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一名学术圈“老司机”,我来告诉你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导师

 阿里山图书馆 2019-07-16

经常会听到有学生说,自己的导师对自己的科研方向不熟悉,对自己不能形成有效的指导,导致自己的科研走了很多弯路,最后影响到毕业计划。

这一观点,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搞科研的人应该都明白,凡是结论,即使是猜测的结论,都是要有依据的。因此,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尚需事实依据来支撑。作为一个刚刚毕业一年多的博士研究生,也带了几年的学生,我想谈谈个人见解。

研究生的老师,我们称为导师,在我们的学位论文上,写的是指导老师。因此,导师等同于指导老师,这里的导也就是指导的意思。从这一角度理解,关于导师对自己的科研方向不熟导致的科研进展不顺,主要责任真的就落到了导师的肩上,导师也就成了一部分学生延期毕业的“罪魁祸首”。

事实上,笔者对导师的理解还是有一些个人的看法。

先说一下个人情况:本人2017年博士毕业于某双一流大学的工程类国重,硕博连读合计五年整(2+3)。课题组属于大的研究团队,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博后和研究生合计五十余人,包含多个研究小组,因此可以近似认为是一个学术生态圈的小缩影,因此对学生的指导问题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回到正题,根据导师的习惯,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分为多种形式。

一种是导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包括看文献以及辅助设计实验方案,硕士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也就是做实验。这种方式下,研究生出成果(发表Q2以上SCI论文)就比较快,执行力比较强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发表1-2篇高水平论文。这一类手握SCI学生往往可以“风风光光”地毕业本专业对硕士的要求是一篇EI即可毕业),但是最终却没有学习到科研的方法,最多就是掌握了实验技能。

另一种是导师虽然花费时间比较多,但其主要工作是为研究生设定研究方向或课题,剩下的自由发挥,但必须在他设定的框架中,因为硕士研究生学习周期短,必须聚焦,提高效率。往往这类导师给硕士研究生的课题是比较新颖的或者是该导师计划布局的新研究方向,该研究生也就是所谓的开路人。这类研究生往往在科研的路上走得不顺利,过程走得很痛苦,但是好歹有个大的方向,毕业不成问题,同时这类研究生在探路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以及思维方式的锻炼是价值很高的,对以后的工作和人生会有很好的帮助。

最后一种就是导师对学生不上心,学生处于迷茫的状态,到时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这类学生往往研究生期间过得比较轻松,在毕业之前感受不到太大的压力,但是这几年确实就等同于荒废了,甚至有部分学生延期。

从我了解的情况来说,大部分的研究生喜欢第一种形式,也就是手把手式的指导,因为这样可以轻松愉快且不失体面地度过两到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我们可以将这种指导方式毕业的学生戏称为“大七”毕业的本科生,因为对学生本人而言就相当于做了一个更加系统内容更丰富的毕业设计而已。对于有自主研究想法或能力的研究生,遇到这类导师之后如何“自救”呢?

首先,多思考。当导师对科研方向甚至实验方案大包大揽之后,学生应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方案。同时应该自己设计方案,对比导师给出的方案孰优孰劣;同时,在实验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和预期不一样的结果,应该自己主动思考分析原因以及应对方案,然后再找导师讨论以期碰撞出火花,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其次,多交流多沟通。最好是可以和导师有交流和沟通,这样可以从导师处学习其科研思维方式以及寻找idea的方法;如果和导师有距离感,可以找高年级博士交流沟通,多学失败的经验,少学成功的哲学。

最后,多看高水平文献。一定要多看高水平的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主要学习论文Introduction部分的文献综述、观点总结、创新点引出,不仅学习写作形式,也要学习他人写作的逻辑思维;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主要卖点就是idea的原创性或实验手段的高超性。后者可能受制于硬件设施,但是前者是可以学习到的。

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指导不到位,其实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二种指导方式。其实我个人还是比较推崇第二种指导方式的,但是也会结合第一种方式进行因材施教。第二种指导方式适用于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或者导师认为有进一步深造潜力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前期所走的弯路实际上是自己的科研生涯甚至人生中一笔财富(警报:这不是鸡汤!)。

换个角度想,你的本科同学这个时候在社会上工作面临的生活、职场的困难和压力比你在学校里面大得多,而你仅仅是在“安乐窝”里面遇到了不能“快乐玩耍”的困难,这些困难如果都不能好好面对、成功处理的话,以后到社会依旧是小白鼠一只,可能真的要落后你的本科同学了。


第三种方式的指导,我本不想多说,因为我认为造成这种指导方式的原因主要是导师个人的不负责任。
遇到这种导师,学生自救方案简单地说一下吧。

第一,时刻记着自己是要毕业的,想办法尽量达到毕业的基本要求。


第二,
多和导师交流沟通,多说自己的想法,引起导师的注意。

第三,多和同门、同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交流。

第四,导师交代的杂事(包括横向课题)不要反感,尽力做好,提升自己的办事能力也算是研究生三年的收获。

最后,千万不要忘记看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