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心传承 | 磁州窑——穿越千年的技艺传承

 伟天英 2019-07-17

磁州窑悠久历史

磁州窑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下了无数的辉煌。位于磁州地区的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两晋南北朝时期,彭城、临水的陶冶技术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

匠心传承 | 磁州窑——穿越千年的技艺传承

匠心传承 | 磁州窑——穿越千年的技艺传承

宋代时,磁州窑的发展非常繁盛。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磁州窑不仅烧造白瓷、墨瓷、黄瓷、绿瓷、三彩,并在白瓷基础上烧出釉下彩绘,而且装饰手法极为丰富,成为磁州窑的代表作品。

金代磁州窑的装饰风格趋于简化。到了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生产规模也有很大的扩展,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

匠心传承 | 磁州窑——穿越千年的技艺传承

明代时期,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并在彭城设置了官窑,在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窑又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窑场增多,窑型改大,品种增多,产量增大,日用瓷覆盖民间市场。然而清未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锐减,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瓷窑和制瓷工人也大大减少。

千年技艺传承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中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陶瓷追求洁白,但磁州当地缺乏优质高岭土,用作坯料的主要是大青土、缸土、三节土等。由于原料中含铁、钛较高,在氧化焰烧成后呈灰白或灰黄色,为了使陶瓷呈洁白,远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烧制就开始出现了白色化妆技法,北朝烧制的青瓷也都采用过白色化妆技法。但是,用化妆技法生产化妆白瓷,并在化妆白瓷上再施以各种纹样装饰,是宋代磁州窑陶工的伟大发明创造。

匠心传承 | 磁州窑——穿越千年的技艺传承

磁州窑所在地保存有许多古瓷窑遗址和宋代以来的瓷器作品,作品中精美的纹饰雕刻、大写意笔法的瓷画、丰富的瓷器造型,都充分显示出磁州窑烧制技艺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

磁州窑是北方白瓷、装饰瓷中著名的窑区,磁州窑烧制工艺独特,其单色釉装饰、瓷器绘画,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最早、最完善、最成熟的。老一辈烧制技师从做陶到做瓷,代代延续。从技术方面说,磁州窑是最早使用煤炭洞状生产的,也是最早使用原始机械轮的,这种原始机械轮至1956年还曾经使用,它类似远古时期的鹅卵石支撑,用拨轮法拉坯。磁州窑现保存有了70多项工艺方法,磁州窑烧制技艺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匠心传承 | 磁州窑——穿越千年的技艺传承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峰峰矿区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中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磁县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这些地方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近似的瓷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