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楼镇预留远期接入东风北桥的条件,该实施方案既满足了平谷、燕郊与副中心城之间的联系,也服务了主、副中心之间的通勤需求。 会议听取了平谷区轨道交通三个站点周边用地布局的控制规划和站点一体化研究进展,在三个站点的空间形态、城市风貌和产业布局方面做好对接。为推动轨道交通平谷线一体化研究,确保枢纽站点科学规划可实施落地奠定了基础。 北京地铁 22 号线(平谷线)工程(以下简称为“平谷线”)在此大背景下成为一条贯穿朝阳区、通州区、三河市和平谷区的第一条市域快线。 专项课题研究包括“轨道站点一体化”、“慢行系统”、“综合治堵”、“综合交通规划”、“公路网规划”共五项课题,组织多系统研讨、协同工作,重新调整了枢纽布局并给出了各站点的功能定位。 本次研究主要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 500m 土地增值范围,面积共计 60.18 公顷,此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价值会随着轨道交通的引入而增高。 本课题研究如何将车站融入城市规划体系中,与城市建设情况、功能布局及城市发展子系统,如交通、产业、景观、市政基础设施等融合,总结出车站在城市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指导下一步站城融合的一体化设计。 站点土地资源及规划梳理:对站点 500 米半径内用地进行梳理,含现状土地利用情况、建设情况,解读上位规划,轨道站点布局等。综合考虑轨道线路和站点与土地、交通、功能结构等的相互关系。 交通量预测与交通组织:根据本线客流和区域交通需求,预测各种交通接驳方式的需求量,并结合区域公共交通需求,提出多种交通接驳设施布局,如场站、枢纽的交通组织方案。 站点周边潜力地块的筛选:从客流吸引力和土地价值两方面进行预测,甄选出站点周边最具潜力开发潜力的地块进行开发,进而促进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双赢的目的。 TOD 内核的塑造及一体化接口研究:以站点为核心,通过车站与邻近地块的城市设计打造交通便捷、集多种功能复合、环境优美的城市核心,并在技术上预留好接口,指导后续项目分期实施。 文章来源:燕郊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