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是花很多钱,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学最多的东西? 还是做虎妈狼爸,在逼孩子变得优秀的路上不择手段? 在教育的这个漫长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不应该是对立的。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用金钱与物质堆砌起来的,不是用权威来压迫,而是始终与孩子站在同一阵线。 1 毁掉一个孩子 让他听话就好了 可能大家还记得一个月前的那场悲剧。 那个17岁的少年,因为和妈妈发生争执,一时冲动竟然跳桥。可怜的妈妈只能蹲在车水马龙的大桥上,连连捶地,泣不成声。 幼子何辜! 他不过是希望得到母亲的尊重和理解,只是妈妈不懂,还怪他不懂事,这个绝望的孩子就一心求死了。 在中国,每年几乎都有15万以上的学生自杀,也就是说,平均每8分钟就有一名学生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之所以自杀,根源在于父母。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爱做的就是:管控。 孩子不听话,违背自己的意思,该罚! 孩子退步了,说明学习不用心,该骂! 孩子没礼貌,让自己丢了颜面,该打! 面对家长的强权,那些被迫听话的孩子,不得不顺从、妥协。 就连董卿这么优秀的主持人,也因为父亲的教育而自卑。 董卿父亲对她很苛刻,不让她照镜子,不能参加任何文体活动,假期让她去打工赚钱…… 长此以往,董卿逐渐自卑,觉得“要比别人优秀很多才有安全感”。 那些总是让孩子听话的父母,对孩子往往过于严格,要是孩子做不到就直接打压。 他们最爱说“你必须”、“你只能”、“如果你不能”,直接给孩子下命令,让孩子觉得假如自己不优秀,就会被父母讨厌。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哪怕他再优秀,骨子里也是自卑的。 家长赢得作为父母的权威,也是在一次次打压了孩子。 当家长享受赢了的感觉时,他们正在成为孩子最怕的那个人。 2 家长赢了老师 很可能输了孩子的未来 在教育孩子这场斗争中,家长不仅要斗赢孩子,还要斗赢老师。 此前,关于“老师该不该在微信上布置作业”的争论,一直备受关注。 终于,一纸禁令将“微信布置作业”叫停,家长大获全胜。 多少家长感叹压力大减:
老师希望家长多参与孩子的教育,家长希望老师少给自己添麻烦。 其实谁都没错,但这种剑拔弩张的矛盾,有可能害了孩子。 我问过一个老师,要是和家长闹了矛盾,该怎么办? 她很认真地说:“家长误会了我,没关系,耽误了孩子,就出大事了。” 有时候家长只为了争一口气,逼得老师放弃孩子,后果就是家长赢了,孩子输了。 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 有学生在课堂上吵闹,老师批评了他几句,没想到孩子跟家长告状,说老师体罚他。 家长恼羞成怒,二话不说冲去学校,让校长给换老师,还让老师当面向孩子道歉。 结果是,老师无奈道歉了,家长趾高气扬地离开,孩子得意洋洋地冲着老师做鬼脸。 可他们不知道,老师已经暗下决心,再也不管孩子。 孩子刚开始还很开心,可慢慢发现自己被同学孤立了,连最要好的同桌也不跟他玩。 到后来,他连最爱的数学课都听不懂了,随便蒙的试卷,只考了23分。 家长赢了面子,并不是真正的胜利,因为他们的孩子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失去了未来。 学生是老师的学生,更是家长的孩子。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每个家长最重要的事业。 3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就是用权威打压他 有人这样打趣家庭教育: 最好的教育,来自于父母。 最坏的教育,往往也是因为父母。 曾在街上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揪着一个男孩的耳朵,一边骂他没出息,一边说自己倒霉,碰上没本事的老公,生了个没有用的孩子。 后来可能骂累了,干脆动手,拿起刚买的鸡毛掸子就往孩子身上打。 可孩子偏偏不躲,还一脸不以为然。 路人都在说孩子“没良心”,只有我觉得孩子可能被打多了,麻木了。 权威,是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最想树立的东西,却也是最容易毁了孩子的东西。 有尊严的父母,才会得到孩子的尊重; 有尊严的父母,才能教会孩子什么是人的尊严。 父母真正的尊严,不是强行树立权威,而是在理解、尊重、包容地对待孩子中,孩子内心自发产生的对于父母的尊重与敬爱。 而那些强行立起来的架子,只会破坏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让孩子讨厌你。 遗憾的是,当前大部分中国家庭,都属于“你强我弱”的模式。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习惯了强势,认为孩子就要听自己的话。 家长每进一步,孩子就会退三步;家长每打一次胜仗,孩子就会输了一分未来。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加强,父母应该减弱其权威的光芒,学会逐渐退出。 在孩子的人生中,父母一定要慢慢退出,他才能学会长大,走得更好。 小时候的奥巴马也很自卑,面对老师的提问,他总是吞吞吐吐的,甚至双腿发抖。 母亲发现后没有严厉批评他,反而给孩子安排了一份订报纸的差事,让孩子多跟人接触,给他创造主动和别人交流的机会。 你看,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打压,而是支持与帮助。 家长放下权威,才能跟孩子站在同一高度,鼓励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4 家长支持孩子 孩子感恩父母 泰国有一条教育短片,十分出名。 女孩在菜市场里帮妈妈卖菜,看隔壁的豆芽卖得好,就问妈妈可不可以种来卖? 妈妈点了点头,说:“可以试试。” 第一次种植时,女孩浇的水太多,豆芽都淹死了,她有点灰心,妈妈却笑着说:“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之后,他们按照书上的方法来种植,可是依然失败了,女孩有些想放弃,妈妈却鼓励她:“别气馁,再试一次。”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查找问题,终于,豆芽养活了。 更重要的是,女孩长大后考上了很好的大学,拿到了奖学金,还去了瑞典从事研究类的工作。 如果没有妈妈的一再鼓励与支持,女孩未必有今天的成就。 这个妈妈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最好的“家教”。 用权威打压孩子,用宠爱纵容孩子的家长,无法培养出有作为的孩子。 动不动就又打又骂,把孩子当成自己实现成功的工具的家长,无法培养出有格局的孩子。 如果父母没有做到言传身教,一切教育都是白费。 之前,网上一篇名为《儿子打了我,我却很开心》的文章流传很广。 爸爸因为打电话影响了正在写作业的儿子,儿子就冲爸爸吵了几句,甚至推了他一把。 爸爸本来很生气,甚至想胖揍儿子一顿,却在平复心情后意识到: 儿子真的长大! 他不再把从小崇拜的爸爸当做偶像,他甚至愿意挑战权威,也不怕表达自己的想法。 后来,爸爸和儿子互相道歉,两人顺利和解。 让孩子赢的父母,不会输。 哲学家卢梭也是一名教育学家,他在著作《爱弥儿》中讲过: “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 孩子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关系是:家长支持孩子,孩子感恩父母。 |
|
来自: 自在ocsvd3j0on >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