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在大洋彼岸的纽约,诞生了一位有趣的天才。他被认为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全世界现代物理学老师的老师,硅谷大佬们的偶像。 这个人就是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量子场论中“费曼刚”、“费曼振幅”、“费曼传播子”、“费曼规则”等均以他的姓氏命名,这些新颖的科学研究工具与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的发展。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费曼也是第一位提出纳米概念的人,被欧米杂志称作"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苹果经典广告““不同凡想” 1998年,返回苹果的乔布斯将年度广告预算提高到1亿美元,打出"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的概念。费曼演讲的照片被用于苹系列海报之一。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说道,费曼的生动讲解使科学充满了趣味,而且绝无其他人能够比他做得更好。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从青年时代起就一直喜欢费曼,认为费曼对自己的人生轨迹影响很大,对他赞不绝口。而用物理思维创造了商业奇迹的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也是费曼的粉丝(脑补马斯克的Tesla和SpaceX火箭),作为20世纪最著名、最与众不同的科学家之一,费曼是硅谷奇才们的共同偶像。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 费曼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先学数学,后学物理;1939年本科毕业,毕业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Phys.Rev.)上,内有一个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量子力学公式;1942年6月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1942年,24岁的费曼加入美国原子弹研究项目小组,参与研制原子弹的秘密项目“曼哈顿计划”,该研究小组负责研制原子弹,他成为曼哈顿项目在理论上的小组长 。1949年,费曼发表了“正电子理论”和“量子电动力学的空时探讨”,就电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相应的费曼图和费曼规则。 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成果使得《时代》杂志也对他的才智大加赞赏,并将他一生的成就形容为如同连锁核反应一般,向四面八方爆裂,散发出光和热。这些光和热也散落在了硅谷的各个角落。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费曼受委托调查失事原因。做了著名的O型环演示实验,只用一杯冰水和一只橡皮环,就在国会向公众揭示了挑战者失事的根本原因——低温下橡胶失去弹性。 你或许会认为费曼只是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但这样的天才却跑去当了一位大学老师,这会不会有些太大材小用了呢? 费曼获奖 恰恰相反,虽然费曼在沉迷于美妙物理世界的同时将热情投注于教育事业,但这并不影响他同时成为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与硕果累累的教育家。他在1965 年与1972年分别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奥尔斯特教育奖章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费曼物理学讲义》至今还是众多想要初窥物理学门径的大学生们书柜上的宝典,而他提出的“费曼学习法”更是一种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知识储备的不二法门。 教育≠教孩子读书 费曼曾说过教师教不会别人就是自己没有真懂,因此费曼尤其喜欢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把复杂的观点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表述。同时费曼也主张在学习和研究中大胆探索和创新,并提出教育教学要用创新性思维去转变观念,强调以理论联系实际地方法探索科学,而且认为通过这种方法所获取的知识能够增加做新事情的能力。 这种观念通过费曼在巴西教学时发生的一件趣事可见一斑。费曼曾经在巴西上课时发现有两个奇怪的现象:一是学生们从不提问。二是面对同一个问题,有时学生可以立刻回答,有时却又一片茫然,不知所云。 经过观察,费曼发现巴西学生上课时唯一做的就是把教授讲的每个字记下来,确保没错用以应付考试。但除此之外,他们就什么也不会了。 费曼在大学课堂教学 而在离开巴西前,费曼曾于一次演讲中坦率地指出:“巴西有大量的小学生在书店里购买物理书,比美国小孩更早起步学习物理,然而整个巴西却找不出几个物理学家,造成那么多孩子如此用功,却都是无用功的结果是什么呢?”费曼举起一本公认写得非常好的教科书说:“在这本书里,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实验结果。随便把书翻开包含的都不是科学,只是生吞活剥的背诵而已。实在看不出在这种一再重复下去的体制中,谁能受到任何教育。大家都努力考试,然后教下一代如何考试,大家什么都不懂。” 费曼向学生分享 其实费曼所提及的问题在我们身边也十分普遍的存在着,很多学生们做作业往往要做到十一二点,效率相当低下而且对于学习过的课本理论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学过就忘,不能转化为长期记忆留存在脑海之中。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费曼提及到的,学生们课本中的内容很多情况下都只是一些生吞活剥后给学们背诵的内容而已。这也说明了一味向学生们灌输理论,而不进行实践是会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知识,并影响学生吸收和转化知识的效率的。 费曼学习法-让学生会说又会做 在费曼的自传里,他提到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当他面对一个内容繁杂的知识或富有内涵的想法时,分而化之,将它们切成一个个小知识块,然后再逐个对付,最终达到将所有知识缺口填补完毕的目标。 而这个后来被归纳为了一个系统的方法,也叫作“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 简单来说就是,当面对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如果不能顺利地把知识点内容一口气讲出来就意味着需要去反思和查阅相关书籍,直到能够讲顺为止。在此之后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做概括,让语言更为简练。 小梨君认为,费曼学习法是一种化繁为简、从抽角转形象的学习方法。难怪现在有那么多的“学霸”,我想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已经理解学会并潜移默化地在运用这个东西。 你可能会感到疑惑,一个概念而已何必要简化到这种程度呢?但是事实上有科学实验证明,形象思维确实可以让人的理解更为牢固,而且还能显著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 费曼学习法四部曲 近年来,哈佛大学的“学习吸收率金字塔”风靡一时。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证实,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平均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假如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便能达成更高层次的学习。 哈佛大学的学习效率金字塔 从上面的图来看,听讲与阅读这类传统学习方式往往属于被动式学习,学习吸收率往往低于30%。如果采取主动的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转教别人等带有实践性质的方式,学习吸收率就可以达到50%以上。而在这个金字塔中,学习吸收率最高的,恰恰是“费曼学习法中”最重要的一环“模拟教学学习法”,其吸收率达到了90%! 教育并非一成不变,因材施教才是真谛 青少年的表达能力与文化素养积累不如成年人优秀与丰富,因而要较为完整的运用“模拟教学学习法”进行学习需要更加的优化,一直致力于创新教育的齿轮梨结合费曼“simulations methode”的特点,加入更富实践性与适合孩子的“PBL体验式学习”,秉承MIT FabLab的核心理念,在美国STEM基础上首创了STED创造教育体系(被国家教育部主管的CEEIA评为“中国优秀创造教育课程体系”)。 新加坡“All Possible Paths” 费曼百年主题展 今年是费曼诞辰100周年,在新加坡的ArtScience Museum,近期最引人关注的展就是纪念费曼诞辰百年的“All Possible Paths(一切潜在的可能道路)”主题展,而齿轮梨今年冬季的新加坡创新研学营的其中一个行程将会来到这里,与孩子们一起感受这位20世纪伟大天才传奇的一生及为世界创造的价值。 齿轮梨课程组导师、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博士后研究员(凝聚态物理博士)Jim老师也会为与同学们进行一场经典的”无线输电”实验,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了解电能、磁能以及机械能是如何相互转换,像费曼一样以简单实验和高度概括语言把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具象化。鼓励引导同学们学习向费曼一样去拓展、发散自己的思维,以自己的创新思维打开通往未来的大门。 费曼一生都觉得世界是有趣的,以纯真的好奇心去看这个宇宙。他临终前的一句话,也许亦是他这一生历险的最佳结语︰“I'd hate to die twice. It's so boring.”,小梨君也希望孩子们在课堂之余放下书本,多去思考与实践,多去创新与体验,用心发现这个你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