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文平:分布式面临的不仅仅是补贴和收益率问题

 超卓机电 2019-07-17


“很多企业都在退出,你会发现往年很活跃的那些专业分布式开发商现在都不做了,很多人正在离开,甚至是离开光伏行业。”

“如果这种情绪一直在行业里酝酿发酵,那中国的分布式市场是真没法做了,很可能就没有这个市场了。”


文:吴军杰

来源:太阳能发电网


“我们并没有什么创新,只是把股权开放给合作伙伴和投资者,通过这种方式引入资金而已。”面对太阳能发电网记者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提问,刘文平干脆地予以了否定。

5月5日,身为澜晶实业(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澜晶实业”)董事长和创始人,刘文平向全国300多位事业合伙人和其他投资者发出股权融资的公开信。

他在公开信中称,将以3.5港币/股向合伙人和投资者发起筹资入股计划。并承诺,如果公司三年内不上市,将按照12%的利息回购股份。

“缺钱并是个丢人的事,我也是没钱缺钱被逼不得已了。”刘文平对记者坦言,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运营资金出现压力,不得已采取向合伙人公开融资的办法。

看来,与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样,在政策强推着走向平价的光伏发电,至少在分布式市场并未呈现出“星辰大海”般的红火图景,甚至却出现了“用脚投票”的离场潮。

这个一度被各方寄予厚望的应用市场,似乎正面临某种尴尬的境地。

用脚投票?

第二季度原本是光伏安装的传统旺季,常常是项目集中开工的热闹景象,但今年第二季度的国内光伏市场却出现了少见的平静。因政策延期而压抑已久的市场,不知为何并未爆发出惯例中的反弹高潮。

业内意见领袖们近期的踪迹和话题,也更多是与海外市场相关。往年那些活跃的分布式光伏开发商们,在近期几乎更是集体无声。

“很多企业都在退出,你会发现往年很活跃的那些专业分布式开发商现在都不做了,很多人正在离开,甚至是离开光伏行业。”刘文平对记者说。

“如果这种情绪一直在行业里酝酿发酵,那中国的分布式市场是真没法做了,很可能就没有这个市场了。”据他介绍,从他与金融行业打交道以及身边光伏朋友们的情况来看,目前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趋势。

一位做工程的业内朋友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刘文平的看法。四月初以来,他曾不止一次问起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年开工的项目这么少?”

一个微信群里业内朋友们的吐槽,或许道出了造成当下市况的部分原因。

“为什么都五月下旬了,开工的项目还这么少?”

“因为组件价格太高,算不过来账。”

“那为什么还报那么多平价上网项目?”

“平价项目都在等组件降价呢,组件降价到1.5元开工的自然就多了。奈何现在海外市场太火爆,组件价格最近还上涨了。现在一线品牌都顾不上国内市场,海外供不应求,价格下不来,留给国内的产能基本没有。”

“你要多少组件?我管够。”

“现在我们都只敢默默地询问多晶组件价格,但必须要价格到位,项目才敢开工。”

“可那样的价格,臣妾做不到啊。”

……

有业内朋友对记者表示,眼下的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其实除了分布式外基本上已无“市”可做,如果分布式市场特别是工商业市场“算不过来账”,市场的冷清,并不令人意外。

“不仅仅是收益率问题”

由上市公司执行董事转身创业,从专注于地面项目到完全不同的分布式光伏,在刘文平看来,不仅因为分布式市场蕴藏着巨大机遇,更因为分布式才是未来光伏应用的主要方向。

创业两年多,刘文平交出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成绩单。

资料显示,澜晶实业于2016年成立专注于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澜晶新能源投资(扬州)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并网光伏电站29.6兆瓦,正开工建设的有10兆瓦,具备开工条件的有30余兆瓦,同时还握有400多兆瓦项目储备。

然而,刘文平也坦言,澜晶实业走到现在,却越来越感到孤独。他表示,新出台的补贴政策虽然能稍微提高一些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但市场关注的却不仅仅是回报率问题。

“投资人更关注的是业主的可持续经营,是整个制造业的运营环境,许多同行在选择屋顶业主方面越来越偏向保守。”

“我们跟很多人不一样,我就看四点,一是有较大的屋顶,产权要清晰;二是12个月内用电稳定,我要看过去12个月的电费结算单,这个做不了假;三是看业主的财务报表,有的业主不愿意提供,但我要求业主至少上一年是盈利的;四是没有金融诉讼、失信等情况。”

“我这个标准在行业里可能是最低的,很多公司投资项目都是以近乎零风险的风控要求去投资百分之十几收益率的项目。这本身就不合理。所以我开发的项目如果卖给他们,可能10个项目里他们能选中一个。”

但刘文平并不认为这类项目不好,“这些项目其实还是不错的,而且每个月都能收到电费,至少现金流是真实的。”

“我始终坚信,我们投资合作的这些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

在刘文平看来,做分布式开发的确要事先用心选择业主,但却也没必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过于恐慌。

“分布式和地面电站是完全不一样的商业逻辑,需要的是一个大数法则。如果以做地面电站的眼光和管理方式去做分布式项目,那分布式根本就没法做了。”

为了做好分布式,澜晶实业在开发方式和模式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除了创新的全国合伙人制度,其自主开发的业务管理平台,在项目开发速度和规范管理方面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内部平台可以实现线上评估和尽调工作,包括客户合同签署、备案、项目内审,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考核也变得更简单,系统会按岗位派发工作任务,你有没有完成,问题在哪里,一目了然。”

“我们几百个项目的管理,平常只需要两个后台管理人员盯着平台就行,看看本周有哪些项目需要提交给项目评审会,然后通知下去就行了。”刘文平说,他把整个开发流程都标准化了,包括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工程、采购和融资。

而澜晶实业的合伙人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澜晶实业在全国拥有300多位合伙人,主要帮助其寻找分布式项目资源,双方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

“但这种合作是比较紧密的,合伙人完全按照我们的标准进行项目开发,开发费用有明确的标准,在业内非常有竞争力。项目投资合伙人也可以参与,不是他开发的项目也可以,而且我们会给他最低收益保障。如果在中途不想继续干了,也可以按这个标准退出。”

刘文平认为,给予作为小股东的合伙人以最低收益保障,是吸引和保护合伙人的重要举措。

“说实话,我这个模式没有什么优势,只是因为做分布式不容易,我们不得已在股权层面要引入一些投资人,但如果不能保证小股东的利益,是没有人愿意来的,所以我要给他们兜底。我用投资回报率来覆盖他的投资风险,用大数法则来覆盖自己的风险。”

澜晶实业会定期对合伙人进行培训,目前是一个月一次,这项被刘文平称为“铁打的培训流水的合伙人”的制度,是澜晶实业筛选合格合伙人的重要方式。培训内容则主要是业主选择、项目开发标准流程等。

政策的有为空间

去年以来,在众多专注于分布式光伏的开发商中间,似乎一直蔓延着一种焦虑和迷茫的情绪。

不少开发商认为,在前些年“金太阳工程”和近几年分布式开发热潮中,国内工商业屋顶市场基本上已经被筛选了一遍,好业主要么已经安装,要么就因各种理由拒绝光伏,发展空间本来就已经不大,而随着补贴退坡和竞价政策,这个市场已不再具备开发潜力。

然而,在刘文平看来,如果按照他的屋顶选择标准,这个市场其实还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他甚至认为,这一市场完全可以支撑国内光伏产能半壁江山的消纳,甚至更多。

“在过去一年没有补贴的日子里,我们主要在一些收益率较高的地方投资一些成本较低的项目。但还有大量的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南部等很多地区,制造业也很不错,我们都还没有来得及进入,高压并网的项目我们也暂时没法做。”

刘文平表示,上周出台的2019年补贴政策,让他选择项目的空间变得稍微大了一些。但他同时也认为,补贴的空间肯定会越来越小,即将到来的无补贴平价上网时代,将主要依靠成本的下降。而随着成本的下降,项目投资收益率肯定越来越高,能做的项目也会越来越多。

对于市场已有分布式光伏资产的盘活,刘文平认为需要两个政策,一是代收电费,二是余电上网部分的隔墙售电。

在他看来,在现有政策大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出台这样两个修补市场的政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资本市场对分布式光伏资产的信心。而政策未来的有为空间,则应在规范行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商业环境方面。

刘文平说,虽然他正感受到一种进入光伏行业以来少有的孤独,但他仍然相信,这个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好。(文/吴军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