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邑明道宫

 赵太尉 2019-07-16
20190424




明道宫位于河南周口鹿邑县城区。


老子与明道宫

明道宫,唐名奉元宫。昔日老子讲学之地。宋代好道,宋真宗赵恒更是历史上著名的“崇道皇帝”,他曾任用大臣丁谓,在各地大建官观寺庙。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宋真宗赵恒“帝发京师”,十九日至鹿邑(时称卫真县)城内奉元宫(即今明道宫),斋于迎禧殿。ニ十ー日,“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奉上“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加号册宝。夜漏上五刻,天书扶持使奉天书赴太清宫。二鼓,“帝乘玉辂,驻大次”。三鼓,奉天书,至太清宫升殿,“改服衰冠”行朝谒之礼。相王元偓为亚献,荣王元俨为终献。祀老子于太清官,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真宗此次“莅鹿朝老'”之行,除在老子出生地曲仁里(即今太清宫所在地)刻立了'大宋重修太清宫'碑、“先天太后之赞”碑、会真桥记等碑刻之外,还留下了七篇关于太清宮、明道官的诏文、册文和十ー首关于老子的谒赞诗文。同时,宋真宗又诏改“奉元宫“为“明道宫”,明道宫自此始用此名。在此期间,明道宮声名盛极,来往不绝的不仅有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无数的文人骚客也常常来此流连驻足。宋时的明道宫可谓名闻遐迩,天下皆知。


停车场绿化很好,桃花正艳

明道宮景区简介

明道宫景区位于鹿邑县城东北隅,与老子诞生地太清宮东西相望,是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聚徒讲学、传播天下大道的地方,唐名紫极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海内外最大的老子思想弘扬宣传基地。主要有众妙之门牌坊、迎禧殿、玄元殿、老君台、文昌阁、藏经阁等建筑构成。明道宫内,亭台楼阁,皆有曲径回廊相连,绿柳翠柏,奇花异草相互映衬,争奇斗艳。游览明道宫,将是一次探幽访道、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

明道宫前的“众妙之门”。

明道宫导游图


宋代鹿邑城区暨明道宫地形图


众妙之门后的犹龙湖


犹龙湖上有桥三座,过桥即是山门。


北望仙台访犹龙遗迹,

南眺睡庵瞻白云道范


迎禧殿前

迎禧殿前

经史子集根柢于道

释儒伊耶宗旨归德


欣乐太平齐庆贺 

尊崇道德悉周全


八卦台



玄元殿

少私寡欲养浩然正气

见素抱朴修湛兮清风


修德悟道生一生二生万物

明志清心法天法地法自然


享殿


鹤夀不知其纪 

龙灵时化为云

四周古柏飞晴雨

百尺楼台锁瑞烟


老子与老君台

老君台,又名升仙台,系为纪念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而修建,始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台高8.84米,是一座以古代青砖构筑,状若圆柱,且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传说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故又名“升仙台'。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该殿面阔3间,进深3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內东西偏殿各一间。台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古时,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映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官、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书“地古永传曲仁里”,下题“天高近接太清宫”,楣镌“万教之祖”,正书苍古遒劲。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据历史记载,先后有八位皇帝驾临驻跸:祭祀朝祖。大文学家苏东坡、欧阳修等也都曾来此观瞻游览,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登上老君台


铁柱

俗称“赶山鞭”,乃老子曾任“柱下史”之柱,是人们纪念老子之物。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载:这根铁柱“高八尺,围尺有八寸,旧志谓为唐时旧物。”


登上升仙楼俯瞰


炮弹
1938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四),侵华日军攻打鹿邑县城,对老君台进行炮击,共打13发炮弹,无一爆炸。见此情景,日军炮兵个个惊得目瞪口录,停止了炮击。这些炮弹是当年日军炮击老君台的哑弹。


让侵华日军畏惧的老君台

在大殿东山墙,东偏殿后墙和柏树的树杈上,都留有枪炮弹痕,这些弹痕,是1938年农历五月初四上午,日本帝
国主义留下的侵华罪证。其事情的经过是:1938年衣历五月初四上年9点多钟,大队日军从亳州西进。走到离城十里
的营子寨,就集中火力向城内制高点炮击。其中大殿东山墙、殿东柏树树杈、东偏殿后墙,共中炮弹13发,机枪弹无
数,其中有两发炮弹穿透山墙,一发卡到了大殿内西边的梁架上,一发落到了老君神龛上。但是,所有炮弹一发未爆。在当时大殿后边还有两间小殿,是老君炼丹房,房内存了满满一屋子黑色炸药,台上还有一尊同治五年的铁炮。如有一发炮弹爆炸,引起火药爆炸,其后果不堪设想。然而,日寇的同类炮弹在县城的其它地方很有威力,如东南城角的奎星楼、南城门的城楼,都遭到彻底损坏,唯有老君台岿然不动,不为所伤。全城百姓都认为是老君显灵。就连
日寇进城后,也对太上老君匍匐朝拜。

好运石

此石为老子炼丹时用的碾子,距今有2400多年。老子修炼仙丹救世济民,自己服用后由此处飞升,成为道教神仙中的最高天神。触摸此石,能驱鬼避邪、降福吉祥、平安长寿、好远连连,故称“好远石”。如果您能把硬币投入宝葫芦中此石则更加灵验无比。投进硬币:

一枚:一生平安;两枚:夫悪和睦;

三枚:子孙兴旺;;四枚:四季发财;

五枚:建康長寿;六枚:六六大大顺

七枚:除病避邪;八枚:官运亨通;

九枚:基业永固;十枚:十全十美。

犹龙遗迹碑

孔子称老子为“犹龙”。又因老君台系老子讲学处,故称“犹龙遗迹”。此碑为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609年)三月所刻立。


孔子问礼处碑
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该碑首刻二龙戏珠,边饰图案,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609年)进士鹿邑知事王梦蛟书丹并刻立。碑文为楷书阴刻“孔子问礼处”。原立于万教之祖牌坊西侧,后移于此。

道德真源碑
“道德真源”,即“道德”本源。唐高宗李治曾于乾封元年(666年)二月赴谷阳(鹿邑)祭祀老子,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李母为“先天太后”。并以老子著《道德经》为缘由,改“谷阳”县为“真源”县。故后人便称鹿邑为“道德真源”。该碑为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609年)刻立。

老君台上的财神殿

与财神殿相向而立的灵官殿


和平碑
该碑立于1997年9月19日,是1938年侵华日军炮兵梅川太郎等人所立。当年日军向老君台打13发炮弹均没有爆炸。为向鹿邑人民表示忏悔。祝愿全人类和平,特立此碑。

老君台下的祈福牌

圣泉井


皇祭殿:很大的一个院子,整洁幽静。


执大象以还淳

滌玄览而遣累


鹿邑书画院


经廊


每根廊柱上都挂着老子的哲学精华


澄清亭
据清代光绪版《鹿邑县志》记載:“澄清亭取“天澄”、“地清”之意,明道宫文化古迹之一,位于老君台(明道官)东南一隅。澄清亭由清代康泉年间的鹿邑县令吕士鵕(字任俺,康,康熙二十四年以贡监任其职,其生平事迹详见于清・光绪《鹿邑县志》卷十一·秩官表二)。起建于公元1693年(清代康跟三十ニ年);同
时,他亲笔撰写了这篇《登清亭记》,并命人刻石为念。后该亭屡废屡修,终于抗日战期的一九四三年毁于兵燹。

澄清亭记刻石


重修明道宫碑亭

碑文

问礼亭

问礼亭下的问礼人


养生亭

据清《古碑字注释》记教:“老君台前有
老子养生诗碑,诗文为老子所撰,均冷僻字。相传,该碑已有一千六百余年历史。该碑“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养生诗》俗称“养生秘字诀”,系作者依据
汉字六书构造中的会意法构造而成,既是养生长寿之秘诀,又是人体科学之真谛。


养身亭下的养生诀:

读音为:
育炉烧炼延年药,真道行修益寿丹;
呼去吸来息由我,性空心灭本无看;
寂照可欢忘幻我,为见生前体自然;
铅汞交接神丹就,乾坤明原系群信。”


文昌阁

文章意不浅

礼乐道逾弘


鹿邑县博物馆


上善若水


混元殿

宋真宗赵恒崇奉道款,史称“好道皇帝”。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宋真宗来老子生地朝拜,钦封老子为“混元上徳皇帝',殿名由此而始。

倦客久寻清净地

道人闲话太平年


明道宫对面是弘道苑


牌坊内刻着“道德真元”




弘道苑广场上的华表


“道德经”刻石

道德经刻石

过了河就是鹿邑县的陈抟公园。

东有鹿邑县清真寺


西边这栋建筑也很奇特


拉近了看


弘道苑两侧都有大片的土地正在平整中,似乎正在酝酿更大的规划。


这就是明道宫,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这就是明道宫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沿途随手拍


周口福音医院


周口市建设大道和汉阳北路交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