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陵“苍凉”背后的秘密

 渐华 2019-07-16

提起皇家陵园,秦始皇陵、唐乾陵、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大家耳熟能详,然而提起宋朝皇陵,却鲜为人知。宋朝皇陵中究竟藏着哪些秘密,对很多人来说一直是个谜。今天,本台推出《古都国宝》“宋陵”系列报道,一起探寻宋陵“苍凉”背后的秘密。

永昭陵位于巩义市区,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宋仁宗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即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盛夏7月,正是旅游旺季,尽管永昭陵作为公园免费开放,但仍门可罗雀,游客稀少。北宋皇陵管理处讲解员李静说:“在我讲解的过程中,发现外地游客来参观宋陵的人非常少,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北宋的皇陵在我们郑州巩义,同时他们对北宋的历史了解的也非常少,但是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北宋历史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其实,宋朝皇帝并不像成吉思汗那么“低调”,不愿意让外人知道皇陵的位置。相反,它极为“热闹”,素有“七帝八陵”之称。所谓“七帝八陵”,指的是北宋9位皇帝,除了最后两个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当年被金兵掳走,惨死在漠北没有葬在这里外,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加上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陵墓,都葬在了这里。此外,这里还有皇后陵22座,亲王、公主、皇子皇孙、诸王夫人墓144座,包拯、寇准、高怀德、赵普等名将大臣墓9座。北宋黄陵管理处副主任余占敏说:“北宋皇陵的特点是选择在山阴、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宋陵的夏宫选择建于帝陵的西北角,帝后同茔合葬,皇后单独起陵,每个陵台的南边排列着两排石像,象征着皇家威严的仪仗队。”

据考古人员勘测,整个宋陵陵区南北长约1万米,东西宽近16千米,总面积30多平方千米,墓葬多达1800多座。然而,如此之大的墓葬群,其地面建筑与其他后朝相比显得较为“寒酸”,仅有永昭陵在文物保护部门的修复下恢复了部分容颜,大部分陵区只有一些孤零零的石雕,这令河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世利十分不解:“通过研究宋代皇陵,可以对中国陵墓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唐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变革的时代,表现在政治上,宋代皇权的加强。皇权加强本来应该在陵墓规模上有所表现,陵墓的规模应该更大。”

宋陵规模如此之大,说明陵区建设之初,宋朝皇室是经过严密勘探和规划的。杨世利说,宋陵所在位置巩义,位于郑州洛阳两大古都之间,这里南望嵩山,北临黄河,洛水自西向东蜿蜒流过,信奉风水学说的古人,认为这是一块出了名的吉祥宝地:“皇陵坐北朝南,这样陵台的位置比较低,大门的位置比较高。和一般的皇陵越往里走位置越高恰好相反,这样,就使得宋陵看起来气势不够大。之所以这样选址,是根据宋代流行的‘阴阳堪舆术’选出来的。宋陵按‘五音姓利说’选择吉地,安排陵位,祔葬后陵和下宫。”

如此重视墓葬文化的宋朝君王,如今的陵墓为何这般苍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