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 奸劫弑臣》 第三十九章 民性
2019-07-17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三十九章民性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上一章中韩非子主要讲了世之学者所谓的仁义与惠爱给社会造成的祸患。法家
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就是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标准是唯一的,如奖赏,标准就是有功者得赏,如惩罚,标准就是有罪者必诛。在法家眼里,贫困是不
能做为奖赏的原因,恻隐之心也不能做为免罚的原因。在这里要说明一点,不管是法家的依法治国论,还是世学的仁义惠爱论,这都是治国方略,不
是救济穷人的普通行为,所以要站在国家安全与民众利益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在韩非子看来世学的仁义惠爱论,最终会导致“无功者得赏,暴乱
者不止”因原很简单就是没有奖罚的标准。结果就是民不耕战,国有战事,无人抗敌,民众都“皆欲行货财,事富贵,为私善,立名誉,以取尊官厚
俸。”国家会越来越贫弱,最后就是“大者国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仁义惠爱与贪婪恶罚是人性善恶的两面,就像是硬币的正反两面,从逻辑上
讲,正面是无法管理反面的。必须找到一种超越正反两面且又包容正反两面的东西来管理,那就是国家律法。这种思想来源于中国的太极图,一个圈
里包含了阴与阳,如果将阴代表人性的恶,而阳代表人性的善,阴阳中间的线就是度,那么圈就是律法,圆就是德,用这个圆圈来管理人性的善恶,
善则奖,恶者罚。人性的善恶就在这个圆圈内不停的变化着,最好的状态是阴阳平衡,但这是理想状态,是不可能有的,有,也是一瞬间,大多数时
间内善恶都是在变化着。而德的作用就是让教化世人,使善的一面远大于恶的一面。韩非子批判世之学者的仁义惠爱论,先批论点,再批手段,然后
批祸患,最后批结局。结局就是“故奸私之臣愈众,而暴乱之徒愈胜,不亡何时!”意思是所以奸私的臣子越来越多,暴乱分子越来越猖狂,国家不
亡还待什么呢?还有比国家灭亡更可怕的结局吗,没有了。这就是世之学者所谓“仁义惠爱而已矣”的治国之策的结局,看到这样的结局,还有君主
要执行仁义惠爱的治国之策吗?我想是没有了。世之学者的仁义惠爱论治不了国,那么法家的依法治国论呢?韩非子从各方面与仁义惠爱论进行了对
比。首先是人性的利用上,仁义惠爱论利用的是人性的贪婪无度与恻隐之心,而法家利用的人性是“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意思是严刑是百姓畏惧的,重罚是百姓厌恶的。严刑是民众所畏惧的,畏惧严刑是人的本性,重罚是民众所厌恶的,厌恶重罚也是人的本性。法家
就是利用了人的这两种本性。不管是管理国家,还是管理公司,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以人为本,其实是以人性为本,利用人性来管理,不同的人
,人性不同,利用好每个人的人性就是以人为本。韩非子对此有专论。《故奸私之臣愈众,而暴乱之徒愈胜,不亡何时!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
罚者,民之所恶也。》在公司管理中,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个性,我们不能说在公司里就要压制与泯灭人的个性,而是要利用好每个人的个性让其服
从于公司的共性,更好的服务于公司。企业文化的前提是尊重每位员工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将加强企业文化的教育,培育员工的共性。其实,对于绝
大多数员工来说,“挣钱”就是共性,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好一点就是追求,所以,老板要利用好这样的“人性”,利用好奖罚的权力,依制度抓管理,做到职责分明与奖罚分明,企业就会越来越好。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v5u...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