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皆自然,中品人皆知,下品人唾弃。 很多人以为,富贵、成功、快乐就是上品,从老子的角度看,只是中品而已。 上品皆自然,是一种得道的境界。 读《道德经》第十八章,可以知道其中的规律。 大道分裂,五行衍化,呈现万物昌盛。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 为什么大道废,才有仁义出来? 这个“废”,不是丢弃的意思,而是:分裂,衍化。 黄老思想的典籍《阴符经》说:“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其中的五贼,是从大道分裂而来。 古人说,五贼是五行,水、木、火、金、土,对应有五德:仁、义、礼、智、信。 正因为有水、木、火、金、土,才衍化出宇宙万物。 所谓“见之者昌”, 见,同“现”,呈现出来昌盛。 举一个大自然的例子: 一粒种子发芽,长出小树苗,最后长成参天大树。 大道,就像一粒种子,长成树苗后,种子就废了,树的枝叶,就好比仁义。 枝叶,是从种子成长来的,二者形态完全不一样。 仁义,是从大道衍化出来,二者性质完全不一样。 人到中年,如日中天,然后下降,修身养性,是与天争命。明白“道”的衍化规律,就能理解这句话:“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大道顺着衍变,就是昌盛;如果逆行的话,就是消亡。 比如说,人的一生。婴儿,少年,青年,这是一个“增长”的过程;人到中年,如日中天,四十来岁,到达生命昌盛的极点,然后开始走下坡路,中年,老年,这是一个“消减”的过程;到最后,人的生命能,也就是精、气、神,“消减”到零,人就会步入“终止、死亡、消失”。 天道,有生,有杀;人道,有生,有死,这是一个良性平衡。 人到中年,如日中天,然后开始下降。 修行的人,走的是逆行的路,与天争命。 天要不断“消减”人的生命能,最后归零,死亡;修身养性的目的,是保持自己的生命能“盈满”,能平衡“消减”,从而延年益寿,甚至达到道家说的长生不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太极生阴阳,这个世间的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大道是太一,太极,一个完整的圆。 大道废,这个完整的圆打破,就衍化出阴阳,五行,万物。 阴阳,是最基本的变化单位,就像现代电脑0和1的二进制一样。电脑几乎无所不能,但其基本的运算法则,就是0和1的二进制。 这个宇宙的阴阳变化,就是0和1的二进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说:“慧智出,有大伪。” “慧智”和“大伪”,是一对阴阳,二者是互相对立,互相共存的关系,少了任何一个,另一个都不复存在。 所以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和大盗,也是一对阴阳。有圣人,就有大盗;有大盗,就有圣人;二者对立又统一;想制止大盗,那么就不要推崇圣人。 积极的东西,和负面的东西,本是同根生。王弼注解《道德经》说:“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而偏举也。” 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明白这个道理,自然理解老子说的这句话:“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奸臣和忠臣,是同根生;孝慈,和不孝不慈,也是同根生。 道家这种矛盾、对立、相克的关系,广泛运用到中医当中。自古“道”和“医”是不分家的,一脉相承。 比方说,最典型的:冬病夏治。 冬和夏,是对立的。冬天的病,在夏天治,最好。 冬天,有的人气血不足,手脚冰凉,怕冷,畏寒。平衡的办法,就是提升“阳”。夏天入伏以后,是提升“阳”的最佳时间。 这段三伏天,借助天时、地利,最容易拔除体内的寒气。因为热克冷,火克水。克制,降服,调和,平衡,身体自然健康。 中医的治病原理,其实就3个关键词:相生、相克、平衡。 具体就不多说了,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道德经》也好,《易经》也好,《黄帝内经》也好,不单单是文化、智慧,还有生命、科学、宇宙、天文、地理,等等。值得我们用心去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