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西福寿宫,外观真很一般……
关于摩尼教与明教教主林瞪: 摩尼教,也称为为明教、末尼教、明尊教,为公元三世纪时波斯人摩尼揉合古代波斯祆教及基督教、佛教思想而成立的宗教,是一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宗教。曾流传于亚洲、欧洲和北非洲,尤其从伊朗到中亚,摩尼教长期兴盛不衰。及至唐代,摩尼教循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大地上有着更广为人知的称谓“明教”。主要教义为“崇尚光明,反对黑暗”,崇拜日月,提倡素食,倡导平等互助。 摩尼教自唐朝传入,之后不久传入回纥,更被后者定为国教。安史之乱后,因回纥恃助唐平乱有功,摩尼教徒藉回纥的支持,得以在唐朝传教。自此以后,摩尼教寺满布中国境内,在中国迅速传播。 9世纪中叶,唐武宗会昌灭法,摩尼教受到沉重打击。转而在民间秘密流传,在江南地区民间仍有不小影响力。只是再不能在社会公开传教。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历五代两宋仍不衰。尤其摩尼教的发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莲教等成分,自此与下层的斗争结合起来,成为农民起义的号召旗帜之一。五代十国、宋、元、明农民起义常利用为组织的工具,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北宋末年南方的方腊起义。因此摩尼教长期受到朝廷压抑,行事极为诡秘。摩尼教宫庙、文献基本灭绝。其流传范围更是局限于闽浙一带民间。 摩尼教为适应民情,脱夷化与民间化倾向渐趋明显,逐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秘密民间法门“明教门”。这里不得不提到福建的摩尼教发展,而林瞪这位明教教主更是起着承上启下作用。林瞪是北宋时代福建省霞浦县上万村龙首寺(元代改称乐山堂)的第二代寺主,其事迹在霞浦等地发现的摩尼教文物、文献中都有所反映,从中可以看出,林瞪对于闽浙摩尼教的发展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载,林瞪以善于祈雨著称,一生造福乡邻,积极推动摩尼教的民间化,使摩尼教的发展获得了适宜的土壤,又通过比较完善的祖师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了霞浦摩尼教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秘密民间法门——“明教门”。以其巨大贡献和影响力而被闽浙诸地摩尼教徒共奉为教主,历宋元明清诸代,至今仍祭祀不辍。 林瞪(1003-1059年),福建霞浦柏洋乡上万村人,据上万村林氏家谱记载,林瞪早于方腊近百年就加入明教的人物,并且林瞪在上万村附近还有一个堂口——乐山堂,有弟子数十人,而且林瞪的两个女儿终生未嫁,跟随他们的父亲学习法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