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狂傲,把李绅比作鱼饵张祜(785-849),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生于苏州。"苦吟派"诗人,写诗的时候反复吟诵,字斟句琢,妻子儿女叫他去吃饭,他都不应声,事后才说:"我正要口里生花,难道还顾得上你们吗?" 张祜自视甚高,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一般人不怎么放在眼里,对那些名流显宦也缺乏起码的尊重。他曾去谒见淮南节度使李绅,自称"钓鳌客",李绅觉得这名号有个性,就问他用什么做鱼竿?张祜答:"用彩虹。"李绅又问:"用什么做鱼钩?"张祜答:"用弯曲的新月。"李绅接着又问:"那用什么做鱼饵呢?"张祜却答道:"用短李相公做鱼饵。"李相公就是李绅,五短身材。张祜把李绅当鱼饵已经够不尊重了,还加个"短"字,分明是取笑李绅个子矮!倒是李绅大度,不跟他计较,还送他银两,打发他走了。 专注宫闱,揭秘唐玄宗暧昧情事张祜写诗却有个癖好,专觅宫闱琐事吟咏。看看他的成名作《题御沟》:"万树垂杨拂御沟,溶溶漾漾绕神州。都缘济物心无阻,从此恩波处处流。"他关注的是哪里?是皇宫的下水道。但张祜不是小报记者,把窥视明星隐私作为卖点,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皇帝滥情的讽刺。 张祜最大胆的一首诗是《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虢国夫人的第一个身份是杨贵妃的三姐,第二个身份是寡妇,第三个身份是唐玄宗的情人。按说去赴情人幽会,多少应该低调点,稍稍避人耳目,但飞扬跋扈的虢国夫人每次进宫,都骑着一匹紫骢宝马,旁边有一个小太监为她牵马。张祜敢于披露唐玄宗的与虢国夫人的暧昧关系,无意满足读者的窥视心理,而是要揭露玄宗朝宫廷的秽乱不堪,进一步揭示玄宗朝走向衰败的原因,最终强调皇上应该自律,宠妃必须自重。 生活放纵,不加掩饰反而大肆张扬张祜请人家皇上自律,宠妃自重,自己却放纵无涯。他一生没有做官,到处浪游。"一年江海恣狂游,夜宿倡家晓上楼",每天晚上,都在青楼歌肆过夜。他最喜欢扬州这个地方:"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扬州多好啊,长街十里,市井相连;月明之夜,站小桥之上看美女。死了我也要葬在这里,禅智山风光秀丽,正好可以当墓田!由于张祜诗名太盛,十二青楼名姝名妓,被他看一眼,身价都看涨。 张祜以风流自命,不拘礼法,还经常侮谑人家,"嗜酒几曾群众小,为文多是讽诸侯。"被侮谑的人岂能消停,想方设法败坏他的名声。唐人男女生活开放,达官显贵、风流才子与妓女往来司空见惯,但与妓女厮混也不是什么自带光环的事,偏偏张祜频频嫖娼,还写诗张扬,就明显踩线,容易授人以柄了。 有伤风教,终被皇帝弃用长庆初年,张祜的至交哥们儿令狐楚亲自起草奏章,荐举张祜,还把他的三百首诗献给朝廷。唐穆宗鉴赏水平有限,就找来元稹,问他张祜的诗写得怎样?元稹说:"张祜的诗乃雕虫小技,大丈夫不会像他那么写。若奖赏他太过分,恐怕会影响陛下的风俗教化。"元稹是诗歌鉴赏的权威,唐穆宗当然信了,顺手就把张祜的诗放在了一旁。其实,元稹抵制张祜的真实原因,是他与令狐楚分属不同的政治派系,要制止令狐楚培养党羽。但是张祜公然拿本朝皇帝宫闱秘事开涮,元稹指责他"有伤风教",也不算冤枉他。 张祜在长安等了许久,不见动静。后经多方打听,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心里恨元稹,怨穆宗,愤懑情绪膨胀到了极点,但表面上还得装出云淡风轻的样子,纵情声色,流连诗酒。 三年后,张祜寂寞归乡。走到曲阿(今江苏丹阳)时,认为这个地方不错,适合隐居,于是买地盖房,自己种菜,过起了隐士生活。 丹阳风光 悲情宠妃,为皇帝肝肠寸断会昌六年(846),唐武宗李炎病重,自觉不久于人世,却舍不得年轻娇美的妃子孟才人,于是把她召到近前问:"如果我死了,你准备怎么办?"孟才人一边哭一边答道:"奴家愿意自缢,以追随陛下。"武宗被她说穿心事,脸色很不自然。孟才人说:"奴家愿为陛下唱一曲《何满子》,表达奴家心中的悲伤。"武宗点头同意。 ![]() 唐武宗李炎 "何满子"本来是开元年间沧州一位歌伎,犯法被判死罪,临刑前写成一首琵琶曲,曲调悲绝,"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这首曲子流传下来,就叫《何满子》。 ![]() 孟才人弹起琵琶,一种悲戚无力随之从她的歌喉蔓延而出,病重的唐武宗感到满心不适,正要叫停,歌声却断了,原来孟才人已经昏倒在榻前。武宗急忙命令太医诊治,太医说:"孟才人身体虽然还温热,但是已经肝肠寸断,救不活了!"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 ![]() 推人及己,写下《宫词》一首大中三年(849),张祜在由拳县(今浙江嘉兴)遇见了进士高璩。高璩不无悲伤地把孟才人殉情故事讲给张祜听,张祜颇多感怀,写下《宫词二首》,其中第一首曰: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 张祜以孟才人的口气,叙述了一位宫女的悲惨命运,以及她对这种命运的无力反抗。一个少女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家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久,其命运何其悲惨!悲惨到极点,宫女便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一般情况下,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是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怨情是在"君前"迸发出来的,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由于这首诗讲出了宫人的心声,后来流入宫中,被宫女们广泛传唱。 ![]() 其实,张祜的命运又比宫女强到哪里去?在这首诗中,分明写着张祜自己大大的怨愤。写下此诗后不久,他就怀着满腔积郁去世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