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 从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消息,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 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55项世界遗产。 今天, 又一个好消息传来, 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 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开幕。 展览汇集了全国9个省市17家文博单位的 260件(组)馆藏珍品, 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展览, 也是目前良渚玉器规模最大的展览。 此次展览展期为3个月, 将持续到10月20日。 ▲展览现场 ▲反山12号墓出土的玉钺 是目前发现唯一雕琢有神徽和鸟纹的玉钺,堪称“钺王” 展览年代跨度 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到明清时期, 贯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 引子 神王之国 文明传承 结语 四个部分, 完整、系统地反映良渚文明的早期国家特征, 以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科学全面地诠释良渚文明 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其中一大亮点, 是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的国王用玉, 和余杭瑶山11号墓出土的王后用玉, 它们携手“进宫”展出。 同时, 武英殿东西配殿 展出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和保护申遗历程, 让观众走近五千年前的中国早期文明, 并了解今人在保护和研究工作中所做的努力。 ▲视频:良渚玉器特展在北京故宫展出 单霁翔现身谈非遗 · 良渚古城遗址 ·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俯瞰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和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其中遗产区由瑶山片区、城址片区、谷口高坝片区和平原低坝—山前长堤片区四部分组成;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同时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以玉器为代表的出土物是良渚古城遗产价值的重要承载要素。良渚文化玉器以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丰,雕琢之精,达到了中国史前玉器文化的巅峰。 良渚国王和权贵通过一整套标识身份的成组玉礼器及其背后的礼仪制度,达到对神权的控制,从而完成对王权、军权和财权的垄断。以大量玉礼器随葬的良渚文化大墓,集中体现了王者的高贵以及男女贵族的分工。良渚文化所创造的玉礼器系统以及治国理念,也被后世的中华文明吸收与发展。 ▲良渚古城遗址结构与遗产区分布图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 部分展品 · ![]() ![]() ▲反山M12“琮王”重达6.5千克 是迄今雕琢最精美、品质最佳、体量最大的玉琮 ![]() ▲反山M12玉琮王神徽 ![]() ▲良渚文化刻鸟立高台符玉璧 ![]() ▲瑶山M7豪华钺杖 ![]() ▲反山M12玉钺王 ![]() ▲玉璧 ![]() ▲龙纹镯 ▲御题诗玉璧,刻有乾隆三十四年所作御题诗《咏汉玉素璧》 ![]() ▲出土玉器 ![]() ▲龙纹管 ![]() ▲玉璜串 ![]() ▲三叉形饰 ![]() ▲有领玉牙璧 ![]() ▲玉琮 图文|综合自博物馆头条 古美术 微故宫 文汇网 图文版权归原机构或作者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