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7.8健康宣传周 你可能见过这样的体检结果: 血糖已经明显超出正常值一大截,但因为没有糖尿病的诊断结果,便认为自己的身体无事…… 殊不知此时的你已经进入了糖尿病前期…… 也就是说你已经进入了糖尿病的候选行列…… 如果好好利用这段时期,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是有很大的机会阻止糖尿病病发的。 今天药娃就来教大家如何把握好这段时间,将糖尿病拒之门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规定,普通人的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9~6.1mmol/L,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是4.4~7.8mmol/L。 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就可能患有糖尿病。 那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呢?通俗地讲,糖尿病前期即空腹和/或餐后血糖已经升高,但还没有达到诊断糖尿病的程度,是由普通人发展至糖尿病患者的必经阶段。 糖尿病前期常分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6.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和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7.0 mmol/L, 7.8 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二者可分别单独存在也可共同存在。 一般认为,在发生发展至临床糖尿病以前,患者将经历长达10年左右的潜隐期。因此,在非糖尿病人群中,尚存较多已诊断或未诊断的糖尿病前期人群。 因为体检一般测量的是空腹血糖值,而糖尿病前期者的空腹血糖值往往处于正常范围,且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对于存在糖尿病前期风险的人群,应考虑综合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项目结果来明确诊断。 糖尿病前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指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可使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降低58%,因此糖尿病前期也是血糖干预的最佳阶段。 常见的糖尿病前期干预措施有: 生活方式干预 调整生活方式是阻止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最有效的方式。 糖尿病前期者应做到: 药物治疗 我国2014 年出台的《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专家共识》,对预防糖尿病给出了如下建议: 定期检测 建议定期前往医院进行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糖量(OGTT)和血压血脂的监测检查,监测频率因人而异,小伙伴可与医生详细交流后做决定。 药娃温馨提示: 老年人群、肥胖人群、超重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或妊娠糖尿病史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都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到医院做检测,以便尽早发现并干预。 小号文章均为药娃原创或特邀作者独家授权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