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昆汀说“牛逼”的视频又在互联网上火了起来。 很多人都会奇怪,一个西方的鬼才导演,是怎么习得这么一句流利的中国土话呢? 答案就是姜文。 姜文,中国著名导演、演员、制片人,反正影视圈的那些title全部用在他身上也不过分。 姜文的作品不多,但几乎每一部都能在国内外引发极大的影响。 《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不用说了,姜文将年仅17岁的夏雨一举推上了威尼斯电影节影帝的宝座。 今天要聊的同样属于姜文早年的作品—— 《本命年》 《本命年》改编自刘恒的小说《黑的雪》,而他本人也是本片的编剧。 虽然刘恒这个名字对于观众来说有些陌生,但他参与编剧的电影比如《云水谣》《集结号》《金陵十三钗》等想必大家都看过。 《本命年》将时代背景定格在了上世纪80年代末。 那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社会观念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巨大冲击。 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镜头跟着一个男人的背影,从地下走到路面,从街边走到小巷,走了整整三分钟。 男人的步调始终没有停下来,他叫泉子(姜文),刚刑满释放出来。 改造的那几年里,他的母亲已经过世。 家里的房子也破旧不堪,泉子刚回来时,见用钥匙打不开门,他二话不说找了根棍子撬开了锁。 里面还是老样子,他点了根烟就那样坐着,看着母亲的遗像一言不发。 几年前,因为出于哥们义气,泉子帮人打架搞出了人命。 泉子跟人无冤无仇,好兄弟叉子喊他去帮忙,他想都没有想就去了。 拳头一遍遍地往对方的脸上挥,只因为那个人是好兄弟的情敌。 直到叉子用刀搞出了人命,泉子才明白自己犯了大错。 但他并不后悔,至少他从没有怨恨过叉子。 一想到叉子还没出来,他先是看望了叉子的家人,大年三十那天,他还翻着字典给牢里的叉子写了一封信。 方叉子,“叉”字不会写,他就打了一个X。 阖家团圆的日子,泉子一个人在吊灯下面认真书写的样子,伴着窗外的鞭炮声显得格外落寞。 事实是,他不知道除了能联系叉子之外,他心中的苦闷还能向谁倾诉。 隔壁邻居大妈很客气,没有因为泉子坐过牢而冷眼相待,反而像家人一样嘘寒问暖。 可是泉子打心底接受不了这种亲近,他会害怕跟别人交流, 所以在青梅竹马过来敲门时会假装不在家,又或者婉言谢绝大妈给他介绍对象的好意。 没有工作的泉子学人家在街口摆起了摊儿,可是一天下来根本没赚几个钱,最后是卖红薯的大爷提醒了泉子, 做买卖要吆喝,要进点时髦货。 泉子这才找到了做生意的技巧。 忙碌的日子让泉子暂时忘却了刚出狱时的迷茫,但他的身边还需要一个人, 女人。 漫长的夜里,泉子总是抱着那本黄色书刊入睡,他还没有交过女朋友,更别提爱情了。 一次咖啡厅消遣时,他听到了台上女孩优美的歌声,尽管台下都在嘲讽她的舞台感太青涩,但泉子却听到了心坎里。 女孩唱完已经是深夜,门口的男生老是捉弄她,于是泉子就充当护花使者,送女孩回家。 只能说泉子真的太直男,他骑着自行车小心翼翼地踩着脚蹬,而女孩就在后面快步跟着。 两个人从刚开始的尴尬,到后面的说说笑笑,泉子的心也被慢慢打开了。 他喜欢上了那个唱歌的女孩。 可是不懂的表白的他,只能伪装着自己的真心,曾经的牢狱时光又让他自卑不敢主动。 结果,女孩跟着一个做生意的老板走了。 老板答应帮女孩出唱片,承诺帮她火遍大江南北。 泉子能承诺什么呢? 承诺继续当女孩的保镖? 女孩和泉子的对话像一把刀扎进他的心里:以后他们会送我的,就不麻烦你了。 之后女孩的衣服越穿越暴露,妆也越化越浓,说话也越来越老练。 泉子作为观众依然还在台下看着,但他也只能这么看着。 电影里有好几处暗示泉子晚上做不可描述行为的镜头——床头的黄色书刊,墙上的肌肉男照片,以及吱吱呀呀的木头床响声。 他有需求,可是他羞于说出口,他很孤单,却没人帮他排解。 他进了一批女性贴身衣物,有丝袜,有内裤,而他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拉开内裤的松紧,然后弹飞出去。 只有24岁的泉子过得太压抑了,与世隔绝的那些年正好是中国变化最快的那些年。 他想以自己坚守的底线和价值观去拥抱眼前这个新世界,却发现这个世界早已容不下他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了。 还记得冯小刚的《老炮》吗? 从某些方面来说,泉子就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老炮。 他帮女孩出手解决小混混的骚扰,女孩却在间接知道了他有前科经历后避而远之。 他帮助童年玩伴解决财政危机,却不想对方是个骗子,拿着钱吃喝嫖赌去了。 他真心实意想做生意稳定下来,却不想合作的老板一直在算计他,而且回头就把他喜欢的姑娘给拐走了。 泉子不是个坏人,他只是有着不同于社会的道德标准—— 他会给拖累他入狱的叉子写信,会骂叉子的父母不管儿子,会帮助羊水已经破了的产妇送去医院。 然而生活却让他越来越开始怀疑自己。 转折点就是女孩的拒绝,以及叉子的越狱。 泉子劝叉子去自首,叉子却一直给自己找理由,结果一声不吭拿了泉子300块钱,留下一封信消失了。 你把人家当兄弟,人家只把你当提款机。 泉子花好几百给女孩买了条金链子,他以为钱可以换来女孩的爱,没成想收到的却是冰冷的拒绝。 女孩宁愿当别人的二奶都不愿意跟泉子好。 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泉子就这样被友情和爱情双重“抛弃”了, 用电影里梁天说的一句话就是“没劲”。 搞对象没劲,不搞对象也没劲。 睡觉没劲,不睡觉也没劲。 做一件事没劲,不做一件事也没劲。 即便泉子已经赚了不少钱,可是他的生活却如一滩烂泥,非常没劲。 从饭店出来,他拦了辆出租车,灯光照在他的脸上,忽明忽暗,似水流年。 他哭了,流了一滴让人心疼的男儿泪。 当年的姜文还很青涩,但骨子里却透着一股桀骜不驯,泉子这个角色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样。 热裤、墨镜、红衬衫,泉子的衣装永远都是那么鲜亮,而姜文的表演则彻底演活了这个人物。 也让这部电影提名了当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电影在影片末尾有个寓意很深的镜头,人流都在朝着前面走,只有泉子在相反的方向艰难前进着。 他被街头小混混扎了一刀,早已浑身是血。 散场的舞台空空如也,而泉子就站在那里,久久不远离去,任由鲜血流淌。 “快走吧,清场了。” 那本是属于他的“舞台”,可是现在的他只能当一个“看客”。 电影取名“本命年”颇有宿命论的意味,24岁是泉子的本命年,他特意穿了红裤衩,可是依然没有躲过这命中注定的消亡。 距电影上映已经过去了30年,时代早已千变万化,可是无法逃脱的宿命,似乎依然在无数人身上上演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