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4 明道宫位于河南周口鹿邑县城区。老子与明道宫明道宫,唐名奉元宫。昔日老子讲学之地。宋代好道,宋真宗赵恒更是历史上著名的“崇道皇帝”,他曾任用大臣丁谓,在各地大建官观寺庙。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宋真宗赵恒“帝发京师”,十九日至鹿邑(时称卫真县)城内奉元宫(即今明道宫),斋于迎禧殿。ニ十ー日,“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奉上“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加号册宝。夜漏上五刻,天书扶持使奉天书赴太清宫。二鼓,“帝乘玉辂,驻大次”。三鼓,奉天书,至太清宫升殿,“改服衰冠”行朝谒之礼。相王元偓为亚献,荣王元俨为终献。祀老子于太清官,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真宗此次“莅鹿朝老'”之行,除在老子出生地曲仁里(即今太清宫所在地)刻立了'大宋重修太清宫'碑、“先天太后之赞”碑、会真桥记等碑刻之外,还留下了七篇关于太清宮、明道官的诏文、册文和十ー首关于老子的谒赞诗文。同时,宋真宗又诏改“奉元宫“为“明道宫”,明道宫自此始用此名。在此期间,明道宮声名盛极,来往不绝的不仅有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无数的文人骚客也常常来此流连驻足。宋时的明道宫可谓名闻遐迩,天下皆知。停车场绿化很好,桃花正艳明道宮景区简介明道宫景区位于鹿邑县城东北隅,与老子诞生地太清宮东西相望,是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聚徒讲学、传播天下大道的地方,唐名紫极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海内外最大的老子思想弘扬宣传基地。主要有众妙之门牌坊、迎禧殿、玄元殿、老君台、文昌阁、藏经阁等建筑构成。明道宫内,亭台楼阁,皆有曲径回廊相连,绿柳翠柏,奇花异草相互映衬,争奇斗艳。游览明道宫,将是一次探幽访道、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明道宫前的“众妙之门”。明道宫导游图宋代鹿邑城区暨明道宫地形图众妙之门后的犹龙湖犹龙湖上有桥三座,过桥即是山门。北望仙台访犹龙遗迹,南眺睡庵瞻白云道范迎禧殿前迎禧殿前 ![]() 经史子集根柢于道释儒伊耶宗旨归德![]() 欣乐太平齐庆贺尊崇道德悉周全![]() 八卦台![]() ![]() ![]() ![]() 玄元殿少私寡欲养浩然正气见素抱朴修湛兮清风![]() 修德悟道生一生二生万物明志清心法天法地法自然![]() 享殿![]() ![]() 鹤夀不知其纪龙灵时化为云四周古柏飞晴雨百尺楼台锁瑞烟![]() 老子与老君台老君台,又名升仙台,系为纪念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而修建,始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台高8.84米,是一座以古代青砖构筑,状若圆柱,且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传说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故又名“升仙台'。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该殿面阔3间,进深3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內东西偏殿各一间。台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古时,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映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官、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书“地古永传曲仁里”,下题“天高近接太清宫”,楣镌“万教之祖”,正书苍古遒劲。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据历史记载,先后有八位皇帝驾临驻跸:祭祀朝祖。大文学家苏东坡、欧阳修等也都曾来此观瞻游览,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登上老君台![]() ![]() 铁柱俗称“赶山鞭”,乃老子曾任“柱下史”之柱,是人们纪念老子之物。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载:这根铁柱“高八尺,围尺有八寸,旧志谓为唐时旧物。”![]() 登上升仙楼俯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