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爱莲子(A13400669010) 授权发布 深度育儿微信公众号(id:baomabaobao)
看到这位迷茫妈妈的求助信,还真有点担心。 这么晚打扰你,真不好意思! 不过我心里对育儿真的很迷茫,希望你能指导一下。 我有两个男宝,大宝五岁,小宝快三岁半。 今天主要说说小宝的问题。小宝身上有一些毛病,我不知道该怎么纠正他。 他爱打人,爱咬人,爱抢东西,一发脾气就乱扔东西,还爱说狠话,这些是他最主要的问题。 他总是欺负哥哥,抢玩具,咬哥哥。 平时只要出现咬人的行为,我们都会惩罚他,会打他。但我发现越打他越跟我们对着干,所以这个方法行不通。 再比如他说狠话,我现在不打他,我让他罚站,不听话,不准进我的房门,他会哭的很伤心,然后说记住了,不说了,可是下次还犯,所以感觉这个方法也行不通。 像今晚,让他不准进房间,他哭得可伤心了,在教育了一番后,睡觉。 我问他,“你爱妈妈么?”,他摇头。 我再问他“觉得妈妈爱你吗?”他也摇头。 我心里很复杂,以往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会说“妈妈,我爱你”。 所以,我现在觉得我的教育方法很不对,孩子身上的毛病其实和大人有很大的关系。 我现在很迷茫,到底该怎样教育他,才能让他改掉这些坏毛病? 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他能接受而不留下心里阴影呢? 希望您百忙之中能帮我解惑,谢谢! 迷茫妈妈: 首先感谢你的信任。 一般来说,三岁以后是育儿最抓狂、最吃力的时机,也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更是教育最难的时机。 为什么吃力?→就比如你现在方法用了,却没有收获效果。 为什么最佳?→在生理心理学上,大脑机能发育集中于这个阶段,神经系统也趋于成熟。 为什么最难?→这需要你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重新塑造你的认知。换句话说,你要改头换面,成为全新的一个人。 但是,看完你的留言,我又觉得很开心。因为你已经在突破最难的那一关了——想办法改变自己。有的父母一辈子都不会去攻破这一点。 并且在你的留言里,你也提了一个好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他能接受而不留下心里阴影呢? 我和妈妈们聊天,常说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那么一块,很重要,尤其重要。 目前还有很多妈妈是等问题出现了,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了,甚至要步入社会了,才想着来教育孩子。 那时候,我敢肯定地说:迟了,太迟了。 也有妈妈对教育的偏见很深,尤其是我们父母那一代,他们信奉“天性主义”,信命不信自己。 这极大的阻扰了自己可以获得一个“优秀”孩子的路。 教人育儿要随缘,热脸贴冷屁股的事情,前几年做过不少,你能主动问我,算有缘人。 接下来,我们一起破局。 孩子三岁以后,他有一个状态——敬酒不吃,罚酒也不吃。心理学上把这称为冲动性和固着性。 冲动和固着和神经元有关。 成年人神经元成熟,就可以平衡大脑,冲动既不会启动得太快,也不会抑制得过久。但对于低龄儿童来说,他并不具备这个技能。 说一说冲动性。 他们会冲动地从一种行为转换成另一种行为。 比如迷茫妈的困惑:他说狠话,我让他罚站,不听话,不准进我的房门,他会哭的很伤心,然后说记住了,不说了,可是下次还犯。 再比如:他很想要一个玩具,当得到这个玩具的时候,又不感兴趣了。 我们要理解:3岁多的孩子是不可能全完按指令做事,也不可能说到做到的。 解释一下固着性。 长时间地持续或者坚持一个想法或行为倾向。 比如:他们会重复低像妈妈说一句话,或者一次又一次提同一个问题。 再比如:搭好积木又推掉,推掉又搭好,乐此不倦。倘若被打断,就会发脾气。 发脾气也可能是固着性,一哭泣就会变得失控,陷入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该如何做? 心理研究有说,大脑成熟部分由遗传决定,部分由早期经验。 孩子对自身的控制不但取决于年龄和气质,还取决于养育者的耐心和指导。 懂得孩子出现某种行为,本身可能受某一种或者几种情绪支配。 受消极情绪:害怕,难过,想念,担心,嫉妒,生气等影响出现爱打人,爱咬人,爱抢东西,一发脾气就乱扔东西,还爱说狠话,抢玩具,咬哥哥的行为。 受积极情绪:开心,快乐,自信等影响出现拥抱,亲吻,关心别人的行为。 这里很考验妈妈的是,就算孩子出现消极情绪,也要做到理性观察,耐心倾听,保证自己情绪不被孩子情绪影响,还要帮忙梳理。 所以,妈妈要了解一些情绪知识,使孩子明白谁都有这种不好的体验(感觉),陪在他的身边,并引导他说出来。 这样孩子才能克服自己,真正地成长起来。 8个字总结:要听,要看,还要行动。 在此建议妈妈购买一些绘本。 绘本有助于孩子共情,激发自己控制,由内而外改变。 最后说几句贴心话。 6岁前少和孩子去据理力争,为赢得了道理而输了关系,是育儿路上最亏本的事。 没有稳固的关系,育儿路是不可能走得顺畅的,尤其是孩子正式上学以后,不稳定的关系,随时成为教育孩子的绊脚石。 所有的育儿方法都是慢慢有效果的,没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成果,也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教育。越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越需要时间去改变。 让他马上成为你想要的样子,那是白日做梦——妄想。 还有脾气和暴力不能解决教育问题,反而会导致教育失败,现实版的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的事希望妈妈少做,甚至不做。 教育之路,也是妈妈的学习之路,你发现了孩子,也就更了解自己,要孩子焕然一新,先自己焕然一新,成为新的妈妈,不要反反复复走回老路。 成长的路是上坡路,一步和两步之间是看不出效果的,但是一百步和两百步之间,效果就明显了。 可以缓慢一点,累了也可以歇一歇,但是不能倒退,孩子不那么顺从你,那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见得是坏事。 但要竭尽全力维护环境平衡,这才有利于一个家真正进步,情绪发泄打骂只会互相伤害,不利于关系稳固,更不利于小家安康。 反正孩子是你的? 你都不给他时间成长,社会也不会给! 深度育儿(ID:baomabaobao) 来源:爱莲子(A13400669010)爱莲子:最亲切的亲子公众号。莲子妈:从莲子0岁开始,坚持以童谣、绘本为媒介的亲子阅读互动。每天听莲子妈讲述关于亲子那点事儿,让每个家庭拥有生动、活泼、温馨的亲子关系。欢迎/关注/分享/交流。原文标题《“妈妈不爱我,我不爱妈妈”:疲惫、迷茫、无助妈,如何走上育儿路?》转载已获授权。 |
|
来自: GreenMoodre58g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