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云雪颂 2019-07-17

奉茶茶书院位于杭州西郊,占地2000平方米,

是现在中国最大的人文空间之一,

不光可以喝茶,还可以赏花、闻香,

每两个月还会组织一场艺术展。

2017年,做了二十多年设计的包文山,

经历了一次人生低谷,从上海回到杭州。

原本是一个修养、蓄力的时期,

却机缘巧合地实现了他一个人生阶段性梦想——

设计一个更大、更纯粹的复合人文空间。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在一年时间里,

大量考察了全亚洲的茶空间,

还去拜访多位文化名人,

回到杭州后,进行20余次设计稿的修改,

2018年1月终于设计完成了奉常茶书院。

这个混搭了世界各地设计风格的空间,

实现了他和两个好友一起创业,

抱团修行的梦想。

自述 包文山 编辑 张锐嘉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我是浙江丽水松阳人,来到杭州已经20多年了。奉常茶书院坐落在杭州的西郊,是我和几个朋友在2017年初打造的人文空间。

2018年1月奉常茶书院建成,是现在中国最大的人文空间之一,占地面积有2000平方米。空间大体被分成茶室、餐厅、学堂、艺术馆、展厅等等。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相比于传统的专注于喝茶、卖茶的空间,茶美学空间是以茶为核心的要素,把生活的其他类别美学结合到这个空间里,比如赏花,闻香,赏乐,艺术展览等。茶书院每两个月会组织一场艺术展,画展,器物展,服装展等等。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我们其中一位合伙人雅培老师,是中国知名的花道家,平日里会组织很多花和茶相关的雅集;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另一位合伙人郭鑫先生出生在中药世家,为奉常带来了顶级的药膳,我们会做创新,把药膳与美食结合在一起;归根到底,我们是想做传统和现代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来。

我2012年设计、经营一个150平米左右的茶空间,到今年2019年了,我一直希望可以设计一个更大、更纯粹的空间,奉常茶书院算是我和几个朋友共同完成的人生阶段性梦想。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奉常所在的地方是个很偏远的地方,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被开发得很繁华,更别提建设初期了,连旁边的人工湖都是后期挖出来的。我们刚到的时候,这里就是一整块荒地。

从开始设计奉常,到建设完成,前前后后花了一整年的时间。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其实我们刚拿到建筑布局的时候,是很头疼的。因为这是一个长条形的建筑,而且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如何把一个长条形的空间做出它的合理性?

当时我刚好看了正在放映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里面有一个剧情是日本人端着料理,打开一扇扇门去找被囚禁的章子怡。当时电影呈现的画面就是打开一扇门,进入一个空间,又打开一扇门,又进入一个空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镜头让我突然找到了灵感。所以后来我们平面布局就按照渐进式来排列,也就是现在设计上所呈现的布局。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奉常艺术馆近期展品 真砂服饰

推门进入奉常,右手边是平日做展览的展厅,左边就是我们主要的人文客厅,白天可以坐下来喝喝茶、咖啡,晚上灯光变暗,几个朋友在一起喝喝酒,是休闲聚会的地方。

再往前是两个半开放的茶室,这些部分都是开放体验区,所有人都可以进入的。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半开放茶室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学堂

但再往前走,看到的学堂、教室和私密茶室,是深度体验区,需要有一定的资格,比如我们的好朋友、资深客人才可以进入。整个空间是从开放到私密的排列形式。

根据《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灵感,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可开放可闭合的介于门和墙之间的隔断。打开的时候,就是整体的空间,在必要时拉上,就是独立的空间,这是我们设计的一大突破。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台湾茶人何健申

设计初期,我们去到日本、台湾,还有大陆一些类似的空间,进行大量的考察和学习。和几位茶道大师的交流给我很大的触动。我们在台湾接触的何健申老先生,今年已经70多岁了,我们去到他三义的家里,他拿出台湾的东方美人招待我们,但是是冰镇的,还用了香槟杯,喝起来像干白一样,这样随性的喝茶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台湾陶艺家杜辅仁

我们还去了台湾陶艺家杜辅仁老师的艺术空间。他的工作室在一个山谷的边上,装修得非常简朴,他的艺术品也是很随意地堆积在边上。见到他的那天,他衣着非常随便,招待我们的是他自己土烧的梅子酒,旁边用大碗泡着茶,边饮茶边饮酒,放的音乐也是世界音乐,非中国传统音乐。

他自己还搭了一个巨大的露台,他的生活就是每天养花养草,搞搞艺术,像中国自古隐士隐居山林的感觉,整个生活状态非常放松,在这种空间里生活,可以把自己彻底地放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我身边熟悉的这批茶人最早接触茶是在2012年左右。因为积累不够,刚开始接触茶文化的时候,还是比较紧张的。

我们当时喝茶的时候小心翼翼,怕别人看出底子不厚。比如我们几个小伙伴围着一个茶桌,穿的衣服一定是中式的,而且要是棉麻类的;大家都把手机藏起来,在喝茶的时候谁要是看手机是要被鄙夷的;我们放的音乐也一定是古琴,自己被包装得仿佛下一秒就可以上山出家了一样;而且在小团体里,大家是互相监督的。

当时我们看台湾、日本的老师的书籍,都觉得惊为天人,以非常崇敬的角度仰视他们。这么多年过去,有很多老师我们都在过程中认识且熟悉了,了解到他们生活中是很放松的,并不是从前我们以为的很拘谨、很端着的人。这些年的学习也让我们回归到生活的本质,去遵守舒服的生活状态。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2017年刚开始筹备奉常的时候,是我人生的一次低谷期,我从上海回到了杭州,算是给自己一个蓄力、缓冲的时间。

所以最开始的整个设计稿的气息跟现在是完全不同的。我当时刚经历挫折,有很强烈地想表达自己的欲望,跟自己较劲,所以现在回看当时的初稿,是很紧张的,很有力度的。但紧张和力度并不是我的茶书院应该有的气息,于是我们经过20多轮反反复复的修改,每次修改都是对自己内心的一个反观和洗礼,放弃一些负面情绪,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状态。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现在的奉常茶书院,是一个可以在下午茶时光融化每一个人的地方,是柔软的,温暖的,这才是我想要的。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其中一个我印象最深刻的改进是奉常的门口。相对于茶书院的2000平方米的面积,我可以把门口设计得小而隐蔽,而且进门有两个小小的转弯,像是在角落一样,人走进来的过程好像俏咪咪地窥探的感觉。

最早的设计是一个敞开的正对湖面的大门,但后来我还是想保持整个空间的安定,门如果开得太大会把室内的气息带乱,并且对于坐在空间里的人而言,也不会被刚进来的人所惊扰,这样有人进门的感觉是轻轻柔柔的。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其实茶书院不为人知的一面是在它的清晨。

早上我们开门比较晚,基本没有人看得到清晨的茶书院。羽白茶室外面有一个小庭院,种了绿油油的竹子,早上太阳从竹帘隐隐约约透过来,打在榻榻米上的时刻,是非常醉人的。那个时间在羽白茶室喝一杯茶,打个坐,或者静坐冥想一下,都是非常享受的。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鸿炉茶室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羽白茶室的对是鸿炉茶室。两个茶室之间表面上没有关联,都被黑色的围墙隔开了,但其实围墙中间的一条小窗是茶室的亮点。

当初刚拿到这里的设计稿的时候,几个茶室的四围全部是透明的玻璃,人坐在里面会有很强烈的不安定感。

于是后期我们在用黑铁做墙的同时,中间留了一条小窗,这样人们在茶室喝茶的时候看到对面也有人在喝茶,虽然听不见他们在聊什么,看不清对方在做什么,但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存在,这就够了,会觉得没有那么孤独,这种内心微妙的联结是非常细腻的——两个茶室之间既互相连接,却又不互相干扰。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我一直跟我的朋友讲,如果要来茶书院,最好的时间是下午4点到6点之间,是落日的时间。

因为茶书院是朝西的,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阳光从窗口洒进来,是茶厅最美的时候,阳光在空间中形成的光感,是可以融化很多人的。这时候三五个人围坐起来,聊聊天,你会忘却很多生活中的嘈杂,会觉得人生不过如此,这样就够了。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茶书院的设计风格是混搭的风格。我个人一直受影响比较大的风格是北欧的简约风格、日本的东方禅意风格,和近几年兴起的新中式风格——延续了传统的中国风的同时,添加一些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元素。

但仔细分析这三种风格:北欧的东西虽然简约大气,但会略显冷淡,我们所谓的“性冷淡”风格,会失去一些人性的温度;日式的禅意风格是基于日本的美学风格,wabisabi(侘寂)是残破的、岁月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的感觉,但会让人感觉过于沉静,缺少一点点活力感;新中式风格是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审美,儒家思想来讲是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五种美德),把这些思想设计在器物当中,会让人感觉太过端庄,不能放松。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奉常设计中使用的水洗石

所以茶书院的设计是借鉴了不同种风格的设计理念。我们有北欧的家具,日式的榻榻米,中国老的太湖石的石板,包括我们选择的非工业的材料,比如建筑本身的水泥质感,地面的水洗石,黑铁,老木头等等。

再比如人文客厅窗户内侧的宣纸墙。日本看到的宣纸是选用日本自身的棉籽为原材料,而我们是用的中国的宣纸,加上特殊的板材增加其厚度,来增加细腻的光影效果。

我希望通过世界上不同种的风格混搭和原材料,不拘泥于某一种气质,让来的客人得到全身的放松。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包文山与艺术家真砂秀朗、花士珠宝

茶书院做成了之后,有很多来自国外的大师来到这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比如我最敬爱的音乐家、艺术家真砂秀朗先生,去年和他夫人来到这里做了一个真砂服饰的艺术展。

夫妻二人看到我们和新中式结合的茶空间的设计,用手机拍了很多照片,回去之后按照我们的模版,加上他们的理解和生活习性,把他们的家重新装修了一遍。能得到大师的认可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这是我特别开心的。

让我十分欣慰的是来到茶书院的客人来自不同的年龄段社会阶层,从小朋友,到现在的主流阶层年轻人,再到已经退休的叔叔阿姨等等。意料之外的是这些作父母的客人非常喜欢我们的空间,第二次还会把自己的孩子带过来,比如在国外留学的学生,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最新、最现代的元素的结合,打破传统的一个设计突破。

他和好友在杭州造2000㎡空间:中年人的友情,是抱团修行

我一直认为现在杭州已经成为世界茶美学的最前端的城市之一。杭州本身就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拥有开放的性格,愿意去接受新事物,做勇敢的尝试。

近5、6年来,基本每半年时间杭州就会有一个新型茶空间的出现,而且来自于各行各界人士的设计和理念,比如原来做广告的、做企业的人,把他们的气质和个人诉求都在茶空间里呈现。

茶空间在当今社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喝茶的地方了,而是一个人的精神空间。我们希望中国有越来越多好的人文空间的出现,哪怕一个小茶室也好,呈现出更丰富的面貌,茶人的这种对生活方式和艺术的追求和涵养,可以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