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刚满三岁,我一直很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让我去解大手。 每次去卫生间都会问:“你是解小手还是解大手?”,我要是回答解大手就哭闹不让去。 他正在玩的时候,如果看不到我,就会突然停止玩游戏去找我,找不到我就会去卫生间找,在门口哭喊:妈妈,快点出来! 张渭廉答: 你参加过辟谷营吗?这个不是多大问题,但是解释起来有点麻烦。 你对孩子的态度一直都不对,对孩子照顾得过多,给他太多不应该有的那种所谓的爱护。 这些爱护是过分的,对他其实是一种伤害。 孩子从小就应该鼓励他,不管男孩还是女孩。 你这个孩子依赖性过强!这种小孩子对家长的过分依赖,源自于家长对小孩多余的不放心、担心。 你肯定是那种对孩子保护得过多,经常会制止他去那些危险的地方的家长。 有的家长甚至会吓唬自己的小孩,比如小孩晚上要出门,一两岁的小孩不愿意在家里待,觉得家里没意思,他就想到外边去玩。 然后家长故意吓唬孩子说:外边有狗,狗会咬你的,天黑了有鬼等等。 表面上你是暂时解决了一些困难,他害怕、不闹了,可是长远来说其实给他心里埋下了恐惧。 有的家长还很享受孩子什么事都去粘着他、靠着他、过分依赖他的感觉。 村长您分析得很正确,我的确对孩子比较关爱,过分的呵护,约束也比较多,这不让那不让,就怕磕着碰着,孩子非常依赖我。 在家里我不能离开他的视线,我知道这样不好,却又忍不住。 孩子五个多月的时候,他爸爸就抛弃了我,孩子就是我勇敢生活下去的动力。 我也觉得儿子太可怜了,那么小就被爸爸抛弃了,我尽自己所能去爱我的孩子。 每当孩子说:“妈妈,我爱你!” 时,我心里又感动又难过。 张渭廉答: 你说了一大堆装可怜的话、让我想骂你的话。 孩子可怜吗?孩子一点都不可怜。 你可怜吗?你一点都不可怜,你可恨,你糟糕。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作为一个妈妈,再不能说“我孩子太可怜”这样的话,当你说“我的孩子太可怜了”这样的话的时候,就相当于拿刀在扎他、捅他。 你已经捅他N年N刀了,孩子已经有了问题。如果再这样说的话,孩子可能就不在了。 你孩子一点都不可怜,如果说他可怜的话,因为他碰到了你这样一个妈妈,整天拿刀扎自己的孩子,这才是他的悲剧。 作为一个母亲,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是极端的错误。 没有人能抛弃你,只有你自己能抛弃自己。 婚姻的失败是夫妻两个人共同经营失败的,没有谁抛弃谁。 他抛弃了你,你也抛弃了孩子他爸。 孩子爸也可以说“我很可怜”,他也可以这么说:“我被那一对母子抛弃了,我见不到儿子,我被妻子抛弃了。” 说不定他就是这样认为的,一对可怜人。 你完全可以做另外的选择,不要再说自己可怜,也不要再说自己的孩子可怜,不要再拿刀扎自己的孩子。 你孩子很好,他很幸福,他完全可以应对他的生活,完全可以无忧无虑的成长。 他还有妈妈、有爸爸,有的小孩就是孤儿,人家同样能长大,同样能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样能承担责任。 而作为孩子的妈妈,你整天说他可怜,这就很危险。 如果你继续用这样的态度对待他,他肯定这辈子就是个可怜虫,因为他有你这个可怜虫妈妈。 我给你的分析很正确没有任何意义,你在这儿说这么多也没有任何意义,你想改变你孩子的状况,想改变你的状况,有很多东西需要你去做,需要你去学习。 你需要学会天行健里边的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你需要的就是女儿当自强,不要再说自己可怜之类的话,不要再说谁抛弃了你,不要说自己的孩子可怜这样的鬼话了。 停止用刀去扎你的孩子,停止用刀扎你自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你要学着自强不息。 你年纪还轻,你如果做好了你该做的,你一点都不可怜,恰恰相反,你很幸福。 你能做到很健康、很幸福、很快乐,当你学会了并做到这些自强不息的时候,你的爱情就来了。 你也会发现你的孩子渐渐成长,越来越能承担责任,前提条件是她妈妈先得学会承担一个做母亲的责任。 如果一个母亲都说我自己可怜,谁抛弃了我,说自己的孩子很可怜的话,那么这个母亲是不合格的。 她在逃避责任,逃避自己做母亲的责任。 有时候我挺无奈的,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听懂我说的这些。 我对你的这些判断其实不重要,再准确也不重要,不准也没关系。 只要你能做好自己该做的,辟谷前准备的16项功课就是给你这样的人去准备的,这个才是真正重要的。 你要把它落实,要去实践,这是解决你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 女儿11岁半,和同院子里的玩伴关系很好,是个孩子王。 但有亲戚外人时,或者到不熟悉的环境就显得拘谨,居然到姥姥家去吃东西都会虚伪地吃很少。 亲戚们都夸她乖,可是我真的觉得孩子应该随性自在多一些。 外出时我就鼓励她去问路,买东西,平常告诉她,爸爸妈妈希望你多经历事情,多犯错误,但收效甚微。 我不知道是我哪方面应该改变,或者家庭关系有什么问题,求村长指教。 张渭廉答: 很好,你能认识到孩子很乖不是好事,孩子应该随性自在一些,说明你的思想比较开明。 11岁的孩子就应该没那么多拘谨,不应该懂得那么多人情世故。你用的这个词“虚伪”很好。 如果11 岁的孩子特别乖的话,这不是好事。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听:因为家长虚伪,整天装模作样。 作为家长能不能在世俗生活中,在孩子面前展现出这种像小孩一样的天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能不能放得开? 家长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小孩会感受到的。 虽然你鼓励她,“爸爸妈妈希望你多经历事情,多犯错误”,其实根本不用说这个话,小孩能犯什么错误! 我想起自己孩子的一件事:我们去超市,就临街的那种小超市。 那时候他大概一岁几个月,刚会走路,我在前面走,他在后边跟着,从超市里出来的时候,我才发现他手里拿了一个小零食。 这是个错误吧?我是这样做的:我看到之后先表扬他:“你都会拿东西了,真是长大了!不过我们没付钱,回去给人家把钱付一下。” 我领他过去,把钱给他,让他去付给超市的老板。老板很高兴,小孩也很高兴。 孩子每次到超市总要买一个东西,很便宜的那种。 买东西是次要的,因为他享受给人钱的那种感觉。 小孩其实没有什么错误的,你要从小就去鼓励他的行为。 我首先不在乎超市老板的误会,我不认为小孩拿了东西就像人们经常爱讲的“小时候偷针,将来偷金”,我根本不接受这样的理论。 我们首先百无禁忌,随缘自在,孩子就自然的百无禁忌。 你孩子应该是挺好的,这只是很小的事,而且你能注意到,我猜你在子女教育方面是有思考的,只不过具体方式上要稍微调整下。 像这种话“爸爸妈妈希望你多经历事情,多犯错误”,都是鬼话,不接地气,以后别说了。 她能这样,其实就是你们家长已经不止一次地制止过、批评过她很多事情,她才会这样。 而这些制止、批评,在大多数家长眼里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就像我刚才讲的这个例子,从超市里拿了东西,作为家长天经地义的就会批评。 我们家长能不能先把是非对错放一边,能不能活得洒脱,能不能随缘自在,这才是最关键的,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 我建议你用实际行动让她落地,她犯错误的时候,你鼓励她,表扬她。 比如她衣服掉到泥坑里,一身的泥,你哈哈地笑着给她换衣服,给她洗澡,这就是用实际行动鼓励她犯错。 用实际行动鼓励,而不要说这些话。 我有一句名言:“给子女讲道理的家长往往自己不懂道理”。 因为家根本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放暑假了,熊孩子的安全问题一定一定要注意哦 别让孩子单独在家,特别是楼层,高防护又不牢固的。家里的电器、煤气的安全。不要去河边游泳、洗澡 出门在外,不要让孩子留在车里,一旦关了空调,加上太阳的暴晒,尤其是车的材质,他本身就巨热,再加上玻璃,一两个小时有可能会让要了孩子的命 真的不是开玩笑的,我就试过一次,我老公下车就走了,把我们关在里面,空调没开,打电话他又不接,急死我了 切记,如果孩子没有去上课,一定要请假,让老师养成一个习惯,只要你的孩子没有来上课,也没有请假,老师会立刻通知你,如果孩子真的处于危险中,也许因为你们的早知道会解决这件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