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有四不碰: 连姆·尼森的女儿、丹泽尔·华盛顿的朋友、杰森·斯坦森的快递; 以及基努·里维斯的狗。 否则下场就是《疾速追杀》。 你抢我车动我狗,我杀你全家。 道上大名远扬,令人闻风丧胆的第一杀手约翰·威克如今只想退隐江湖,纪念自己病逝的爱妻。 可惜事与愿违。 天下谁不知道约翰·威克有仇必报。 惹了这位爷,就算你是俄罗斯黑帮老大,最明智地做法也是准备好后事。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到了第二部《疾速特攻》,复仇完毕的约翰·威克又被以前的债主找上门。 如果欠的是钱就简单了,他欠的是人情。 意大利黑手党格莫拉的二当家要他杀了自己亲姐,要取代她坐上高位。 约翰·威克不答应。一、退役的他只想静静。二、他姐还是老相识。 实际心想:刚辛辛苦苦把武器装备用水泥重新糊上你就跑过来提这要求,把我当狗遛呢? 债主表示真拿你没办法,然后一个不高兴把人家房子给烧了。 权横过后,遵守杀手界规则,信守承诺的他还是同意了再度出山。(不是因为怂了) 殊不知,债主的出现那一刻就已经触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老老实实完成了任务的约翰·威克不料债主卸磨杀驴。 约翰·威克杀出重围,在规定不能杀人的大陆酒店一枪解决了债主。 但酣畅的复仇是有后果的。 友情提醒一下,电影中上一个违反了酒店禁战规定的人被这样取消了会员资格。 规矩就是规矩,约翰·威克也不能例外。 上头悬赏1400万美元要他的命,被巨额奖金吸引而来的杀手们都聚集到纽约。 好在酒店经理念在往日情分上,施舍给他1小时的时间逃亡。 这1小时,让我们等了2年。 燃爽炸的系列第三部,终于来了! 《疾速备战》 一般来说,动作片系列都是续集越拍越烂,“疾速”系列却一直在走上坡路。 成绩一部赛过一部,口碑票房都是如此。 第一部《疾速追杀》,成本约在2000万~3000万美元,全球票房8880万美元。 第二部《疾速特攻》,成本4000万美元,全球票房1.715亿美元。 第三部《疾速备战》,成本7500万美元,全球票房3.16亿美元。 不断的超越必然使得这个招牌逐渐壮大。 第三部全方面的提升也不负观众的期待。 剧情增强 约翰·威克一向是个狠角色。 人送的绰号和坊间的传闻都能说明这一点。 雅加婆婆、夜魔……港版直接译名为“杀神”。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业务能力无可否认。 面相上非但不凶神恶煞还时常会流露出温情,却没有人敢对他掉以轻心。 约翰·威克最狠的地方在于他恪守规则,快意恩仇。 把《疾速追杀》概括为“一条狗引发的血案”只是玩笑话,你可别当真了。 之所以约翰·威克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那条狗承载着妻子的遗愿。 那辆车也充满了他和妻子两个人的美好回忆,哪怕撞成废铁他都要开回家,让朋友修好它。 虽是杀手,他也遵从着很高的道德标准。 从约翰·威克背后的纹身也能品出他的为人。 那行“Fortis Fortuna Adiuvat”意思是“天助勇者”。 这句拉丁谚语还是驻扎在夏威夷卡内奥赫湾基地的海军陆战队第3营的座右铭,也许是对基努·里维斯夏威夷血统的致敬。 下面是丢勒的名画《祈祷之手》,画中传达着丢勒对哥哥为自己无私付出的感恩之情,将它纹在十字架上面更显示出一种虔诚之意。 约翰·威克人生信条所依附的事物一旦遭到破坏,那他便会义无反顾地复仇。 正如那个俄罗斯大佬所说的:“约翰·威克是一个被承诺、纯粹意志所驱使的人。” 单凭一己之力就能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动辄就是一场大屠杀。 那些常在河边走的人能不惧他三分吗? 说实话,定位为动作爽片的疾速系列剧情是弱,观众也不在乎,反正看基努·里维斯一人秀就可以了。 不过第三部一开始,主角就身陷绝境。逃亡倒计时和高额的悬赏金都将矛盾激化到了极点。 明知约翰·威克肯定死不了,叔还是替他捏了把汗。 一个人势单力薄地要对抗一座城,自己的四面八方都是敌军还难以防备,气氛异常紧张凝重。 绝处逢生的他几乎兑现之前别人欠他的所有血债。 曾属于俄罗斯罗姆人族群的约翰·威克求助以前效忠过的领导,安全抵达了卡萨布兰卡。 在那里他找到摩洛哥大陆酒店的现任经理索菲亚(哈莉·贝瑞饰),请她带他去向另一高层询问如何找到理事会之上的长老,来获得特赦。 索菲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起初坚决不同意,但看在对方救过自己女儿的份上还是心软了。 高层透露了寻找长老的方法,之后却非要索菲亚把她的狗当作答谢的回礼。 见索菲亚不肯,高层干脆朝狗身上开了一枪,给她个教训。 尽管子弹打在了狗穿的防弹衣上,索菲亚还是被这挑衅之举激怒,随即大开杀戒。 索菲亚:他打了我的狗。 约翰·威克:大妹子,我是过来人。 当理事会的强硬约束与自己的信条不发生冲突时,约翰·威克可以说是个十分守则的杀手。 但二者相悖时,约翰·威克自己的规矩享有最高的优先级。 他对妻子的绝对忠诚是逾越一切权力制裁的。 铭记妻子的音容笑貌是他坚持活下去的理由,同时维持自己在妻子眼中的形象是他斗争的目的。 因此他选择推翻理事会,而不再与之为伍。 实施反抗前约翰·威克被问到需要什么,基努·里维斯说出了《黑客帝国》里的那句经典台词。 枪,很多枪。 欲求和平,必先备战。 若想追求原始的安宁,定要穿越最猛烈的风暴。 战斗升级 外网有统计约翰·威克在三部电影里的击杀战绩。 他在第一部里杀了77人,第二部128人,第三部94人,合计299人。 《月光光心慌慌》系列里的迈克尔·麦尔斯(共杀140人)和《十三号星期五》里的杰森·沃赫斯(共杀157人)这两大影史著名杀人狂加一起都没约翰·威克一个人杀的人多。 不像其他动作片,主角一把手枪,子弹无限,假的一批。 约翰·威克从来不废话,随时都记得上膛换弹夹。 遇到敌我双方的枪里都没了子弹,就到了考验速度的时候。 补枪的好习惯也体现了一名杀手的专业素养。 保险起见,耍刀也必须多来几下。 继1根铅笔杀3人之后,约翰·威克又就地取材,开辟了新杀法。 Cinemablend做的这张图里列出了他在《疾速备战》里使用的杀人工具。 子弹、刀、斧子、摩托车这些都还算常规。 用书杀人你见过吗? 马蹄杀人也蛮有创意的。 前两部里的狗狗都是待保护的形象,索菲亚的两条德国黑背可生猛着呢。 打人打丁丁这招屡试不爽。
不同于一部搭上一个邦女郎的007,约翰·威克和索菲亚的关系只是战时同盟。 基努·里维斯每次饰演约翰·威克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进行体能、武术、柔术、空手道、枪械操作等训练,他自己都快变成神枪手了。 从前那个身手不凡的小伙子如今已年过50,他仍旧亲自完成了98%的戏份。 为了演好索菲亚和约翰·威克并肩作战那段重磅的动作戏,哈莉·贝瑞也同样有刻苦训练,累到不禁爆粗口。 战损一次比一次严重,约翰·威克依旧能以一敌百。 下一部不打个灭霸啥的,好像都对不起咱杀神的战斗力。 版图扩张 “疾速”的世界观从大陆酒店,渐渐让观众更多地了解到这个存在于法外的杀手世界。 这里制度森严井然有序,有特殊的流通货币,也有杀手间相互求助用的血契徽章。 打电话点外卖等于呼叫收尸队上门清洁,开个银行账户等于发放悬赏通缉令。 侍酒师是武器顾问,裁缝会为会员量身定制防弹又有型的西装作战服。 第二部的结尾,酒店经理的一个指令就能让广场上看似普通随机的路人瞬间停步,这足以使我们瞥见杀手世界的隐形和庞大。 违反规定的人会被取消会员资格,换句话说就是被处以死刑。 第三部出现了一位理事会派来的审判官,比酒店经理还要位高一级。 她前来惩戒的对象除了约翰·威克,还有那些帮助过他的人。 一边理事会巩固着自身不容质疑的权威,一边反叛起义的苗头也显露了出来。 凌驾于这之上的还有那位神秘的长老。 估计第四部会围绕这几方势力的博弈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衍生剧《大陆酒店》也已确定由Starz开发。 以这个架势,疾速IP衍生出一个宇宙都没什么问题。 格调上涨 近年来的商业动作片里,疾速系列无疑是数一数二的。 画面上,赛博朋克式的霓虹色调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迷幻与超现实质感。 搭配突出豪言狠话的特效字幕效果更佳。 给基努·里维斯当过特技替身的导演查德·斯塔赫斯基自己有切身的经验,他会让摄影师参与排练确保高效地拍出理想的镜头。 导演也有意减少动作片里常用的快速剪辑。 极大程度避免了晃瞎人眼的骚操作,比如《飓风营救3》里6秒切镜15次的翻栅栏片段。 采取更广角且相对平稳的镜头来捕捉枪法拳法观看起来会舒适得多。 突显炫酷不在剪辑上乱做文章,而是实打实地在动作编排上多费心思。 吴宇森的《喋血双雄》中,枪战和功夫结合的表现手法被在“疾速”系列中大量使用。 片中也有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兰·德龙主演的《独行杀手》、《红圈》,和通心粉西部片予以致敬。 在西装革履的行头,流畅自如的打斗,错综复杂的空间这些亮点的基础上,大战在即时还响起了维尔瓦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冬》的第一乐章。 《四季》十四行诗中这样形容这段音乐:“北风凛冽,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战栗不止,顿足奔跑路途艰,牙齿咯咯直打战。” 巴洛克风格的古典音乐伴着爆炸的声响结束,一出暴力芭蕾被拉开了帷幕。 这样看来,引得好莱坞类型片竞相效仿的“疾速”系列与其归功于创新,不如说赢在了巧妙的复兴。 它向影迷们证明,“杀人”也讲究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