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烹饪始祖伊尹

 李香愚 2019-07-17
                                    伊尹养生堂  峰老师
昨天峰老师讲到,有莘氏国王把在伊河边桑林里捡到的弃婴小伊尹交给他的御厨抚养。今天我们接着讲伊尹的故事。
小伊尹很聪明,在御厨养父精心养育下,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烹调食物方法,练就了一身高超的烹饪本领,甚至比起养父的技术还要好很多。有莘氏国王自然非常喜欢,就让伊尹负责专门他家的烹调。
机会来了,非常喜欢学习的伊尹正因为没有学习书籍而发愁呢,这下好了,他常常精心做几道拿手好菜,来哄主人开心,顺便借几本书来读读。这样,伊尹的学识渐渐渊博了起来。莘王一看,这个厨师伊尹的学识竟然比他家里的其他家庭教师都要好,那就让他再教教自己的孩子们学习吧。
于是,伊尹成了双重身份,既是有莘氏国王的御厨,也是国王的家庭教师。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甲骨文)的家庭教师。
由于伊尹经常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远近闻名,时间一长,伊尹就出慢慢出名了。最终引起了汤王的注意。
汤王是谁?
是这样的,伊尹所处的时代是夏朝末年,当时,夏王朝有许多诸侯国,商汤国是其中之一。而有莘氏又是商汤这个诸侯国中的一个更小的诸侯国。汤王是商汤的国王。
伊尹自小跟着养父学习厨艺,钻研厨艺之道,特别擅长做汤,汤王和伊尹的认识就缘于一锅汤。
根据当时的制度,属国国君每年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进献给自己的君王。那一年,莘王从现在的栾川出发,来到现在的偃师,商汤国的国都,向汤王进贡。他今年进献给汤王的是一锅鹄(hú)鸟之羹,也就是一锅天鹅汤。
汤王看到莘王的贡品很不高兴,伊水也算是物产丰富吧,怎么拿碗汤来给糊弄寡人!
刚想发火,莘王解释说:“君王,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汤羹了,好的东西我不敢自己一个人享用,我让我的厨师给你做了一锅鲜汤献给您。”
汤王心里更不爽了,你个老抠的家伙,拿碗汤来也就算了,还强词夺理说这是最好吃的,你当我三岁孩子啊,这么好糊弄。
但是汤毕竟已经做好了,闻起来挺不错的,这东西真有这么好吗?尝尝再说。
于是汤王端起碗尝了一口。呀,妙!香侵肺腑啊,他一口气喝完了这碗天鹅汤。真是天下美味啊!喝完汤王立马传旨,要见这个做汤的厨师,要大赏这个厨师。于是就有伊尹和商汤的第一次见面。
汤王说:“你给本王说说,你是如何做成这个美味的。”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述了伊尹这段高论,他不但讲了自己对厨艺的理解,而且顺势论述治理天下的智慧。
咱们听听。
伊尹说,烹调美味,首先要认清原料的特点:“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美味的三类动物,生活在水中的气味腥,食肉的气味臊,吃草的气味膻。无论恶臭还是美味,都是有来由的。
怎样做出佳肴味呢?主要依靠水、火、味的调节:“凡味之本,水最为始。”味道的根本在于水,美味要从水开始。
“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酸、甜、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决定了味道,味道烧煮九次变九次,火很关键。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通过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不失去食物的品质。关键在于掌握火候,务必不要违背用火规律。
“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伊尹说,调味这件事,一定要用甘、酸、苦、辛、咸,但放调料的先后次序和用量的多寡,它的组合是微妙的,都有各自的道理。
伊尹说,烹饪的全过程集中于鼎中的变化,而鼎中的变化更是精妙而细微,语言难以表达,心中有数也更应悉心去领悟:“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
伊尹说,经过精心烹饪而成的美味之品,应该达到这样的高水平:“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汤王本来只想听伊尹介绍介绍烹调,谁知道,伊尹侃侃而谈,从调味开始,谈到各种美食,告诉商汤,要吃到这些美食,就要有良马,成为天子。而要成为天子,就必须施行仁道。治民犹烹饪,关键在于火候和调味。火候要适中,要慢火慢炖,调料要适中,才能使汤味鲜美;治民要顺应民意,才能得到万民拥戴。
其他大臣越听越愤怒,大胆伊尹,你就一个小厨师,有什么资格在朝堂上谈论国家大事,大家都等着汤王来惩罚这个胆大妄为的厨师。
谁知道汤王越听越喜欢,他知道自己终于遇上了治国安邦的良才了,和伊尹在朝堂之上畅谈了很久。 于是接下来就有了“重金聘知己,顺便娶老婆”的千古佳话。
《帝王世纪辑》曰:“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汤闻以帑聘,有莘之君留而不进,汤乃求婚于有莘之君,有莘之君遂嫁女于汤。”
经过这次深谈,汤王知道伊尹的才能,他几次派使臣用丰厚的礼金去聘请伊尹为自己效力,请有莘氏国君放行伊尹。可当时,法律规定,奴隶必须全力听从主人的差遣。莘王不愿意呀,好不容易碰到这么好的厨师、家庭教师,怎么能说让你领走就让你领走呀。
汤王实在是爱才心切,为了获得伊尹,他采取了迂回战术,提出要娶有莘之女。让自己的女儿为汤王妃,这是高攀君王的好事呀,有莘氏国王当然十分欢喜,满口答应。但汤王提出附加条件是必须让伊尹做为随嫁的侍从陪其女出嫁于商。有莘氏国王权衡再三,最后只好忍痛割爱,放行伊尹。伊尹就这样被当做嫁妆陪嫁了过来。
汤王很高兴,不辞劳苦,亲自迎亲求贤。他骑马从国都偃师出发,途经伊川、嵩县,来到到鸾川,在今天栾川县赤土店乡与冷水乡交界处和伊尹相见,此地名曰:“遏遇岭”。伊尹感激成汤的知遇之恩,终于答应出山,成汤聘伊尹为右相。中国历史上终于开始了第一个明君贤相的故事,这对最佳组合,开始励精图治,最终灭掉了残暴不仁的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精英厨师。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 他“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被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和“厨圣”。 在中国烹饪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