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鸿恩寺公园旁一施工工地 走过一条羊肠小道 翻过一个小山坡 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 就呈现在大家眼前 很多人不知道,这里都是 江北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建新西路文物复建园 探寻这些文物单位背后的故事 青砖绿瓦的清代民居郑家院子 想不到吧,原来江北也有个郑家院子。 推开大门,一个古朴的四合院便这样映入眼前。大院中间是一小水池,假山和池水相映成趣。前厅为木结构,木质的柱子和墙壁混合着历史的味道。两侧的厢房,窗户下用青砖砌筑。 所有的房间屋顶都是用青瓦铺就,别有一番风味。前厅的门厅与天井之间是一个戏楼,单檐歇山式的屋顶,穿斗式的梁架,中间有藻井,藻井下部的雕饰精美。 戏楼由四条圆柱支撑屋顶,同一边的柱子之间上方有木质栏栅相连。 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厅和戏楼柱子旁木栅栏处的雕花装饰,有人、有花、有物,形态各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有韵味。 穿过楼道,后院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是一栋中西合璧风格的三层小楼。 通过木质楼梯可以直接上三楼,走在楼梯上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三楼有走廊,廊柱之间是仿欧式建筑的券拱,木质栏杆。通过三楼的窗户,可以看向四合院的大院,通透明亮。 江北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郑家院子是2013年原貌异地搬迁、修复如旧的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为1689平方米。四合院前院始建于清末,坐东北朝西南。后院为民国时期建筑。 “该院子1949年后为重庆造纸厂职工医院,从2013年搬迁复建于此,包括柱子、墙壁、雕花装饰等都是原样复建而来,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研究重庆地区清代民居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07年江北区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重庆市江北区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介绍。
你知道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也应该知道头塘、二塘、三塘……重庆的地名非常有趣,头塘驿站的历史地位也非常重要。 复建的头塘驿站也充满了古典的味道,青砖、木墙、青瓦……它是主城区发现的唯一一处还存在并保存完整的古驿站。 他是2013年从由寸滩街道溉澜溪社区头塘12-36号原貌异地搬迁、修复如旧的文物保护单位。 驿站在清代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江北区滨临长江、嘉陵江,区境内码头密布,水运发达,而古道就成了连接水上码头与川北、川东各地的纽带,历代商贾行旅络绎于途,颇为便利。 江北区古道,多以江北城为中心经头塘向东、西、北三方辐射,它不仅是江北区,也是重庆市区当时通往各地的主要道路。
该建筑总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是“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总会”的机关刊物《反攻》杂志社社址,也是日本进步友人绿川英子和中国青年刘仁(夫妻)在抗日战争期间主办反法西斯侵略的抗日杂志时的居住、工作场所。 绿川英子1932年便开始参与日本国内的反战活动,被日本政府以反政府名义逮捕。1936年,与中国留日进步学生刘仁结为夫妇。 1944年下半年,绿川英子和丈夫刘仁接受了当时“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总会”的邀请,举家搬到了现江北观音桥猫儿石建新西路的“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总会”机关驻地,进行《反攻》杂志的编写。旧址现存建筑2栋,分别为原《反攻》杂志的编辑部与印刷车间。
除了以上三栋建筑外 在建新西路文物复建园内 还有龙章造纸厂办公楼 中华职业学校旧址等文物 有空你也来欣赏一下吧 |
|
来自: boxing2010 > 《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