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北京和上海也阻止不了广东抢人了

 此用户不可见 2019-07-17

进入7月,大学校园被浓浓的毕业氛围所笼罩,毕业生们的去向基本尘埃落定,已经陆续背起行囊,奔赴各地。

在早前的文章《培养四年的大学生都没留住,谈何引才?中,软科比较了各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8届总体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引起了不少读者的热烈讨论。在如火如荼的“人才争夺战”中,一二线城市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今天,软科将聚焦各所一流大学的2018届本科毕业生,看看本科毕业生们都选择在何地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说明:本文统计数据仅包含毕业去向为签约就业或落实就业的毕业生,不包含直接深造或未落实就业的毕业生。

超十所大学本科生本省就业率超生源率

软科搜索了各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找到了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本省就业率相关信息,其中有16所高校同时公布了本届本科毕业生的本省生源率。

从下表可以看出,在公布本省生源率的16所高校中,郑州大学的本科生本省生源率最高,有约68%的本科生为河南本地生源,但四年后在本省工作本科毕业生仅有约43%。考虑到极少数学生可能存在休学或延毕等情况,以及部分专业学制为五年等,我们可以初步估计至少有超过20%的河南本省学生在四年后选择去省外就业。同为省属地方院校,云南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本省就业率却不降反升,比生源率高出了约6.8%,这可能与云南偏远的地理位置、舒适的生活环境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本科生本省生源率超过50%的还有华南理工大学,达到约52.5%。华南理工大学也是唯一一所2018届本科毕业生本省就业率超过80%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比本省生源率高出近28%。同省的中山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本省就业率也高达79.7%。

本省就业率和本省生源率差距最大的当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生本省生源不到四分之一,但最终留在上海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却超过了七成。浙江大学本科毕业生本省就业率也接近65%,比本省生源率高出约18.4%。

一流大学毕业生北上广就业率比较

不难看出,地处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省份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的本省就业率相对较高。那么,其他省份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是否也爱去北上广就业呢?

软科搜集到了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北上广就业率。我们发现,北京和上海对广东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几乎没有吸引力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京沪就业率均不超过2%,中山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京沪就业率也仅在3%左右。

同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也更喜欢留在上海,去北京就业的比例均不超过5%。只有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去广东就业的比例稍高一些,接近9%。

相对于上海和广东来说,北京的高房价和落户高门槛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北京对本地本科毕业生的吸引力,仅有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所北京一流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在京就业率超过40%。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在京就业率甚至低于20%。

而对于其他省份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广东省的吸引力似乎是最强的除了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两所本省高校外,另外还有8所一流大学有超过2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去广东就业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北京大学,达到约32.6%。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中部省份的高校去广东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均接近三成。这与广东省强大的经济实力、旺盛的人才需求密不可分。

此外,软科还统计了27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8届毕业生除本省外的主要就业省份。如下表所示,有14所一流大学毕业生除本省外的主要就业省份为广东,再次印证了广东省强大的引才能力。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加剧

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东北地区几所一流大学本科生的就业选择也让我们再次关注到这一问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届本科生的本省生源率约为27.5%,但本科毕业生本省就业率不到20%,硕士毕业生的本省就业率甚至低于5%。有约22.7%的哈工大本科毕业生远赴广东省工作,还有约16.2%的本科毕业生去了离东北更近的北京。吉林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本省就业率也低于本省生源率。

近三年来,位于辽宁的东北大学的毕业生本省就业率逐年下降。在辽宁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从27.6%下滑到21.6%,而选择到北京打拼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比三年前多了5%,可见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东北大学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情况

来源:东北大学2018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