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钗嫁给贾宝玉,刘姥姥透露最后的结局,奈何宝钗忽视

 江山携手 2019-07-17

《红楼梦》里,黛玉死后,薛宝钗嫁给贾宝玉,金玉良缘到底成为事实。黛玉不在了,于情于理,对薛家还是贾府,都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收场。而贾宝玉也不负众望,中了举人,可随即就出家做和尚去了,留下宝钗一个人独守空闱。这个结局,恐怕是贾薛两家、甚至是所有读者都意想不到的。其原因是什么呢?

有人说,这是贾宝玉对黛玉痴情不改造成的。之所以中举,只不过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也算是出家前为家族做点贡献。也有人说,贾宝玉娶薛宝钗,是王熙凤想出来的“掉包计”。当时的贾宝玉昏沉沉不大明白,清醒之后,自然就不答应了。这两种理解,其实都有其片面性。到底不能解释我们心中所有的迷惑。

其实,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早就借刘姥姥之口,说出了贾宝玉最后的归宿、以及薛宝钗最后的结局。只是因为说得很隐晦,被大家多方解读而歧义杂生了。

那就是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时候,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也就是“雪下抽柴”的故事:

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息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

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儿——”

虽然,曹雪芹特意说了,这是刘姥姥信口开河凑出来忽悠贾母和王夫人的。但《红楼梦》的真真假假,正是这么半真半假。我们来看刘姥姥说的这个故事:主角就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穿着大红袄、白绫裙,在大雪夜里抽柴火。

刘姥姥说到一半,说巧不巧,说到抽柴时,贾府南院的马棚就着火了。可见,刘姥姥这个故事,根本就是作者留下的线索,隐喻了很多问题。而贾宝玉事后也打发茗烟往南边去寻那间庙,庙是找到了,只是庙里的菩萨可不是女菩萨,而是一个“青脸红发的瘟神爷”。既然是“爷”,这个“茗玉姑娘”其实就是刘姥姥说的贾宝玉了。

要知道,在大观园里,谁最喜欢穿红色袄儿?贾宝玉是也。谁最像一个青脸红发的瘟神爷?也唯素有混世魔王、遮天魔王之称、发起浑来的贾宝玉当得起这个雅号。

而且,贾宝玉似乎对这个“茗”字很在意,一开始,茗烟的名字已经起好了,叫着叫着嫌“烟”字不好,就改成“焙茗”,改来改去,还是以“茗”为字眼。刘姥姥一个粗俗不堪的乡下老太太,岂能平白无故想到一个“茗”这么风雅的人名出来?自然就是借喻贾宝玉而来了。

而“雪”谐音“薛”,柴谐音“才”,薛家有才之人,也唯有宝钗才算得上了,难不成薛蟠那个呆霸王还能顶得起一个才字?

宝(茗)玉雪(薛)下抽柴(钗),自然就是在暗示,贾宝玉最后会抽中宝钗成为自己的妻子,这就是金玉良缘的前因后果。

可惜,宝玉这个人,生平最恨经济文章,而这一点,正是宝钗所忌讳的。“可叹停机德”,这停机德三字可不是随便说的。也只有宝钗这个有心上进,好几次劝诫宝玉上进读书的姑娘才当得起的。

一个是不求上进、只喜风花雪月的贾宝玉,一个是“送我上青云”、不甘庸俗的薛宝钗。成婚之后,宝钗劝诫宝玉的机会、频率自然就更多了。而这一点,正是贾宝玉永远也改变不了的。如果贾宝玉有热忱功名的一天,那也就不成为贾宝玉了。

于是,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婚后的宝玉和宝钗,会因为“上进读书”这个问题,发生激烈的争执。记得三十二回里,宝姐姐劝宝玉读书:

“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

早在多年前前,宝玉对劝诫自己读书的人的回应,就是一走了之。婚后的贾宝玉,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宝钗劝的多了,贾宝玉自然还是一走了之。

因此,薛宝钗嫁给贾宝玉这个结局,刘姥姥在多年前就已经说给大家听了,只是当时的宝钗,一门心思想做宝二奶奶,也就忽视了刘姥姥话里的玄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