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墨梅花 | 陈济谋

 石岩里人_牛歌 2019-07-17

题闽人陈济谋先生作墨梅图

种墨南窗喜日新,一年光景壁间春。

家风冷淡长相慰,画有梅花作四邻。

清瘦最宜冷眼观,寻香不到已枝残。

谁家矫矫元章笔,又茁新花共傲寒。

丁亥岁抄

林岫诗书

艺术简介

//////////

陈济谋

1945年生,福建福鼎人,祖籍长乐。1970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幼承家学,酷爱诗文书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师从林锴、周沧米诸先生,致力于中国花鸟画的创作、研究。尤喜写梅,笔下梅花清秀瘦简,清逸明丽。作品追求笔情墨趣,充满书卷气息。

曾任中国文联七、八、九届委员,福建省政协九、十届委员,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画院院长,闽东书画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联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美协顾问,福建省画院名誉院长,福建花鸟画学会名誉主席。出版有《济谋画梅》、《陈济谋花鸟画作品选》等。

作品欣赏

//////////

铁骨生香

国画并不在形色之间,而在形色间看到画家的胸襟与修为。

墨梅

在中国艺术中,诗、书法、戏剧,无不如此,艺术的高低优劣深浅厚薄,全然取决于画家的修养,所以艺术才会变成一种“道”,人也必须活在“道”里,等到人道与艺道合一时,其意趣才是微妙而精深的。

春满人间

济谋先生素以画写意梅花而闻名的,能将那些红梅、绿梅、白梅画得枝杆挺拔、花朵灵动,颇具神韵。

春入枝头最动人

济谋先生的创作题材丰富,但他最钟情于梅花

雪裹精神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读到这两句时,我们当然要发会心一笑,如果不笑,那就是不会心,心性相通间隔了不知几层。

招鹤归来寒有伴 仙家眷属在

梅花是国花,既宜于孤静,也合于竞相绽放。

前者适于散淡适意,因为它要向内心归宿,笔墨上极尽简约,寥寥涂抹,便已意足,不必求颜色形似。

后者,却要一团热闹,仿佛重彩浓装,否则就不足以表达其灿烂——八大笔下的梅花和吴昌硕笔下的梅花,正有这样的差别相。

罗浮消息

王维那最让人传诵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欹窗前,寒梅著花未。”牵挂的应不仅仅是梅花;

柳宗元《早梅》中的“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消落,何用慰远客。”无奈中也有安慰;

至于杨维桢《红梅》一诗:“罗浮仙子宴璚宫,海色生春醉靥红。十二阑干明月夜,九霞帐暖睡东风。”已经褪去梅花的荒寒,而有了人间烟火的新鲜亮丽;

三清图

郑板桥的《题岁寒心事图》则吟道:“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清冷间有说不出的妙处;

水墨梅花

至于专门写过《画梅题记》的金农,在一首题为《西池精舍梅花》中的“月光明似佛前灯,池水生寒又结冰。消受清香透毛骨,除非前世此山僧。”又大有借梅说偈的意思。

像这样一些关于梅花的好诗句是数也数不尽的,每一诵读,让人心旌摇曳。

寒操

在济谋先生的笔下,梅花有时也孤有时也热烈,孤的淡静热烈的浓重,纸面上的皴擦晕染,无不是心中的悲欣交集。

而那空白之处,不是银白的月光,就是满天的风声,甚至可以听出依稀的流水的声音。

一枝残雪照山城

世人多爱牡丹富贵,济谋先生笔下别有根芽,原不似人间富贵花。

不夸颜色好

退回到艺术的立场上来,也就是把济谋先生放到当下的画界来看,我们不能不感喟,这仍然是一个新旧交错的时代,旧的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新的东西纷沓而来,还不及你选择吐纳,却一波又来。

鱼乐图

如果说“旧”是我们感情的依托,“新”是我们的向往,那么,济谋先生笔下的梅花,却闪现着旧时月色,这旧时月色传递着一代一代的文脉。

一枝梅花天地春

沅丰芳时被远浔 万倾烟波愁素心

读济谋先生的画,如读诗、小说和散文,但它们又不是诗、小说和散文所叙述的东西,它妙在有诗的意境、小说的故事和散文的韵致,它们综合在一起,使你在往复赏观的过程中感受到天地自然充盈的生意。

旧时月色

写意梅花的格调高古,洒脱空灵

工笔花鸟的白描重彩,清丽雅致

彩墨山水的高简虚灵,物我两化

行草的气势开阔,圆润多姿

金文的浑拙厚重,体态灵动

榜书的雄健洒脱,刚柔相济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