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指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血行,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清末著名中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也写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血必停留而瘀。” 所以,必须补足肾气,提升肝的造血功能,“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 ,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和枯槁与肝肾功能关系甚密——肝肾不足则未老先衰,头发枯萎,白发,脱发,不育,崩带,齿牙动摇,腰膝痠软,肾虚无子! 肾气充足,肝造血功能强,头发毛囊就供血充足,头发浓密、乌黑、有光泽;肾气不足,肝造血功能差,头发就稀疏、易脱落,所以,治疗白发、脱发的根本是补肝肾! 乌发方 提升肝肾造血,恢复毛囊供血! 乌发方就是通过补肝益肾,提升肝脏造血功能,来恢复头发毛囊的血液供应,《本草纲目》认为此方能乌须发,壮筋骨,固精气,续嗣延年,久服,“精力耗而复强,须发白而复黑”! 《医方集解》也评价此方:此足少阴、厥阴药也。何首乌涩精固气,补肝坚肾,为君;茯苓交心肾而渗脾湿;牛膝强筋骨而益下焦;当归辛温以养血;枸杞甘寒而补水;菟丝子益三阴而强卫气;补骨脂助命火而暖丹田。 此皆固本之药,使荣卫调适,水火相交,则气血太和,而白发自黑也。 500年经典名方—— 《本草纲目》作证:竟是宫廷御用!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八引邵应节中清楚无误地记载:“嘉靖初,邵应节真人以乌发方上进,世宗肃皇帝服饵有效,须发乌黑,连生皇嗣,乌发之方,乃大行天下……” 明朝嘉靖皇帝,是有名的玩主,声色犬马无一不精,14岁登基,24岁时身体几近淘空,没有皇子,白发丛生。 方士邵应节以《云笈七笺》的老君益寿散为基础,在众多滋补品中取长补短加以增删,进献乌发方。 嘉靖皇帝服用后体力充沛,乌发重现,“肾气盛,天葵至,精气溢泻,阴阳和”,之后,皇子一个接一个诞生,连续生育8位皇子、5位公主,且身体愈发强健,从此该方成为养生乌发的名方! 慈禧很喜欢照相,照片中头发乌黑浓密,但老太监回忆,真实的情况是—— 慈禧快五十岁时,除了两鬓和后脑勺,其他部分头发稀疏,而且白发很多!一个女人,垂帘听政,操劳这么大国家的军国大事,白发脱发是很正常的。 作为大清国太后,最注重的是什么?当然是容颜!这不仅代表自己的容貌,更关乎大清国的威仪!顶着一头花白稀疏的头发去见外国人,算什么样子? 《慈禧医方选议》记载—— 光绪十一年,慈禧年五旬,因肾气不足、脾胃不健,发脱花白,三月十九日,令太医孙守如、李德昌、金顺、聂鸿钧拟调养之方,四位名医将历代相传的乌发方制成药丸,供老太后服用,事实证明,该方对她乌发健身起到了很大作用—— 她年逾花甲仍“风韵不减当年,神采矍烁,肌肤如玉.青丝不落”,而且活了74岁,“垂帘听政”了40多年! 有了好方子,就一定有好效果吗?不是! 肝肾造血,才有充沛的血液进入毛囊,让黑头发重新长出来,但想真正做到这点却非常不易,除了方子要好,关键是药材和工艺要到位—— 整个制作工艺非常繁复、严格,必须选用地道的七味补益肝肾、调节五脏的药材,独家的17道工序才能炮制好—— 比如:太行山野生何首乌,要加黑豆拌蒸,砂锅竹笼,九蒸九晒,才能入药,其他六味佐药,也需要逐个酒浸、或锅蒸、或干炒、或研磨等复杂炮制工艺才能分别入药,而且整个制作工艺不能粘铁器—— 云南野生茯苓,自己去皮切块,用山羊奶浸润、蒸后晒干; 怀牛膝,河南焦作产,头肥的规格,与何首乌同蒸第九次; 岷县无硫当归,手工切片,黄酒浸后炒干; 枸杞,宁夏中宁产,特选的贡果,黄酒浸泡,烘干; 水洗的菟丝子,黄酒浸泡,蒸,晒干; 补骨脂,用黑芝麻拌炒过,簸去芝麻; 尽管配方特殊,炮制工艺复杂,但只有这样做出来的药,才有十足药力,服用后,肝肾造血能力才能马上恢复到二三十岁的巅峰水平,让充沛的血液直达毛囊,源源不断濡养毛囊,从根生出黑发,不但生出黑发,而且不管长多长,也保证头发乌黑亮丽! 现代医学对这个名方进行了升级,采用超临界提取、分子显微化学鉴别法、严格的质量控制等现代制药工艺,制成口服液,确保了有效成份得到有效富集,使含量更加稳定,吸收更快、疗效更确切! |
|
来自: 书香中医专科馆 > 《乌须发黑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