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气”字相解
2019-07-17 | 阅:  转:  |  分享 
  
“气”字相解

甲骨文“气”字与“三”几乎同形,即“天地人”,古人认为,天有天气,地有地气,人有人气。注意甲骨文的“三”字,其三横是等长的,而“气”中间一横短:天气长,地气长,人气短。

金文“气”字嬗变,《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而人气在其中,这是金文“气”的字相。

小篆体“气”觉得气都是上升,到楷体,“气”又恢复了金文的字相。



气(甲骨文)气(金文)气(小篆)气(楷体)三(甲骨文)

“气”有一个异体“氣”,作为繁体曾长期占据“气”的位置,《说文解字注》:“气,雲气也。气氣古今字。自以氣为雲气字。”但从字相看,“气”与“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

《说文解字》:“氣,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许慎认为“氣”是馈赠人的米。古代的确常以食品或粮食送礼,如《周礼·秋官·司仪》註:“小礼曰飧,大礼曰饔餼”。飧(sūn):晚饭,或相当于晚饭的食品;饔(yōng):早饭,或相当于早饭的食品;餼(xì):赠送人的食物;同氣。《春秋傳》:“齐人来氣诸侯。”此处“氣”名词动用,作馈赠食品解。

古人眼中的“氣”是指食物中的精细物质,即水谷精气,《黄帝内经》:“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意指水谷精气吃到胃里,输散到肝脏,肝再以水谷精气润滋筋。故“氣”的字相:米中精细物质,水谷精气。

汉字简化后,“氣”归于“气”“氣”作为馈赠、食品、水谷精气的用法也随之消失,但古文中仍有它的影子。读者可很容易分出哪个是“天地人气”,哪个是“水谷精气”:

(1)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2)其气浩然。—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3)与饮食之气相薄。—清·方苞《狱中杂记》

2019年5月25日























1

















































献花(0)
+1
(本文系董印斌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