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亮 绘画构图(传统绘画称为“章法”或“布局”)是决定一幅画成败的关键之一,尤其是现代绘画的构图和构成受到画家们的格外重视。关于构图的学习,可以阅读传统绘画构图画论和现代构图学知识、可以揣摩经典美术作品、可以在自然中寻找各种不同的形式等途径之外,向诗词学习构图也是一种途径。 中国自古以来诗画相通。北宋苏东坡提出了著名的“诗画一律”理论,揭示出中国诗画交融的本质特征。古诗词中往往简单的两句就能把诗人构思与画家布局两种艺术交融,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如大家都熟悉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画家们如果从绘画构图的角度深入挖掘研究这些诗歌,并转化到绘画构思构图实践中,对画家的构图能力提升会很有帮助。 构图是造型艺术的形式结构,包含全部造型因素与手段。其中利用点、线、面的形式来构图非常重要,向蕴藏点、线、面构成构图之美的古诗词学习,首推王维。分析其诗句会感受到大诗人兼大画家的过人之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构图角度分析:纵的烟、横的河、圆的落日,组合关系很有形式美感。这种点线面构成构图在王维的诗句中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大文豪大画家苏轼的词也有点线面构成构图之美的体现,如《蝶恋花·春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里就有构图,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的,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秋千是两根直线、围墙是条曲线、少女和行人是两个点,还有笑声,多好的构图! 其次利用色彩、光影、明暗对比、远近大小等影响画面的因素来构图也是重要手段。很多诗作中的意象是有色彩的,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强烈的色彩和光影对比往往能成为一幅优秀构图的视觉中心,诗中画的效果会更清晰。山水诗开创者谢灵运也善于将绘画的色彩,光线构图因素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如“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 在古诗词曲中,还有可称之为白描的句子,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读这样的句子时,枯藤、老树、寒鸦、落日、残霞、楼船、铁马、秋风等并列式的意象组合,有两个以上的视点,其空间由读者按照自己的秩序排列组合,画面自由,不受约束,散点布局,这与绘画上的散点构图有相通之处。 由此可见,画家应多留意古诗词,加强构图审美方面的感悟、思维训练,慢慢内化为个人能力,研究两种艺术手法互补、融合,能为绘画构图注入新的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