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可谓带火了很多事情和设备,其中包括一直存在争议的厨余垃圾处理器。 这个中国居民不太熟悉的设备,随着上海垃圾分类的热炒迅速走俏。天猫页面显示,这种设备的价格从400元到3000元不等,某品牌设备月销量达2021台。 这种设备究竟是什么?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类似于家用的豆浆机,通过把厨余垃圾打碎,直接冲到下水管道,达到眼不见为净的目的。 相关报道称,厨余垃圾粉碎机在美国诞生。 1955年,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建筑法规中规定,从1956年1月1日以后修建的,凡设计、安装使用会导致食物垃圾产生的城市建筑物,都必须配备预先认可的食物垃圾处理设备,任何人如果使用了未配备此种设备的建筑物将构成违法。2009年,厨余垃圾粉碎处理器被列入美国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目前,80%的美国新建住宅中都装有食物垃圾处理器。 在亚洲,2000年,日本颁布了厨余垃圾再生法,购置电动厨余垃圾粉碎装置的家庭只需自己负担1万日元。家庭厨余垃圾粉碎后,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又或者用热空气烘干成粉末,加工成有机肥料。 那么为何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突然开始受人追捧?这和上海实施垃圾分类条例以来,一些自媒体过度渲染厨余垃圾难度有关,厨余垃圾分类费时费力,倒不如直接冲走。所以,销售商家也在趁此时机借势推广。 那么这种看上去很符合“懒人经济”的事物, 是否适应中国的市场呢? 今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就垃圾分类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便表示,上海现阶段不鼓励市民使用类似设备。 广州市今年4月份发布的《广州市餐厨垃圾就近就地自行处置试行办法(征求社会意见稿)》中。在对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后的污染物排放上,征求意见稿要求“严禁将餐厨垃圾粉碎后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管网;生产废水、餐厨垃圾三相分离废水应处理达标后排入公共污水管网,无公共污水管网的,应将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如该条款最终保留,意味着在广州禁止使用餐厨垃圾粉碎后直接排入下水道的处理机。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业内专家早有解读:中国饮食结构不同于西方国家,有些地下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也不足以承受大量涌入的厨余垃圾。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目前阶段并不提倡大家使用厨余垃圾粉碎机。因为与厨余垃圾粉碎机盛行的美国不同,中国的厨余垃圾占垃圾总量的比重大、且油脂含量高;另外从下水道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下水道管道较细,所以下水道会更容易堵塞。而下水道堵塞在给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食物的残渣会在管道内发酵产生沼气、硫化氢,会有爆炸的风险。 除了堵塞管道,如果居民大量使用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可能还有污染水源的风险。 刘建国教授指出,理论上厨余垃圾粉碎进入下水道后,可以溶解的部分将进入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可溶解的颗粒变成污泥后会进入到污泥处理的环节。但从中国排水管网现状来看,有一些管道是直接与雨水管道相连接的,这样就可能直接排到河道中,对水源造成污染。 其实,在厨余垃圾粉碎机流行度最广的美国,由于对市政管网造成的压力也曾引起争议,以下为纽约市90年代关于厨余垃圾处理机禁令有关的研究报告。 很多媒体针对厨余垃圾粉碎机表达了否定的态度,并制作了直观的图表。 来源:北京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