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词谱起源 ● ○ ● 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28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 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改作平韵)。《清真集》入“商调”,韵味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 ● ○ ● 词谱范例● ○ ● 典范词作 【五代】· 李煜《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 宋 】· 辛弃疾 《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宋】· 欧阳修 《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宋】· 晏几道《 淘沙·小绿间长红》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 花开花落昔年同。 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 山远水重重。 一笑难逢。 已拚(pàn)长在别离中。 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 【宋】· 苏辙 《 浪淘沙·对望汉阳川》 对望汉阳川,车马灯繁。 高台江岸倚横栏。 暗涌波光东逝海,愁绪谁堪。 萧雨瑟风珊,叶落枝残。 四年离索久无欢。 忽忆五更多少事,呓语江南。 ● ○ ● 写作技法● ○ ● 原格:附录《浪淘沙》规范格律及写作要求。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一般都要对仗)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一定要对仗) 正格:附录《浪淘沙》规范格律及写作要求。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 (韵) ⊙平⊙仄仄平平,(韵) (隔韵式,与下句对仗)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前句后四字可与末句对仗,成加逗式) ⊙仄仄平平, (韵) ⊙仄平平。 (韵) ⊙平⊙仄仄平平,(韵) (隔韵式,与下句对仗)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前句后四字可与末句对仗,成加逗式)词征:浅述《浪淘沙》两格的写作特点。本调《浪淘沙》,唐时原为七言绝句体,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这里称之为原格。属短词。 起首两个七字句,一般都要对仗。 结句两个七字句,就一定要对仗的。 本调《浪淘沙》,至李煜始改为双调,五十四字,十句,前后片各五句各四平韵,属中词。 本调多为春、夏、秋三季用词,冬不宜用之,望谨记。 本调的写作要求不高,但对仗较特殊,最适合中级爱好者练习之用。 上片第三句带韵,可与第四句成隔韵式对仗的,也可不采用对仗的。 上片第四句后四字,可与末句长成加逗式对仗的,但也可不对仗。 由于下片与上片的平仄、句法等完全相同,因此,下片与上片也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