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林猫原创文章 这儿已经是真正进入了游牧山区,仿佛时光退回去了几百年,如果不是蒙古包旁边停着的破旧的前苏联军用“瓦兹”,还有屋后的电线杆,真的看不出任何别的现代化的东西了。 这儿住的牧民都是吉尔吉斯族,穿的都是传统的吉尔吉斯服装,正值冬季,这儿是高原,估计温度只有零下25度左右,蒙古包后面是羊圈,用粗木棍搭建的,所有的羊都挤在一起取暖。特有的几只高加索犬来来回回的奔跑、狂吠,体型巨大,看上去比我们天天吹上天的藏獒大的多了,还是有些吓人的。 我们穿的衣服显而易见扛不住这儿的气候,正在担心。最靠中间的一个蒙古包出来了一个30多岁的吉尔吉斯汉子,直奔我们而来,喊着“米哈伊尔 费德罗维奇”(米沙的全名),过来先后和俄罗斯米沙、乌克兰米沙拥抱,握手,然后等着米沙介绍我这个陌生人。当米沙介绍了我是中国来的米沙后,大家都高兴地笑起来了。说三个民族,三个米沙很少见。 进了蒙古包,拖鞋上炕蒙古包里中间有一个大电炉,只是用粗的电炉丝自己盘的,散发出巨大的热量,同时也起到了照明的作用。这儿不得不说说吉尔吉斯斯坦的电力供应。吉尔吉斯斯坦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电力充沛的国家,吉尔吉斯应该排在前三名,第一名当然是俄罗斯,第二名和第三名不是吉尔吉斯就是塔吉克斯坦。 电力丰富的原因是前苏联在这些山地国家建立了无数的水电站,在苏联解体前,曾经一度我们的喀什地区还进口过吉尔吉斯斯坦的电力。 所以说,哪怕在遥远的牧区,电线杆是架到每一个蒙古包的。电又非常便宜,在2000年左右只有人民币几分钱左右。 羊已经牵进来给大家看过了,被拉出去准备晚餐了。今晚的晚餐是羊肉娜仁,又叫“拜西帕尔玛克”(Бещпалмак),是吉尔吉斯语五根手指的意思,前面文章我介绍过这种中亚传统美食,就是把羊肉不加盐煮二个小时,捞出撒盐,放在大盘子里冷却,这边用肉汤下手擀面条,面条出锅加切碎的洋葱,上面放刚才的羊肉,非常美味,营养,因为很多时候需要用手来抓,所以叫“五根手指”。 米沙和我卸下来了一半的洋葱、黄瓜、西红柿,郑重的交给了男主人,叫卡兹拜,刚才迎接我们的男主人。在牧区肉奶易得,新鲜蔬菜很受欢迎。 大家一起聊天,当然都用的俄语,在中亚地区,各民族之间沟通的语言都是俄语。慢慢的我才知道,原来每年冬天米沙来打猎都是把这儿当成根据地的,和卡兹拜很熟了。最终商量完了,打猎决定用三天时间,6个人八匹马。我正在奇怪,加上卡兹拜才四个人,哪来的六个人,正准备问米沙,进来了两个边防军人,都是吉尔吉斯族,看年纪都是不小了,都有50岁了,肯定是军官,要不怎么年龄这么大了。这两个人就是准备和我们一起进山打猎的最后两个人。当天晚上就是大家热烈讨论打猎的事情,我们六个男人围坐在一起,后面是几个小孩,每个人都在说自己的打猎遇到的事情,都是我没听说过的,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不可能有什么打猎的经历的。喝了酒以后,有些人的俄语彻底很难听懂了,当然是对我来讲。 前面带了一箱子酒,路上耗了一瓶半,几个小时之内12瓶子没有了,我终于明白米沙说的意思了,24瓶根本不够。 外面天已经黑了,我们已经吃了很多羊肉了,也喝了很多酒了,外面狂风呼啸,温度在零下20度以下,我准备出去上厕所,拿了一个手电筒就出去了,外面还真的不黑,有月亮,繁星满天,除了太冷,有风,还真的很好地体验。 牧区的厕所不太讲究,就是在蒙古包后面几十米处挖坑,上面简单用木板搭一个小棚子。在这样的天气下上户外厕所,绝对是难忘的印象。 高原打猎的第一个晚上就这样普普通通,我期待着明天的赶紧到来,又特别担心,因为在这之前我还没有骑过马,而明天进山打猎竟然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骑马,我给米沙讲过,他不以为然的说,谁都有第一次,担心什么,这些马都很温顺。 晚上大家同宿蒙古包,我们六个加上家里的女人、小孩十几个,喝了酒的男人都在打呼噜,小孩子睡得死也听不到,我本来不胜酒力,再加上睡眠也比较浅,帐篷里气味杂陈,真的是比较难以入睡,干脆穿好衣服出门在车里睡了一晚上,耗了一晚上的油。说实话牧区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 好容易熬到天亮,人终于一个一个从蒙古包里出来了,用门口的小水壶抹把脸,刷牙就别想了。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嫌弃在蒙古包里睡觉,假装起的最早。 卡兹拜的邻居们早已经把马都拉来了,都是个子不大的本地马,因为在高原地区,马本身也不会长得太大。 然后每个人报体重,按照体重大小匹配马匹。我们的俄罗斯米沙最重,112公斤,分到了最强壮的马,我那时经过几年的中亚生活,体重已经70公斤了,排在中间,反倒是两个本地吉尔吉斯人都精瘦精瘦的,60公斤左右,个子也不高,都在1.7米以下。在高原上天天骑马,人真的不会长太高,也不会长太胖,要不然马也受不了。 俄罗斯米沙的马估计要受罪了,他有点超重了。除了一人一匹马,还有两匹没有人骑的马,主要是驮东西,因为两个吉尔吉斯人每人带了一只猎枪,一只AK,还有很多子弹,再加上给我们一人一间俄式军用大衣,分量不小。我们这一队人整装待发,看上去还是比较有气势的,都是骑马,带酒不方便,就一人负责装两瓶。小孩子们羡慕的想跟着来,可是不可能让他们跟着的,冬天去山里打猎,安全性不容忽视。 卡兹拜的父亲来了,70岁左右,按照穆斯林的习惯给我们祝福,然后就进去帐篷了。 卡兹拜拿出酒,一人一节马肠子,片馕,100克的杯子只有一个,轮流喝,一人一杯,大家互相祝福,就准备出发了。卡兹拜说,父亲在跟前的话,我们就不能喝酒,我不由得对他高看一眼。 我们去的地方来回要70公里,全程需要骑马,前面说了,我根本不会骑马,一次都没有骑过,学着他们的样子,左手抓住马鞍,左脚踩住马镫,就准备一跃而上,结果分给我的红马往后一退,差点把我拉。还是仗着年强气盛,前进一步,一跃上马,然后就一动不敢动了。 回头看我的俄罗斯米沙朋友,身体太重,竟然不能一跃上马,需要两个人帮他上马,一下子感觉不错,毕竟还没丢人。马其实很聪明,能感觉得到我根本不会骑马,绝对是不听话的,正想学着他们一夹腿,让马走起来,结果它根本不走。看着别人越走越远,一着急,一马鞭对着屁股打下去,马直接冲出去,超越的所有的人,奔跑起来,我只有放低身子,掌握住平衡,一句话,非常颠簸,屁股根本不能坐到马鞍上,只能弯曲着腿站在马镫上,脑子竟然在想,发明马镫的人太伟大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第一次骑马的经历就像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后面的人大呼小叫,喊马停下来,畜生又怎么听得懂?一路奔跑,亏得雪越来越厚,马自己跑不动了,开始慢慢走,我才的命保住了。 长话短说,我竟然第一次骑马,就来回骑了70公里,走了各种路况,雪地,山路,冰地,爬山,下山。我自己都佩服我自己。两个吉尔吉斯老哥挺高看我的,说我是个“Мужик”心里那个舒坦啊。接下来的一周,我是浑身疼,,经常骑马的人真是太厉害了。想想游牧民族,以马为交通工具,身体怎么能不强健?当年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长途突袭,三天三夜不下马,一个人换骑几匹马,那是怎么的身体,一般的民族怎么能打得过? 我们30多公里走了4个多小时,主要是雪太厚了,马走不快,终于快到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了,是一片不高的山地,山上向阳的面长着松树,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天山山脉的边缘地带,这儿的海拔已经超过了5000米,虽然天气很冷,气温在零下15度左右,但是太阳光非常强烈,所有我们并不冷,甚至走的非常热,马也是走的大汗淋漓。我们走到小山边,下马后,把马拴在松树上,卸下各种东西,让马休息。 卡兹别克用小布袋在给马喂豆子,所有马的牙口都很好,吃的咯嘣咯嘣,听的我馋的。我们今天来到的地方是准备打野山羊的,帕米尔高原的野山羊很多。这里说明一下,吉尔吉斯斯坦对打猎的要求是很严格的,需要持有狩猎证和持枪证,而且吉尔吉斯斯坦公民出于打猎的目的,只能拥有猎枪和拆除或者焊死自动发射控制器的膛线枪支,只能单发。狩猎的时间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严格要求。 吉尔吉斯斯坦人一般非常遵守法律,所以我们的现在这个季节可以打野山羊,野鸡(松鸡、呱啦鸡),野兔等。 想一鼓作气写完打猎的过程,可是时间不允许,只能明天再写了。 照片是21岁的我,左面是我,是中亚的打扮,男人冬天必须要带一定貂皮帽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