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古儿
7月13日,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日子。 如果不是特别提起,不会有多少人记得: 那天,是刘翔36岁的生日。 甚至,连这个名字, 以及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 都会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但其实,刘翔退役到今天,才过去仅仅4年。 从引领时代的英雄, 到万人嘲讽的笑柄, 再到如今的沉默无声。 十年前,被骂得体无完肤的刘翔, 或许不曾想到, 十年后,网友们排着队向他道歉。 唯一一个,打败黑人的运动员 今年6月份, 一条关于刘翔的微博, 突然“喜提”热搜。 短短两段文字, 不仅打破了他退役四年的沉寂, 更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3万多的转发,近20万的点赞, 让人们重新把目光,聚焦到了刘翔身上。
时隔多年, 当一些人从悲愤的情绪中走出来, 才猛然发现: 那个时代的刘翔,有多厉害。 刘翔之前,中国田径跨栏最好的成绩, 是在1991年的东京世锦赛上,获得第八。 刘翔时代:
不到25岁的年纪, 就完成了个人在世界大赛中的全满贯。 这样的成绩,到目前为止, 仍然是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 那个时候,因为拿了太多第一, 刘翔的名字,成了冠军的代名词。 人们庆祝着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却没几个人能真正地明白,数字背后的意义。 “美国人不会摔,要摔肯定是中国人摔” 田径项目自开始以来, 从来都是欧美运动员的天下。 在110米栏项目上,亚洲人没有任何优势。 所以,每次出去比赛, 镜头的中心一定都是外国人。 而刘翔,只是一个出现在画面角落的选手。
在他们的意识里:
教练孙海平很气愤, 冲刺千分之一秒的差距, 电脑都能记下来, 摔倒的人怎么能弄错。 他拿着自己录的DV去找裁判,才把成绩改了过来。 师徒俩的内心比谁都明白: 只有更好的成绩,才能让世界改变对亚洲田径短距离的误判。 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刘翔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国外的运动员一脸问号, 中国人? 冠军? 刘翔是谁? 想要被世界看到,一定要站到最顶端的跑道。 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一战成名。 他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世界纪录。 全世界的媒体和镜头, 第一次, 全部对准了中国运动员。 现场解说员激动地喊道: “刘翔,刘翔赢了!刘翔创造了历史!” “一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成了世界飞人!” 从此, 再没有人去质疑中国田径, 再没有人敢看不起中国110米栏。 刘翔,就这样征服了世界! 2005年,国际田联的顶级赛事,落户上海。 冠军刘翔, 成了上海站的标志, 以后的岁月, 上海站比赛, 也逐渐成为国际田联的一个标志。 有人说,刘翔对于中国田径的意义,绝非冠军那么简单。 他带动的,是中国田径的发展, 他改变的,是世界看待中国的目光。 但就是这样一位创造了奇迹的英雄, 却因为两次“伤病退赛”, 成了无数人眼中,厌之弃之的“罪人”。 爱的不是刘翔,是金牌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刘翔自己都没想到, 在状态正如日中天的时候, 一直在保守治疗的脚伤, 一下子让他坠入了谷底。 2008年,奥运会第一次在北京举办。 刘翔能否在鸟巢夺冠, 成了那届奥运会的第一关注点。 人们对他的期待值,达到了顶峰。 所有人都盼着他拿金牌,所有人都觉得他应该拿金牌。 没有人注意到, 奥运会之前的训练, 他基本没跑几次, 他的脚已经出现了肿胀。 一边控制训练强度和保守治疗, 一边在心里默默祈祷,千万不要出意外。 除此之外,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无奈,现实从来不会吝啬它的残酷。 我们看到的是: 8月18日,鸟巢内座无虚席,气氛沸腾。 比赛前试跨的时候, 刘翔只跨了两个栏就痛苦地蹲了下来。 曾经以为可以侥幸不出意外的伤痛, 在他上起跑器全力攻栏的瞬间, 无情地暴露了它的严重性。 刘翔,退赛了。 曾经无比乐观的少年, 此刻瘫坐在地,泪流满面。 队医赶到后, 抬起他肿得已经不成样子的脚, 放到冰袋上, 半个小时后,他们离开了。 亿万观众唏嘘、哗然, 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失望与愤怒的情绪,迅速蔓延:
无数人都开始站出来骂他,没有一个人关心他的伤势。 其实,刘翔脚上当时有伤, 是田径队都知道的秘密。 奥运会前两个月, 脚伤发作,疼到他一度打封闭, 原本孙海平想过公布刘翔的伤情, 但恰好那个月, 古巴运动员罗伯斯以0.01秒的优势, 打破了世界纪录。 如果这个时候公布刘翔的伤情, 外界肯定会有所误解,以为刘翔怕输。 所以他们最后选择了, 暂时不将伤情公布于众, 看看接下来的调养,能够取得怎样的效果。 奥运之后,他的右脚后跟里, 取出来了3个钙化物质,和一根骨刺, 医生说,这种程度, 靠敷中药和保守治疗,已经消不掉了。 一旦跑起来,会非常痛。 早就知道右脚可能需要做手术, 但他不敢, 他必须撑到奥运会,撑到拿金牌。 无助的是: 全力攻栏那一刻才知道:右腿发不出力了。 解释,从那一刻起,变得苍白无力。 没有金牌,一切都是借口。 刘翔的记录片《追》里面,有这样一个采访场景: 一位出租车司机特别生气地说:
那一刻,我们好像突然明白: 我们从来没有爱过刘翔,我们爱的,是他拼命赢回来的金牌。 独自承受一切的刘翔, 再也不是从前明媚阳光的少年郎, 在面对是手术,还是退役的抉择中, 他选择了开刀,涅槃,向死而生。 没有下一场,这是一辈子。 手术后, 刘翔在美国做了艰难的康复治疗。 这是他能继续跑下去, 唯一的选择。 9个月后,刘翔复出比赛。 上海黄金大奖赛上, 刘翔跑出了和冠军并列的成绩,13秒15。 之后,他又在: 2010年,刷新亚运会记录; 2011年,破亚锦赛赛会纪录,并缔造四冠王传奇。 人们仿佛看到,曾经的飞人,又回来了。 为了在和高手的对抗中缩小差距, 刘翔放弃练了15年的八步上栏技术,改七步上栏。 在刘翔之前, 世界上会七步上栏的只有3个人, 他们要么是身高超过两米, 要么是爆发力极强的黑人。 没有人相信,一个中国运动员,能练成如此高难的技术。 2012年6月,他以12秒87的成绩,追平当时的世界纪录。 他又一次,以王者的姿态,跨进了世界田台的中心。 所有人都在摒心静气, 期待着不久后的伦敦奥运, 期待着他拿金牌, 期待着他去争光。 8月7日,伦敦奥运预赛, 刘翔跨第一个栏架时,跟腱断裂,骨片撕掉, 摔倒在赛道中间。 治疗了无数次的脚跟, 又一次在奥运上,出现了问题。 无奈,怨恨,遗憾,刘翔还是倒下了。 四年前的一幕,再次残忍地上演。 唯一不同的是,刘翔知道: 这一次,他真的撑不到下届奥运会了。 29岁的老将,早已伤痕累累。 当他准备离开入场通道的时候, 又突然返回了赛场, 以单腿跳的方式, 跳到最后一个栏架, 亲吻告别了它们。 然而,新一轮的嘲讽与谩骂, 相比四年前,更加来势汹涌。 人们说他作秀,骂他影帝, 什么单腿蹦到终点,什么亲吻栏架,全都是表演。 甚至还有节目主持人公开质疑:
而让他产生质疑的原因, 仅仅是因为刘翔这次意外, 不像四年前那样突然, 所有人都做好了应对准备, 所以,刘翔是故意的。 赞助商的危机公关,被说成了操控, 刘翔团队的应急准备,被定义为预谋。 真想问一句:谁的跟腱断裂,能提前安排? 四年前,直接退赛,被骂没有爬到终点; 四年后,对赛场最后的告别,被骂煽情表演。 最凉不过人心, 轻飘飘几句, 就能否定了一个,用命换金牌的运动员。 刘翔说,那个时候,他甚至想过: “如果真的牺牲在这里了,我反而就真的释然了,我对得起所有的人了。” 那一天,他含泪离场,没有掌声,未被原谅。 英雄,生日快乐 2015年5月17日, 因伤病困扰, 迟迟无法穿上钉鞋的刘翔, 选择了退役。 属于刘翔的时代,过去了。 他在极致的辉煌与极致的争议中, 走过了自己叱咤风云的前半生。 十二年的职业生涯, 一共参加48次国际大赛, 一共取得36金6银3铜的骄人战绩。 48场比赛,45场包揽奖牌, 这样的夺牌率, 即便放眼全世界,也极为罕见。 然而遗憾的是, 在刘翔仅仅三次没有拿到奖牌的战绩中, 有两次发生在了奥运会, 这样残酷的现实, 让有些人只记得他的退赛,忘记了他曾经的辉煌。 如今4年过去了, 亚洲仍未出现一个能跑进13秒大关的运动员。 110米栏跑进13秒有多难? 有网友之前做过一个统计: 人类历史一共跑进63次,中国飞人刘翔,一人跑进6次。 而那些看似“言之凿凿”, 实则“无稽之谈”的阴谋论者, 有几个真正懂体育,懂田径, 只知道盯着奥运会, 只知道跟风黑刘翔。 多年后,一个微博热搜, 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画面。 有人留言: 很多人,欠刘翔一句对不起。 有网友说:
还有网友写到:
谁都不能否认:刘翔改写了中国的田径历史。 洛桑的体育场里,雕刻着成就的纪念牌,有两块属于刘翔。 (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 愤怒的浓雾散去以后, 裸露出了愧疚和遗憾。 越来越多的人, 在时间里,慢慢学会了理解。 从“刘翔去死”到“孙杨不哭”, 终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明白: 冠军是一种荣誉,却并非义务。 他们在拼命捍卫,但没有人能永远站在巅峰。 “善待英雄,才会有更多英雄。” 时间,终究是回不到从前。 只是,当我们偶尔回想过去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 110米栏决赛的起跑线上,清一色黑人选手中间,曾经有过一个黄种人,孤独而坚定地举起过双手,向世界挥手示意。 刘翔, 无数人青春中的英雄, 今天,祝你生日快乐。 素材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