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很普通的一首诗,尽管有千古名句,也还是没人关注

 有友abcd 2019-07-17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东坡很普通的一首诗,尽管有千古名句,也还是没人关注

这是苏轼诗词中很普通的一首七绝。如果不是因为第一句,估计没有人会注意到它。

诗前两句写春宵美好,故短暂的“一刻”也是用钱买不到的。古代“一刻”比现在要短,一昼夜是一百刻。当然,在表达短暂上,直接套用现在的一刻也说得通,毕竟今古差距不是很大,这也是这句话流传很广的原因,不隔。

诗人对春夜之美的描述是粗陋的,仅仅只有第二句的一笔带过,还是最平常的“花”、“月”组合,几乎也没有构成什么意境,显得很苍白。倒是第一句,语言组织上似乎略有创新。

苏东坡很普通的一首诗,尽管有千古名句,也还是没人关注

后两句写春夜的歌舞之声。显然是针对显宦人家的。

前两句说春夜好,引珍惜之意,现在又写豪贵之家通宵达旦的狂欢,这就让人有些不知所云。到底是说这些人不懂春宵的短美,不会欣赏珍惜,只知醉生梦死的宣泄个人欲望,还是说他们抓住了春宵的每一分每一秒,在及时享乐中不浪费一滴光阴?

诗人的含蓄是显而易见的,光凭这几个字看不出他的态度,或许他只是听到了随手一写,本无所谓态度,也未可知。

苏东坡很普通的一首诗,尽管有千古名句,也还是没人关注

而开头的“春宵”跟结尾的“夜沉沉”还有重复之弊。

关于第一句,达意上也无非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类似的意思,之前的汉乐府民歌和陶渊明多有表达,算不得新,只是把“光阴”换成“春宵”二字,无意中暗合了男女之事,本来表达春天月夜的句子一下拐到另一条轨道上,原意也被世俗的热情淹没,于是妥妥的成了那方面专用,直到如今。

这首诗唯一的亮点就是贡献了这么一个俗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