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痔瘘坐浴方(朱秉宜经验方))

 西域苍鹄 2019-07-17

关键词:痔瘘坐浴方,朱秉宜,清热消肿,活血止痛,收敛止血,燥湿止痒,痔疮肿痛,肛肠病。

1(方名:痔瘘坐浴方

2(来源:朱秉宜老中医自拟方

3(组成:荔枝草30g 鱼腥草30g 大黄15g 五倍子15g 苦参30g 每剂煎2000毫升,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热坐浴。

4(功用:清热消肿,活血止痛,收敛止血在,燥湿止痒

5(方解:方中以荔枝草为主药,清热消肿止痛,辅以鱼腥草、大黄加强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大黄更兼有活血之功。佐以五倍子收敛止血,苦参清热燥湿止痒。共成清热消肿,活血止痛,收敛止血在,燥湿止痒之功。

6(主治:

适用于内痔脱出嵌顿,外痔肿痛,血栓外痔初起,痔术后肛缘水肿,术后创面清洗,肛门湿疹等。

7(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可适用于各种肛门病,尤其是内痔脱出嵌顿,外痔肿痛,血栓外痔初起者,疗效较好。

(2)痔术后肛缘水肿,可在排便后用本药坐浴,清洗创面,再换药。

(3)肛门湿疹糜烂、瘙痒甚者等可加蛇床子、地肤子、菖蒲等药。

(4)对本药过敏者停用本药。

8(验案举要:

案一,混合痔切扎术后,肛门肿痛、便血,凉血地黄汤加减合痔瘘坐浴方治之。

王某,女,47岁。2008年5月8日初诊:混合痔切除结扎术后3天,局部肿痛,大便艰难,努责后少量便血,小便不畅,腹胀,纳无味,午后发热,T38?左右,脉细数,苔黄薄腻。湿热下注,血脉不通,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予内外同治,内治予清热凉血,利湿,以黄芩10g 黄柏10g 生大黄后下5g 赤芍15g 丹皮10g 当归10g 丹参15g 陈皮5g 焦山楂10g 炒槐花15g 枳壳10g 赤苓10g 泽泻10g 焦谷麦芽各15g 甘草3g 三剂 煎服;外以痔瘘薰洗剂 乘热熏洗坐浴,每日二次。

二诊(2008年5月11日):药后肿痛得减,大便通畅,小便亦利,午后仍有低热,T T37.5?左右,纳谷增,治守原法,原内服方继服七剂,继续外用痔瘘坐浴方。

三诊(2008年5月18日)肿痛消,便血止,内痔结扎线脱落,肛门肿胀得消,发热得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