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小曼的另一面:丹青度化寂寥人生

 星河岁月 2019-07-17

1931年11月,当诗人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轻轻地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之际,却有一幅山水长卷,因为放在机上的铁匣子里而得以保存,成为一件难得的纪念品。

毁誉由他人,我自绘丹青

东京不仅是历史悠久的古都,也是世界商业金融、流行文化与时尚之都。在这里,一天24小时,你都能感受到现代文明与日本文化相碰撞后的独特魅力。这幅山水长卷是陆小曼1931年春创作的。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人正步步窥伺意欲入侵我国东北三省。陆小曼挥毫创作了这幅山水画卷,以寄托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希望祖国河山免受敌寇的践踏。这幅出自淡雅灵秀、有林下风致的陆小曼笔下的秀润天成的山水长卷,在徐志摩的心中,尤为珍重,他将这幅长卷带到北平,请多位名家题跋,以示珍视。

胡适在上面题:

画山要看山,画马要看马。闭门造云岚,终算不得画。

小曼聪明人,莫走这条路。拼得死工夫,自成其意趣。

胡适虽然说过,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但对陆小曼的绘画创作,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承认这幅画陆小曼是下了功夫,但觉得这只是“闭门造云岚,终算不得画”。学者杨杏佛则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中国的文人作画,主要是抒发个人的情感,不必追求形式,只要寄情于山水,为人生找到一条精神上的出路就行。画家陈蝶野夸赞陆小曼天资聪明,她的画作纯真自然,自有其价值,又勉励陆小曼绝不可以此自满,因为学无止境,绘画也是如此。邓以蛰、贺天健、梁鼎铭等名家也在画上有题跋,使之成为一幅别有意味的山水长卷。

徐志摩将这一山水长卷视若珍宝,那年冬天他从上海飞往北平之时,箧中仍携带着它。如今诗人已逝,此画长存,给后世留下一丝慰藉。后来长卷辗转到了学者陈从周的手上,作为徐志摩的表妹夫,他情不自禁写下《含泪中的微笑》一文,详细记述了陆小曼这一山水长卷的来龙去脉。

一半是朝阳,一半是残月

一代才女,于绘画情有独钟。陆小曼曾经向艺术大师刘海粟学过绘画,她为人聪颖,又集秀美与才识于一身,给她一点旧纸、好墨、旧颜色,她便可画出一幅好画。与徐志摩成婚后,陆小曼虽沉浸在爱河里,但偶尔也会展露她的绘画才情。一次,徐志摩参加艺苑绘画研究所的聚会,曾代陆小曼捐助过两幅绘画作品。1927年2月的一天,陆小曼与徐志摩到诗人邵洵美家祝贺邵洵美与盛佩玉的新婚,她与画家刘海粟等人,合画了一幅扇面向新婚夫妇贺喜。

1931年,徐志摩飞机失事后,陆小曼痛定思痛,彻底洗尽铅华,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拜陈半丁为师学习花鸟,一改过去慵懒的习惯。拜师时,贺天健为了防止陆小曼偷懒,与她约法三章:老师上门,杂事丢开;专心学画,学要有所成;每月50大洋,中途不得辍学。陆小曼就此不问世事,潜心绘画,一来是遣寂寞、排苦闷,二来也是向志摩表达她的爱意与思念。

徐志摩出事之前,陆小曼画的青绿山水长卷,水分清润充足。后来她的山水画中生机渐趋暗淡,时有“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之色。她的画作,多摹写古代画家渐江、倪云林之作,意境也在倪云林、黄公望之间。有一幅册页,她在上面题跋道:“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可以说既是写画,也是写心境。她写有一首很有名的诗《癸酉清明回硖扫墓有感》:“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每每读来,再看她的画,那湖山的寂寥气息确实浓重了许多。

眉目作山河,才艳绝民国

为排遣寂寞,陆小曼不仅画画,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34年,中国女子书画会在克能海路(今海宁路)890号举行第一次同人大会,杨雪玖、李秋君、唐冠玉、虞澹涵、杨雪瑶、吴青霞等30多位女画家参会。与会的多为书画好手与名家,有的负责文书,有的负责会议。陆小曼因待人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加上有着明艳动人的笑容、轻和柔美的声音,赢得了沪上女画家们的频频赞誉,于是大家推举她与丁筠碧负责书画会的宣传工作。书画展览会上,她还奉上所画的秀润山水参展。才女的日子有了烟霞胜景供养,失去爱人徐志摩的悲痛才得以减轻一些。

翁瑞午是徐志摩的朋友,也是中国“一指禅”推拿的传人。他幼承庭训,通晓国画。徐志摩在世时,曾请他来给妻子看病。他不仅给陆小曼看病,还带给她许多生活的乐趣,如唱昆曲、习字、画画等。徐志摩去世后,在翁瑞午的陪伴下,陆小曼专心画画,1941年,两人在上海大新公司(今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举办了画展。陆小曼的画,有山水,有花鸟,清丽雅致,格调脱俗,受到相当多的好评。晚年的陆小曼沉浸在绘画创作中,时而画清丽山水,时而画写意花鸟,意境清幽。她的作品频频在美术展览会上亮相。1958年,陆小曼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后正式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业画师。

闺秀才女,真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陆小曼曾自述:“我爱大自然,但我无法旅游(因病),因此我愿陶醉在丹青的河山风景中。”绝版的陆小曼,惊世独立,百年寂寥。她用绘画赢得人格的独立与灵魂的自由,用丹青度化人生,终成为人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专注藏书文化1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