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儿子个个是干将,诸葛亮儿子却是庸才,他们的教育有何不同

 夜央魅影 2019-07-16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曹操、司马懿、刘备、诸葛亮。孙权等等一系列人物都是历史上存在的,诸葛亮和司马懿同为出色的谋士,但是在教育孩子上相差非常大。诸葛亮的儿子在今天远没有司马懿的儿子名声那么大,最常见的就是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其实,无论是诸葛亮的儿子,还是司马懿的儿子,由于父亲是高官,他们也很早就在朝中担任了重要职务。但是,担任了职务,并不意味着得到了锻炼。锻炼必须是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才有效果。

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极其尊崇,刘备也很尊敬诸葛亮。自然有这样的父亲,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蜀国的地位也很高,年纪轻轻的他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稍微做出了一点事情就被大臣们夸赞。自然在诸多人吹捧之下的诸葛瞻盲目自信,以为自己是天生优秀的人物,而且正因为如此,也表现的十分的狂妄自大,自然就很容易养歪了。

而且诸葛亮的教子方法也很有问题,诸葛亮教导儿子要成为一个君子,在诫子书上,就是极力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君子一样的人物。但是君子淡泊名利,不屑于阴谋诡计,但是生在乱世,不会阴谋诡计又如何出谋划策?而且诸葛亮自己一开始也不是就标榜自己做一个君子,而是在自己大权在握,人生理想得以实现之后才想成为一个君子。而且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一个君子能够做什么,蜀国需要的帮助它夺得天下的鬼才,而不是所谓的君子,自然最后养出来的诸葛瞻才智平平,与他父亲更是庸碌无比。

但是司马懿的儿子就和诸葛亮的儿子不一样了,魏国不像蜀国,大才只有诸葛亮一个,所以朝中诸事都需要仰仗诸葛亮才能处理,但在魏国没有司马懿却还能够运转下去。所以司马懿在人才济济的魏国是一直小心谨慎,生怕自己犯了错最后更是得不到一个好下场,所以凭借着他的小心谨慎慢慢走上高位,但尽管如此,他的地位还是被很多人虎视眈眈。作为司马懿的儿子,自然要面对这种种的风浪,在斗争中司马懿的儿子很快就学会了很多。

司马懿的九个儿子,其中司马师晋景帝,司马昭晋文帝。这两位也称得上是三国的枭雄,司马懿对孩子没有那么小心翼翼的刻意去教育,反倒是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儿子就可以这么跟着来,在外南征北战的他也把他们带在身边,因为身处政权中心,关系纵横交错,他的儿子对这些耳闻目染,小小年纪就懂得察言观色。司马懿觉得慈父多败儿,带着儿子上战场,阵前教儿子学军法成为实力干将,这样的亲身体验将来对儿子肯定是百利无一害。所以诸葛瞻在司马师面前跟个庸才一样。

司马懿教育儿子们要学会藏锋,要学会装,要大智若愚。心中的想法,绝对不能轻易地暴露出来。做事情要稳重,不要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了决定,又必须快准很。可以说,司马懿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儿子们做了一个虚伪的“小人”。但是,在危机四伏的魏国政坛,要能够处理好各种矛盾,要能够在各种势力的角逐和拼杀中脱颖而出,做一个“小人”,显然是最恰当的,显然才是能够笑到最后的。

那么说到这里了,其实呢,小编也不是说诸葛亮教育其子女的方式不好,只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吧,一个是众人拥戴,一个是四面楚歌,还有就是说其实“小人”也不一定比“君子”好过。而在当时的环境下身不由已的办法,当然从具体的情况,具体实施的环境,还是司马家族的教育更适合当时的时代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