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搞定南方葡萄病害

 顺水行舟v7askc 2019-07-17
搞定葡萄病害-------100亩年产值80万! 中国特色植物课题组 中国特色植物网(www.zgtszw.com) 在高温多雨的南方如果你可搞定葡萄病害,100亩葡萄园一年产值80万!这一点思毫不假. 葡萄多病,难治疗,使许多人望而却步,而去种植其他果树,这是坏事,可对南方种植葡萄且有技术的人来说是好事,因为竞争少了! 而南方葡萄种植者有北方人无法超越的优势,因为同样的品种由于地域优势南方比北方要早熟20--30天,等北方葡萄下来,我以高价格卖完了! 要种中晚品种,南方人也有对策,可种北方没有的而且富有特色的南方刺葡萄(见文首彩照),继续以超高产(亩产7000--8000斤)、中价格(每斤买1.5元)、“人无我有”富有特色(此种葡萄其外形,色泽、风味完全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葡萄,是葡萄,可似乎是一种其他风味的水果,有特色)的优势而得到高效益(亩产值=10500--12000元,100亩效益105万---120万元/年)。 葡萄好吃,天天吃都不腻,市场大,又由于有技术含量,不是有心人难以发展,如果你搞定了技术,在20年之内南方人种葡萄准没错!治病防病怎么办?以下方可解难! 一、选择抗病品种,减轻防治难度 经多年的栽培表明,巨峰系葡萄中抗病性强的品种有天宝、曙光、国宝、红富士、红井川、日光无核、奥林匹亚、伊豆锦、高尾和红蜜等品种;抗病力中等的品种有巨峰、龙宝、红瑞宝、先峰、白峰和井川633等。其中对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以红富士较强,巨峰、国宝、高尾、奥林匹亚、高墨和京超中等,黑奥林和红后较弱;对炭疽病的抗性以京超、红伊豆和奥林匹亚较强,红瑞宝中等,国宝和红富士较弱。 根据中国特色植物网(www.zgtszw.com )中国特色植物课题组实验,在南方高温多雨地区,目前最抗病的品种为金枝刺葡萄一号、二号(见文首彩照)及湘西刺葡萄、欧美杂种葡萄蜜致等,较抗病的有金星无核、希姆劳特、巨峰等。而克伦生等欧亚种普遍表现不抗病。 二、改善立地条件,降低发病因子 葡萄在阳光充足,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质疏松,透水性良好的以砂质壤土或有机质含量高的石砾壤土上种植葡萄,感病较轻。由于葡萄病原菌一般雨水传播,加强排水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是减轻病害发生的先决条件,。葡萄栽培在5度~20度的斜坡地上感病较平地轻,以15度坡最为合适。坡向不同,其光照、湿度、热量、风量也不同,感病轻重也有差异,一般南坡、东南坡、西南坡,所获的太阳光量大,发病较轻。北坡、东北坡、西北坡较阴冷湿度大,则感病较重。沟谷地或水稻田改种葡萄,应深沟高畦栽培,改善排水条件 经多年多点观察发现,葡萄的定植行向与发病轻重有较大的关系,一般都认为南北向较好,但丘陵地区常常会受地形地势的制约,使南北行向不通风。因此,应根据当地小气候特点,找准种植地5~7月的风向,顺风向确定定植行向,以利通风,降低园地湿度,才有利于减较病害。 在4~8月的葡萄生长期,应随时注意排水,经常保持排水沟道的畅通。同时排水沟道应具备不小于5‰的比降,可根据园地大小,按1~3级分别设立排水沟道,以达到雨停后沟内无明水为原则。 三、合理立架整形 科学修剪控枝 1、因地制宜立架: 以篱架栽培发病较轻,单辟篱架又较双辟篱架发病较轻。同时,南方高温多湿地区栽植葡萄,行距要适当扩大,通常认为行距与架高相等为宜。但笔者认为,篱架高度可以控制在2~2.2m之间,而行距则不能低于2.5m,以3.0 m以上为好。否则葡萄行内通透性差,发病重。另据观察,葡萄病害的发生,以篱架下部近地面为重,如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等的大部分病穗分布在距地面80㎝以下。因此,提高结果部位是减轻病害的重要措施。将果穗位置控制90~120㎝之间,新梢位置调整到110~150㎝处,一般篱笆架第一道铁丝在距地120厘米左右为佳。 2、科学修剪整枝: 葡萄植株的长势随品种不同而异,为了减轻病害,应保持中庸树势的修剪原则进行修剪。生产上为了提高前期产量,多采用密植栽培,但三、五年后密植目的一旦达到,就要立即疏株,保持合理的枝条密度。经多年的实践证明,南方栽培葡萄的留枝密度应比北方低10~20%较为合理,在留蔓修剪上,要坚持“密株不能密蔓,密蔓不能密芽(冬芽留量)”的原则。每株先留单蔓,株展扩大后,从单株单蔓逐步扩展为2~3蔓或3~4蔓,按栽后第三年冬剪留芽量不超过10000个/667㎡为宜。如按第三年后每株冬剪留芽量40个计,第三年后保留株数在250株/667㎡(10000÷40=250)左右。如定植时的行株距为2×0.5m,每667㎡定植数为666株,成活率按90%计,每667㎡有植株600株左右,那么每667㎡在第三年秋应按计划疏除350余株(600-250=350)。疏株工作主要在栽后的第三至五年完成,每年的疏除量可按上述方法计算,第五年后植株量即可定型(但又需要接着开展枝蔓更新工作)。另外,为了有效控制枝蔓数量,生长季节必须加强夏季修剪,对主梢多次摘心,以增粗结果主蔓,对副梢留1~2叶反复摘心,无用的副梢及早抹除。 3、实行产量调控: 葡萄植株产量不加控制,将对树体生长带来一系列的严重不良后果,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树势变差,营养不良,抗性大大减弱,从而引发大量病害。为了减少葡萄的病害,必须严格控制产量,适量负载 4、避雨栽培: 南方暖湿气候,雨水是葡萄病害发生、传播的主要条件。避雨栽培改变了葡萄园小气候,雨水不直接淋落到葡萄植株上,基本能避免黑痉病、炭疽病的发生,灰霉病、白霉病、霜霉病也能减轻。果穗可不套袋(防鸟害套袋除外),减少用药次数,成熟期可提前数天(因不套袋)。根据浙江海盐等地经验,搭建一亩避雨棚,毛竹、铁丝、塑膜、木夹、压膜带等材料费约500元,除塑膜外均可用数年。因而避雨栽培是一项投资少、增效大的有效措施。应转变观念,改革葡萄栽培方式,逐步扩大避雨栽培。避雨棚的搭建。适用于双十字V型和单壁架。一行葡萄搭建一个避雨棚。 A、搭架。 在葡萄柱上用竹棍或木料加高至离地面2.3米,每根柱的高度应一致。每根柱架1.6-1.75米长的横梁,扎在离柱顶30厘米处。柱顶和横梁两头拉3条较粗的铁丝。每行葡萄园的两头将3条铁丝拼在一起用锚石埋在土中40厘米以下。各行的柱用小毛竹横向扎在离柱顶30厘米处,将各行的架柱连在一起,使整个架面牢固。用2米或2.2米长、2.5厘米宽的竹片,每隔70厘米固定在3条直拉铁丝上,形成了架面。 B、盖膜。 用3丝厚2米或2.2米宽的塑膜盖在架面上。用竹(木)夹将膜边夹在两边铁丝上。然后用布条或塑带按竹片距离往返压住塑膜,压带固定在竹片两端。盖膜、揭膜期。最好在开花前盖膜,以利花期避雨和坐果。以防炭疽病为主也可在硬核期前盖膜。葡萄采摘后揭膜。 C、注意事项。 a 搭架必须牢固,尤其沿海大风多的地区更要注意。 b 应选用3丝厚的膜,2丝以下的膜易破损,5丝以上的膜既增加成本又降低光量。 c 视行距选用塑膜宽度,行距2.5米宜选用塑膜宽度,行距2.5米宜选用2.2米宽的塑膜,行距2米宜选用2米宽的塑膜。 d 塑膜如破损宜及时修补。 5、套袋栽培 果实套袋不仅能大大降低黑痘病危害风险,而且还能避免农药对果实的污染,从而保证果实的卫生安全质量,大大提高果品的商品化程度,符合农产品无公害消费的要求。果实套袋要按正确的方法进行。葡萄套袋在花后10天左右开始并尽快完成。套袋前植株要仔细有效地喷1——2次杀菌剂,重点是防好炭疽病、白腐病。套袋时还要先用杀菌剂浸穗或喷穗,待果穗水迹干后再扣袋。红色品种为了有利尽快上色,一般在葡萄成熟前一周除袋。除袋后的果实不宜再喷农药。 四、合理配方施肥,增强树体抗性 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氮肥用量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既能供给葡萄以丰富的养料,又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协调土体的“水、热、气、肥”矛盾,增进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而提高土壤肥力。通过综合调查认为:葡萄种植在有机质含量达2%以上的土壤上,才能表现出树势健壮,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才有利于生产优质高档葡萄。而大面积生产上达到此标准的园地很少,为了增加产量,往往以追施化学肥料来达到目的,结果有不少葡萄园造成施氮过量,反而加重霜霉病、黑痘病等的危害。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氮肥用量是抗病防病的有效途径。 五、合理选择药剂,适时施药防治 要根据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的放矢,适时施药。根据福建福安、浙江台州等地栽培情况,葡萄早期萌芽后的黑痘病,5月份开始发生的霜霉病和葡萄成熟期发生的炭疽病,则是全年葡萄病害防治的重点。因此,南方葡萄栽培若能抓住早期黑痘病的防治,则葡萄的栽培也就成功了一半。立足早防,科学喷药。在葡萄萌芽后的绒球期,喷一次3——5度的石硫合剂,从显花期开始,重点防治黑痘病,每隔5天喷一次大生或福星等杀菌剂。在碰到下雨天,一定要在雨止天晴后(枝叶水迹干后)马上及时喷药防病,抓好这种异常气候情况下的喷药防病,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严重发生。在天气晴好时期,喷药一般7天左右喷一次即可。 至于使用什么农药,这也很有讲究。前期应选用综合防治效果好,使用安全的广谱性药剂,防治黑痘病杜邦福星有特效,成本也适中。霜霉病防治一般以霜尿氰类农药为主。甲霜灵为防治霜霉病的特效药,但该药易产生抗性,不宜多用。防治炭疽病一般用菌百克(使百克)、世高、退菌特等农药,均有良好防效。后期防病用药主要以铜制剂为主,这样可以降低喷药成本。在采用套袋技术的葡萄,从6月底起即可开始应用波尔多液和其他铜制剂。农药的混用和交替轮换也是防病喷药中的一个技巧性比较强的问题,果农只有在完全了解农药特性和正确的用药方法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效能。生产上以萌芽前喷1次3~5度硫合剂(要求仔细周到,架柱、桩都要喷药),于展叶后(平均3叶时)喷施科搏或大生、霉能灵、仙生、福星类农药2次,每隔7~8天1次,以控制初侵染。一般年份在开花前和谢花后各喷一次药,重点防治灰霉病、黑痘病;新梢伸长期每隔10天喷1次药(保护剂),共喷2~3次;果粒生长期每隔12~15天喷药1次。采收后还需喷1~2次药,保护叶片。药剂防治的重点放在发病盛期,一般用大生+锐劲特或消菌灵、霉能灵、瑞毒灵等农药控制。葡萄病害在南方地区防治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5~6月雨天多,药效难以发挥。据笔者试验,在雨前喷施保护剂(如:科搏、大生、百菌清、百可得等),雨后立即喷施内吸性强的治疗剂(如:福星、世高、霉能灵、仙生、消菌灵等),其效果较为理想。药剂应轮换交替使用,尤其是内吸剂的连续使用不可超过两次。 加强冬季清园,注意园地卫生 入冬前将枯枝落叶、带病虫的枝蔓、果穗、病株残余等清除于园地外集中烧毁后,对土壤进行消毒、深翻。消毒方法是:用50%福灵双1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2份混合均匀后喷施地面,用量为1.5~2.0㎏/667㎡。生长季节应结合修剪及时彻底的摘除病果、病叶及病蔓集中烧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