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又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他22岁时与柳宗元一同参加高考一榜得中。并与柳宗元韩愈兄弟相称,过从甚密,他们一起炫才华,受器重,搞改革,但历史的规律证明,政治的热情愈是高涨,便愈是迎来敌对势力的疯狂反扑。改革失败后,刘禹锡前后经历了23年贬而又贬的异地生涯,而历史的规律又证明,那些名垂千古的大作往往是贬谪带来的副产品。在我看来,韩柳二人是被贬后憋屈型的(虽然口头上常常标榜自己安于闲适),刘禹锡则是打击后不服软型的,所以担得起诗豪的威名,他像一个充满豪迈之气的大侠,常常是愈挫愈奋。所以,读他的诗总能感觉到昂扬高举,格调激越,从心底升起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 中国的古代文人不是伤春就是悲秋,而被贬朗州的刘禹锡却写出那首著名的《秋词》,诗里有一个别致的意向——一只凌云而起的白鹤,正是因为“晴空一鹤排云上”,才引得他的诗情冲到碧霄,诗人情绪和情怀,就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高昂乐观的情怀,简直呼之欲出。没有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是写不出这样让人神清气爽的好句子的。 刘禹锡胸中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它,他也不可能在和县的陋室写出千古名篇——《陋室铭》,他在苦难中获得真正的心灵快乐,所谓任紫陌红尘浮世喧嚣,任苦难坎坷诋毁嘲笑,刘禹锡能在全世界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光亮。 刘禹锡的诗还常常充满哲人的睿智。如我们熟背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像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了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类似的句子还有“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不同于前代诗人的襟幅狭小,气象萧瑟。刘禹锡的诗常常表现出开阔舒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精神。 最后,我想再通过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痛快一下身心: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十四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诗(写看花诗讽刺权贵)得罪了权相武元衡,被远窜岭南。十四年间,皇帝熬死了好几个,刘禹锡'复为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了长安。这时,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刘禹锡这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诗人大概想说: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风水路流转”么?我这个被排挤的老刘又回来啦,诗人满怀胜利的喜悦,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投以轻蔑的嘲笑,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他还要继续战斗下去呢。 附上少量诗豪名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东边日出西边南,道是无晴却有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