄淮平原,俯瞰中原;颇有王者之气,未来前途无量。

2.2
用地演变:“小郑州”到“大郑州”

郑州市现辖6区5市1县(其中,巩义为河南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市)及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郑州高新区。全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人口1015万人,市区面积101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49.33平方公里(含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830.97平方公里。

通过用地演变呈现:区域层面受北部黄河、西部山地丘陵地形所限,东向、南向拓展趋势明显;市区内受铁路分割明显;时间维度上,2000年前扩张迟缓,2000年后大幅度扩张,尤其是近十年扩张尤其明显。从全国层面比较,郑州辖区数量面积、城区规模体量并不占优,考虑广阔腹地、省会地位及政策趋势,未来仍有大幅度提升空间。

2.3
风从东南来:孔雀东南飞演变

从风水走势来看,新世纪前十年一路向东,2000年后郑州开始启动东向战略、2003年郑东新区启动、2006年郑汴一体化启动,再到2009年郑汴新区,都清晰表明,在新世纪前十年发展风向一直向东。

而自2010年后,东部发展动能逐步式微,风向开始转向,南向逐步成为主导,2011年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启动、机场综合保税区获批,2012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获批,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总体规划颁布,2016年、2017年机场二期、高铁南站、新国际会展中心陆续开建,2018年郑许一体化上升为省级战略;未来,东南向将属上风上水之地,前景可期。

向何处去?

3.1
“金水河时代”迈向“贾鲁河时代”

自古人类逐水而居,对于普遍缺水的北方地区,水更显得弥足珍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品质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对河流和水系的需求与营造更是与日俱增。

回看郑州近几十年发展,能够清晰地看出水与城的密切关系,尤其是金水河,在郑州20世纪的近百年发展过程中,在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和空间体系构建中起到了重要纽带作用。几乎所有的省级、市级政务、文化、商业、生态功能中心都集中分布于金水河沿线。同时,郑州最重要的一条路命名为金水路,面积最大、产值最高的区命名为金水区,由此,金水河在郑州的地位可见一斑。

进入21世纪,随着郑州东跨中州大道,启动郑东新区建设,郑州进入提质增速的快车道,城市框架格局和区域地位得到质的飞跃,金水河也完成自身使命,顺利交棒“贾鲁河”。

贾鲁河,作为一条千年河流,被称之为郑州的“母亲河”。战国称鸿沟,汉代名浪荡渠,唐、宋名蔡河,元代工部郎中、总治河防使贾鲁治河有功,为纪念他而改名贾鲁河。源于密县五指山北麓,由西南向东北,流经郑州市区后往东,在中牟县折而东南流,经尉氏、扶沟,西华三县,在周口市注入沙颍河。河长246公里,是河南省境内除黄河以外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贾鲁河沿线房价(2019年3月)

作为郑州市域最大的地区性河流,贾鲁河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经济价值,甚至可以说是郑州最为稀缺资源,与黄河的天然分割和流动岸线不同,贾鲁河无论从尺度、河流走向,可利用程度和景观价值,显然更为优越,更非金水河可比。

近年来,贾鲁河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贾鲁河治理工程总投资158亿元,包括河道整治工程、生态绿化工程、截污治污工程、水源工程四部分,2016年10月全线开工。将其列入加快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九大支撑性工程中的美丽郑州工程,强力推进。

无论是近十多年的滨水空间价值的利用,还是在最新颁布的《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中都能看出贾鲁河在郑州大都市区空间格局中的重要功能地位。如果说金水河仅是作为城市功能中心空间联系的载体,贾鲁河则是城市空间拓展、功能中心组织、环境品质提升、城市魅力营造的引擎。

沿线集中了洞林湖、常庄水库、西流湖公园(新市级政务文化中心)、北龙湖金融中心、龙子湖(教育研发中心)、象湖(新省级政务中心)、绿博组团(文化休闲创意中心)、朱仙镇(郑汴港生态绿心),犹如一条玉带,将一颗颗明珠串成耀眼的翡翠项链。

在这串项链中尤为亮眼的是北龙湖板块,集中了最大的城区水面、最丰富的水系网络、最优良的生态环境品质、最高端的金融服务业态、最高端的人才群落,可以说本质上就是如意湖CBD板块的升级版,由北龙湖板块和如意湖CBD板块共同构成了郑州主城区未来走向国际的重要门户性核心引擎。

正如上海由苏州河时代(上世纪80年代以前)走向黄浦江时代(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从而成就上海由老上海走向大上海,由国际性城市走向世界性城市。

对郑州来说,同样如此,如果说,20世纪的郑州就是“金水河时代”,那么,21世纪的郑州无疑就是“贾鲁河时代”。由“金水河时代”进入“贾鲁河时代”,郑州也必将实现由“小郑州”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向“大郑州”的国家性中心城市跨越,进而迈向未来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性中心城市。

3.2
4.0时代:迈向航空都市阶段

概括来说,对于当前及未来的郑州,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最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四个阶段:1.0时代、2.0时代、3.0时代、4.0时代,不同阶段具有各自明显特征,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渐次演进规律。

3.2
郑州大都市区反思

郑州大都市区是落实国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发改规划〔2017〕154号)精神而提出;2017年启动《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9年1月27日,正式颁布实施。

实际上,从郑东新区的逆袭、郑汴新区的迟缓、港区的崛起,其本身能清晰地理出一条时空发展演变轴,反映出郑州发展战略方向、战略中心和战略轨迹的演进脉络,呈现出逐步由大郑州都市区到郑州大都市区,再到郑州都市圈的跨越,由郑州一城“独奏曲”到“城区—港区”“双城记”,未来迈向航空都市时代。

同时,更能够明显地看出发展趋势的变化,即由东西向拓展为主,开始重点南向转移,这方面可以通过巩义、中牟、新郑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更替得到充分体现。

由郑州到“郑汴一体化”为核心再到扩容为“1+4”为核心的郑州大都市区,由小郑州走向大郑州,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城市格局和气度;实现由都市区到都市圈层面的提升。

这种转变的核心目的,在于克服自身辖区和腹地受限的客观瓶颈,本质上就是“郑州版”的“济南吞莱芜”、“合肥并巢湖”、“成都代管简阳”、“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未来的“1+4”必然是功能、空间、产业等全方位高度一体化的现代化国际性都市区;另一个重大突破就是重新发现和挖掘了港区的重大战略价值,无论是规模体量,还是功能定位都得到了空前提升,不再仅仅作为南向的一个功能组团,而是提高至与主城区同等地位,做出“双城引领”重大战略转变,未来致力于打造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和国际性中心城市。

同时,也需要指出,当前的郑州大都市区规划和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集中表现在:挑战方面,诸如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相对较高、后续发展空间约束日趋明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行政区划制约明显、核心城市竞争力亟需提升。郑州市与其它4个城市之间联动发展受行政区划影响明显,郑州市市辖区面积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市辖区面积相比明显偏小,发展空间和资源统筹能力受行政区划制约明显。

郑州市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科技创新能力仍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服务短板明显、品质特色亟待打造;大都市区核心城市郑州市高品质的城市创业宜居和商务商业环境相对其他国家中心城市差距较大,国际化服务的差距和短板较为明显,缺乏精品文化和具有品牌特色的文化性消费场所。

问题方面,诸如发展动力分散、空间开发格局亟待优化;协同治理机制缺失、发展主体联动较弱。大都市区内各级城市之间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郑州市与4个次级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区与周边组团之间、航空港区周边地区不同功能区之间空间发展战略缺乏有效对接,定位与分工不明确,产业分工协作不够充分,尚未形成紧密的有机联系。

《郑许融合发展战略》中提出郑汴许融合发展金三角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存在相当程度的战略认知偏差,突出表现在功能定位与空间组织上的错位。从功能定位上在“1+4”基础上提出“郑汴一体化”和“郑许一体化”,既然是“双一体化”,理应在发展主次和空间上得到充分体现,更理应是空间和功能上的一体化,应充分体现出郑、汴、许所构成的三角区域在整个大都市区内的核心功能价值。早在2017年许昌市在编制《郑许融合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也曾提出“郑汴许融合发展金三角”的战略设想,开封市曾提出“郑汴港金三角”概念。

郑汴许金三角

在目前的大都市区“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的空间结构中,只是提出“郑汴港核心引擎区”,本质上仍是沿用过往的“郑汴一体化”理念,既未充分体现“双一体化”新的战略调整,又未能充分体现发展主次的内在逻辑。

即使是所谓的“郑汴港核心引擎区”,也更多只是强化郑汴、郑港之间的功能联系,而汴港之间仅仅只是开港登功能联系廊道的次要轴带,缺乏真正的核心载体支撑,从发展时序上也只是到远期之后,而汴港之间的功能联系匮乏恰恰又是制约开封发展的最大瓶颈,倘若这一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开封想要实现质的突破依然举步维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