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刚之气与娘炮

 寻梦向天歌 2019-07-16

推荐语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娘则中国娘。阳刚之气是一种气质,涵于内则形于外。——草舍煮字

作者:何足道哉

来源:中财论坛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历来是我们民族用来衡量男人与女人美丑的标准。

男人,应该具有阳刚之气;女人,则应该具有阴柔之美。
  
  所以,无论史书也好,文学作品也好,所塑造的男人形象,大都冠之以阳刚之美。孟子在他的《孟子·滕文公下》曾有这样一句著名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就是历代人们对男人最良好的印象。
  
  所谓“大丈夫”,就是指那些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史书上也多有记述: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十:“尔辈杀吾未晚,大丈夫视死若归,无名而死,然亦可惜。”

可见,所谓“大丈夫”,并非指一个人的外表,而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气质。
  
  这样的“大丈夫”,不但为女人所崇拜,也被男人所敬仰。
  
  大丈夫当有阳刚之气,在生死、困难、名利面前,都应该做到有志气、有节操、有担当。历史上那些被称作英雄的男人们,无一例外,都是有担当的七尺男儿。

男人应该具有阳刚之气。这样的标准,不仅仅被我们民族所推崇,其他民族也是如此。我们的邻居日本,对男性形体及其精神品质的塑造可谓煞费苦心,在他们所谓“大和民族”的眼里,具有“武士道精神”是每个男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否则,就会遭人唾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男人要像个男人,女人要像个女人。”怎样才会像个男人呢?在人们的普遍意识里,男人应该是拿得起,放得下,有担当,有作为的人。也就是古人所谓“荣辱不惊”吧。

是的,男人,无论在家,在单位,在社会,都应该担负起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困难面前,不畏缩,不逃避,不怨天尤人;在危急关头,不避险,不怂包,不惊惶失措。在家庭,是顶梁柱,在社会,是基石。
  
  中国历史几千年,我却独对清朝印象不佳。是因为清朝制造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对中国男人特别是汉族男人的奴役与塑造,让清代以及后来很长时期的男人,失去了阳刚之气。

无论朝堂之上,还是巷陌山野,堂堂七尺男儿,凡是见了主子,必屈膝,必口称奴才。凡男人,从出生到灰飞烟灭,其一生,必于脑壳之上,留一条油黑发亮的大辫子,甩来甩去,丑态百出。

几百年间,清朝廷对男人的改造,达到了极致。从形象到思维,都失去了男子汉的气概。以至于在国际上获得了“东亚病夫”的称谓。
  
  所以,当有外族入侵,需要有人站出来抗击侵略的时候,这些屈膝惯了,磕头惯了,口称奴才惯了,甩着长长辫子的男人们,个个成了缩头乌龟。战必败,败必溃,一溃而不止。

无奈,那些亲手塑造了一群驯服奴才的清廷统治者,只有割地,赔银子。大好河山,支离破碎。
  
  当男人不像男人的时候,这个社会一定是有所缺失了。
  


  “娘炮”这一称谓,并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遗产,是现今我们自己的发明,是网络流行的一种说法。

之所以出现了这样的称谓,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银屏出现了一种男性以阴柔为美现象,并大有蔓延之趋势。这样的男人往往生性软弱、怕事,跟个娘们一样,有的人就把它延伸出来指男人娘娘腔。

本来,阴柔之美是留给女人的,现在,很多男性以阴柔为美,让本该具有的阳刚之气逐渐消失,或者弱化,岂不令人忧虑?

此前“小鲜肉”的流行,就已经让人生厌,如今“娘炮”的流行,更让我们对当下男人的精神面貌,有了诸多的不安。于是,家长开始担忧,社会开始躁动。
  
  作为教师,我们更加有理由担忧。课堂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抵不住银屏上那些娘娘腔的一次露脸,一个媚眼,几句软绵绵的表白。

长此以往,我们的男人还是我们心目中的男人吗?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男人缺失了阳刚之气,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会怎样呢?
  
  一个男人从外形到心理都失去了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一个民族的男人从外形到心理都失去了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就会沦落。一个群体沦落了,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还会有希望吗?清朝末期的百年屈辱,与清朝末期男人们集体沦落有很大关系。
  

孟子有一句著名论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娘炮”现象的产生,就是享受安乐滋生的产物。

当下,“小鲜肉”,“娘炮”霸占了银屏,也充斥于各种网络、媒体,铺天盖地。男人、女人,年轻人、甚至是在校的孩子们,都津津乐道。

追星、刷粉、模仿,一时间,这种男人形象,就成为现今中国男人最时髦、最受追捧的形象;一时间,大街小巷,机关校园满眼都是油头粉面,扭捏作态,嗲声嗲气的男人。

鲁迅在他的《藤野先生》有一段关于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现如今,鲁迅笔下清国留学生的形象,重又出现在我们的大街小巷,校园内外,怎能不让人忧虑呢?
  

当我们对一种有可能导致一个民族集体沦落的现象熟视无睹,见惯不怪的时候,或许,这样的态度,对社会的危害更甚。
  

现今社会,物质丰富了,生活安逸了,人们更加讲究吃喝玩乐。特别是孩子们,缺少了必要的生活磨砺,不知生活之甘苦,从小不识愁滋味。无论男孩女孩,都缺少了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那种愈挫愈勇的精神气质。

如果我们的家庭、学校、乃至社会不去注重培养孩子的精神品质,男儿不自强,男儿没有担当,男儿没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那么,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还会有未来吗?
  
  梁启超有一篇《少年中国说》里面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清末的梁启超深虑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所以,把振兴中华之希望,寄托于少年的身上。而如今,少年富了,国家也富了;可是,少年强了么?连我们的男人都缺失了那种阳刚之气,如何能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长盛不衰呢?
  

一个家庭要有脊梁,一个民族要有脊梁。
  
  所谓脊梁,不应该是一两个英雄人物,而应该是一群有担当,有血性的人。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应该是这个国家有担当,有血性的男人们。
  
  如今这些一身粉脂气,满口娘娘腔,唯唯诺诺,撒娇装痴的男人们,又如何担当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呢?
  
  很多的时候,外形是可以内化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的。培养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不但要养浩然之气,还要有阳刚之美。

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胜不骄败不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精神气质。男儿当如此。

我们并非要求我们的男人们个个猛若张飞,勇似常山赵子龙,个个都如米开朗基罗雕刻刀下《大卫》那样,四肢发达,肌肉膨胀。徒有其表也并非我们所愿。

温文尔雅并非懦弱,阳刚之气更多的是指精神层面。

所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是大丈夫,著书立说的司马迁也是大丈夫;怒发冲冠的岳飞是大丈夫,自古英雄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大丈夫,男儿身唱青衣的梅兰芳、文弱书生喋血刑场的瞿秋白又何尝不是大丈夫呢?
  
  一个民族,多一些阳刚之气,少一些娘炮,则善莫大焉。

◎本文由中财论坛会员何足道哉原创,文章有删减。

◎转载请联系中财文字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