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国北部历史与云南历史一脉相承

 颐源书屋 2019-07-17

泰国史家把素可泰国当成泰国第一个王朝,历经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曼谷王朝四个朝代。但事实上,素可泰国并不是今泰国领土上的第一个王朝,在素可泰国北边还有一个历史更悠久的泰人王朝“勐闰”(闰国);其领土高峰时期包括今泰北的清莱府、清迈府、夜丰颂府、南奔府、南邦府、帕尧府、帕府、难府,老挝沙耶武里省中北部,缅甸掸邦东南部;其历史与云南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公元8世纪中后期,泰族在云南高原建立的联盟国家“勐舍龙”(南诏国)势力逐渐向南延伸,到湄南河上游地区遭到孟人国家哈里奔猜国的抵制,势力最终停留在哈里奔猜国北境的湄塞河、湄堪河一带;“勐舍龙”在湄塞河-湄堪河盆地修建大银孔城、从内陆迁入泰族屯守,湄塞河-湄堪河盆地逐渐形成新的泰族地方“勐闰”(闰地);此后,泰族以“勐闰”为据点逐渐向周边扩张。

公元10世纪初,“勐舍龙”政权瓦解后,孟人势力再次北上,澜沧江(湄公河)中游地区的泰族小邦逐渐被孟人势力控制。

公元12世纪末,在澜沧江中游地区组织泰族军民抗击孟人势力的诏真得到各部泰族的支持,以“勐洪”(景洪盆地)为中心、组建联盟国家“勐泐”(泐国),并尊大理国为“勐货相”(宗主国)、借助大理国势力逼孟人势力南撤;“勐闰”脱离孟人控制后、加入泰族联盟国家“勐泐”。

公元1254年,大蒙古国灭大理国后,依附大理国的泰族小邦陆续归附大蒙古国,泰族联盟国家“勐泐”几近瓦解。

公元1261年,雄心勃勃的“勐闰”世子芒莱继承“诏勐闰”(闰地之主)后,先后兼并“勐莱”(泰国清莱府直辖县)、“勐清坎”(泰国清莱府清孔县)、“勐帕灯”(泰国清莱府巴德县)、“勐范”(泰国清迈府范县)、“勐痕”(缅甸掸邦景栋县)……等 18个泰族小邦,并将王城从“恩闰”(闰地首邑)南迁至“勐莱”、在莱河南岸修建新王城“清莱”(莱城);公元1276年,又陆续征服“勐萨”(缅甸掸邦孟萨县)、“勐帕亚”(缅甸掸邦孟帕亚县)、“勐洋”(缅甸掸邦孟阳县)、“勐攀”(泰国清莱府攀县)、“勐腾”(泰国清莱府汤县)……等众多泰族小邦;以“清莱”为中心、组成新的泰族联盟国家“勐闰”(闰国)。

公元13世纪末,遭到“勐闰”多次攻击的孟人哈里奔猜国连续派使臣联络大元国(原大蒙古国),请求一起夹击“勐闰”。公元1292年,大元国出征“勐闰”,但大军尚未到达,哈利奔猜国已被“勐闰”灭国;同时,大元国也在出征途中灭了“勐闰”北面的“勐泐”;“勐闰”为避大元国锋芒,将王城从“清莱”南迁至新占领的“勐宾”(清迈-南奔盆地)、在宾河西岸修建新王城“清迈”(新城)。

公元1296年,大元国将“勐闰”北面的“勐泐”改为“彻里路”、设“军民总管府”,并以此为据点多次发兵“勐闰”;“勐闰”也多次组织泰族军民北上袭击彻里路军民总管府。“勐闰”与大元国对峙期间,彻里路军民总管府管辖下的很多泰族不服蒙古人统治,大规模迁入“勐闰”所属各“勐”开荒立寨,间接增强了“勐闰”的实力;怒江沿岸的“勐乃”(缅甸掸邦孟乃县)、“勐班”(缅甸掸邦孟班县)、“勐宏顺”(泰国夜丰颂府直辖县)、“勐拜”(泰国夜丰颂府拜县)……等泰族小邦也纷纷加入泰族联盟国家“勐闰”、共同对抗大元国。

公元1313年,大元国对“勐闰”多次武力征讨均失败后,开始改变策略、派使臣招抚“勐闰”。《招捕总录·八百媳妇》记载:“皇庆二年(1313年),云南省命触难甸达鲁花赤法忽刺丁等领原诏出八百媳妇(勐闰)……”。

公元1317年,“勐闰”携所属各“勐”归附新崛起的泰族联盟国家“勐卯龙”(麓川国),与“勐卯龙”一起夹击大元国,大元国势力开始向内收缩;之后,“诏勐闰”乞滥将其子南通调守“勐痕”、辖“勐闰”北部领土,长子盛普驻守“勐宾”、辖“勐闰”中南部领土。

公元1325年,乞滥死后,盛普在“勐宾”继承“诏勐闰”之位,功劳远超兄长的南通心生不爽,于次年归顺大元国,大元国在其地设“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元史·泰定帝本纪》载:“泰定三年(1326年)五月甲寅,八百媳妇(勐闰)蛮招南通遣其子招三听奉方物来朝。……泰定四年(1327年)闰九月甲午,八百媳妇蛮请官守,置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及木安、孟杰二府于其地,以同知乌撤宣慰司事你出公,土官招南通并为宣慰司都元帅,招谕人米德为同知宣慰司事,副元帅南通之子招三听知木安府,侄混盆知孟杰府,仍赐钞币各有差。”

盛普听到其弟南通归顺大元国后,多次派长子哀向大元国进贡方物,希望大元国承认其“正统性”。公元1331年,大元国在“勐宾”设“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而南通辖地则改为级别稍低的“军民府”、归“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节制。《元史·泰定帝本纪》载:“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以土官诏练(盛普)为宣慰司都元帅;……又置者线、蒙庆甸等并为军民府,秩从四品。”“勐闰”由此进入和平发展年代。

公元1386年,“勐闰”帮助其南面的“勐素可泰”(素可泰国)攻击“勐乌通”(阿瑜陀耶国),遭到“勐乌通”报复性入侵,“勐素可泰”也在“勐乌通”的威胁下倒戈、反攻“勐闰”,“勐闰”损失惨重。“勐闰”与“勐乌通”发生战争期间,其北部属地“勐痕”等地被“勐卯龙”夺取。

公元1388年,“勐闰”审时度势归附大明国,大明国在其地设置“八百等处宣慰司”。公元1402年,“诏勐闰”盛孟玛去世,13岁的儿子三纺更在叔父的扶持下继承“诏勐闰”之位,驻守清莱的长子义功甘不服、请大明国调停。公元1404年,大明国趁机取消“八百等处宣慰司”,在三纺更辖地设“八百大甸宣慰司”、义功甘辖地设“八百者乃宣慰司”,三纺更和义功甘均授予“宣慰使”之职。公元1405年,原属“勐闰”的“勐痕”等地、在脱离“勐卯龙”控制后,亦被大明国设“孟艮御夷府”加于羁縻。义功甘对大明国分裂“勐闰”的行为不满,于此后发兵攻打弟弟三纺更,后战败逃入“勐素可泰”,“勐素可泰”介入“勐闰”内战,帮助义功甘打回“勐闰”,最终还是被大明国支持的三纺更击败;大明国取消“八百者乃宣慰司”、辖地并入“八百大甸宣慰司”。

公元1441年,三纺更六子罗在重臣散德诺的帮助下篡夺父位,遭到王弟索易的反对,索易在“勐乌通”的帮助下进攻清迈,被罗击败,“勐乌通”的附属国“勐帕”(泰国帕府)、“勐难”(泰国难府)也被“勐闰”夺取。此后,“勐闰”在罗的治理下越来越强大。

公元1460年,“勐闰”向南攻取了“勐乌通”控制下的“勐片披”(泰国甘烹碧府)、“勐世洛”(泰国彭世洛府)、“勐素可泰”(泰国素可泰府)等地,“勐闰”与“勐乌通”之间的战争全面爆发。公元1475年,“勐闰”在接连战败的情况下,向“勐乌通”求和结束战争。

公元1480年,“勐闰”帮助“勐兰掌”(澜沧国)击溃入侵的安南国(越南)军队,与“勐兰掌”的关系得到加强。

公元1487年,罗去世,其孙佑清莱继承“诏勐闰”之位;公元1495年,佑清莱因重用大明国汉人,被王室废黜;罗之子、佑清莱之叔父该尔继位。

公元1507年,该尔发动对“勐乌通”的战争;公元1515年,“勐闰”所属的“南邦”被“勐乌通”攻陷,“勐闰”遭到重创。

公元1523年,“勐闰”介入“勐痕”的王位之争,遭受惨败。

公元1526年,该尔去世,其子格色他腊继承“诏勐闰”之位;公元1538年,格色他腊被权臣废黜,其子差继位。公元1543年,差及其妻儿被权臣杀害,群臣又迎格色他腊复位。公元1545年,格色他腊被盛考等贵族弑杀。之后,“勐闰”因王位继承问题陷入混乱;以盛考为首的大臣打算迎立“诏勐痕”(痕地之主)来继承“诏勐闰”之位,被“诏勐痕”拒绝后、又去请“诏勐乃”(乃地之主);以孟华堪为首的大臣与盛考派形成对立,欲借“勐乌通”的力量夺取权力;以格色他腊王后集拉博帕为首的王室宗亲,在“召清盛”(清盛之主)、“召清莱”(清莱之主)、“召南邦”(南邦之主)的支持下消灭了盛考派,欲迎立“勐兰掌”王子塞塔提腊(格色他腊之外孙)继承“诏勐闰”之位。塞塔提腊继位前,集拉博帕王后主持“勐闰”国事,粉碎了“勐洋”、“勐乃”、“勐乌通”等国的入侵。

公元1546年,塞塔提腊应邀从“勐兰掌”来继承“诏勐闰”之位;公元1547年,“诏勐兰掌”(兰掌国之主)菩提塞拉(塞塔提腊之父)意外死亡,塞塔提腊闻讯后赶回“勐兰掌”;此后四年,“勐闰”再次陷入无主状态,各派大臣互相攻击。

公元1551年,“勐闰”群臣迎立“诏勐乃”梅古继承“诏勐闰”之位;梅古继位后,重用“勐乃”籍官员,引起“勐闰”本地官员的不满,湄公河西岸的地方官“诏清盛”、“诏清莱”等依然还在效忠已经继承“诏勐兰掌”之位的塞塔提腊,这些“诏勐”(地方之主)执政的“勐”俨然已成“勐兰掌”属地,梅古只能动员“勐乃”军队去攻打这些“勐”,但大多无功而返;直到塞塔提腊任命的“诏勐”陆续去世后,“勐闰”才有机会收回湄公河西岸这些“勐”。

公元1557年,“勐乃”遭到缅人东吁国的攻击,向“勐闰”求援,梅古派兵救援“勐乃”,招致东吁国兴兵讨伐。

公元1558年,东吁国攻陷“勐闰”王城清迈;“勐闰”成为东吁国的附属国。

公元1563年,东吁国发动对“勐乌通”的战争,梅古在“勐兰掌”的支持下,联合所属“诏勐”拒绝配合东吁国出兵“勐乌通”;次年,东吁国击败“勐乌通”后,兴兵北上废黜梅古,扶持“勐闰”女性王室后裔栖拉帕芭继承“诏勐闰”之位。

公元1578年,栖拉帕芭女王去世,东吁王莽应龙将“勐闰”赐封给自己的儿子农他梅宋,农他梅宋继承“诏勐闰”之位;缅人农他梅宋成了泰族国家“勐闰”的主人。

公元1584年,“勐乌通”摆脱东吁国统治;公元1592年,“诏勐乌通”率军攻打东吁国、杀死东吁国王储;“勐兰掌”也趁机西进,兵威东吁国的附属国“勐闰”。

公元1597年,作为东吁国王子的农他梅宋宣布与东吁国脱离关系;公元1599年,农他梅宋在泰族贵族的反对下,挟“勐闰”归附“勐乌通”,与“诏勐乌通”纳黎萱互相通婚,并配合“勐乌通”进攻自己的母国东吁;农他梅宋才保住“诏勐闰”之位。

公元1607年,农他梅宋去世,诸子争夺“诏勐闰”之位,“勐闰”陷入混乱。

公元1614年,恢复国力的东吁国再次兴兵“勐闰”;公元1631年,东吁国废除“诏勐闰”世袭制度,直接委派缅人官员对“勐闰”进行管理;公元1672年,东吁国在“勐闰”设立地方行政区、委派缅人总督常驻清迈(后驻清盛),在“勐闰”所属各“勐”派驻缅人监督官、取代泰族“诏勐”进行管理,“勐闰”被东吁国彻底吞并。

公元18世纪中叶,汉泰混血的郑信在湄南河下游驱逐缅人、建立“勐吞”(吞武里国)后,“勐闰”泰族的反缅斗争也进入高潮。

公元1774年,“勐吞”帮助“勐闰”泰族驱逐缅人,将“勐闰”所属的清迈地赐封给抗缅领袖扎办,将“勐闰”所属的南邦地赐封给降官嘎维腊,“勐闰”所属其它地方也均赐封给当地权贵;“勐闰”所属诸邦分别成为“勐吞”的附属邦国。

公元1782年,泰族将军却克里在“勐吞”宫廷政变时控制局势,取代“勐吞”、建立“勐曼谷”(曼谷国);“勐曼谷”继承“勐吞”对“勐闰”诸邦的宗主权。

公元1874年,“勐曼谷”开始向“勐闰”诸邦派驻官员、削弱各地“诏勐”的权力;公元1891年,“勐闰”诸邦“诏勐”陆续宣布服从“勐曼谷”的法律。公元1925年,“勐曼谷”废除南奔的世袭“诏勐”;公元1939年,废除清迈的世袭“诏勐”;公元1943年,废除南邦的世袭“诏勐”……“勐闰”诸邦世袭“诏勐”陆续被废除。

公元20世纪初,“勐闰”诸邦并入“勐曼谷”后,地方独立势力曾试图以“兰纳”之名鼓动原“勐闰”诸邦独立组建国家,但终究抵不过泰人的统一大势,“兰纳国”永远成为地方独立势力的梦中之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